- 年份
- 2024(10602)
- 2023(15318)
- 2022(13305)
- 2021(12482)
- 2020(10570)
- 2019(24140)
- 2018(24035)
- 2017(47370)
- 2016(25259)
- 2015(28724)
- 2014(28865)
- 2013(29126)
- 2012(26927)
- 2011(24482)
- 2010(24935)
- 2009(23294)
- 2008(22956)
- 2007(20377)
- 2006(18483)
- 2005(16390)
- 学科
- 济(125386)
- 经济(125258)
- 业(79037)
- 管理(76449)
- 企(56815)
- 企业(56815)
- 方法(50127)
- 农(48784)
- 数学(44456)
- 数学方法(44129)
- 财(36299)
- 农业(32293)
- 中国(31527)
- 地方(27571)
- 业经(27396)
- 制(24559)
- 学(22322)
- 贸(19480)
- 贸易(19469)
- 务(19005)
- 财务(18943)
- 财务管理(18884)
- 易(18854)
- 银(18044)
- 银行(18011)
- 企业财务(17972)
- 体(17958)
- 行(17140)
- 策(16772)
- 融(16702)
- 机构
- 学院(373966)
- 大学(373691)
- 济(165475)
- 经济(162262)
- 管理(150033)
- 理学(129973)
- 理学院(128690)
- 管理学(126944)
- 管理学院(126276)
- 研究(124525)
- 中国(96273)
- 财(80913)
- 京(78110)
- 科学(72620)
- 农(68705)
- 所(62203)
- 财经(61569)
- 中心(56535)
- 经(55874)
- 业大(55842)
- 研究所(55691)
- 江(54731)
- 农业(52451)
- 经济学(50332)
- 北京(49417)
- 范(46372)
- 师范(46060)
- 经济学院(45288)
- 财经大学(45246)
- 院(43779)
- 基金
- 项目(243852)
- 科学(192154)
- 研究(182951)
- 基金(177932)
- 家(152473)
- 国家(151166)
- 科学基金(130603)
- 社会(118100)
- 社会科(111734)
- 社会科学(111703)
- 基金项目(94788)
- 省(94193)
- 教育(81981)
- 自然(81772)
- 自然科(79792)
- 自然科学(79777)
- 自然科学基金(78372)
- 划(77539)
- 编号(75512)
- 资助(73236)
- 成果(61391)
- 部(55380)
- 重点(53299)
- 发(52717)
- 课题(50312)
- 创(50135)
- 国家社会(48716)
- 教育部(47877)
- 人文(47357)
- 创新(46740)
- 期刊
- 济(190754)
- 经济(190754)
- 研究(117600)
- 中国(69560)
- 农(68216)
- 财(63177)
- 学报(53914)
- 管理(52764)
- 科学(50364)
- 农业(46048)
- 大学(42288)
- 学学(40276)
- 融(37866)
- 金融(37866)
- 教育(33191)
- 业经(32867)
- 财经(31105)
- 技术(31035)
- 经济研究(30075)
- 经(26505)
- 问题(25869)
- 业(21283)
- 技术经济(20265)
- 理论(18936)
- 世界(18237)
- 贸(17836)
- 现代(17389)
- 经济问题(17289)
- 商业(17170)
- 版(17137)
共检索到563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祥 蔡方
近年来,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已经形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潜在隐患。很难想象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建立在农业发展停滞和城乡居民差距日益扩大的基础上。因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不仅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翟淑萍 蔡春霞
本文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基本的理论依据,在对货币数量方程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交易产品的资产属性扩展,来构建同时包含实体经济产品价格与金融资产价格的货币数量方程,并利用这一扩展的货币数量方程来探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我国2004-2008年的相关月度数据对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货币数量方程扩展的有效性。最后,综合经验分析结论与新的理论框架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及货币政策取向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芳 星焱
利用川渝经济圈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金融、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从农村产值、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金融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均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并与农民增收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紧密;财政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具有经济效应,对农民增收则效应微弱;同时,以市场主导的金融支农效率高于以计划主导的财政支农效率。在分析实证结果原因的基础上,就我国西部金融、财政支农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农 财政支农 经济效应 川渝经济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磊
文章从财政支农政策角度分析农业经济政策对农业经济绩效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选取2007—2016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绩效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小舟 王红玲
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我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关于财政资金支农中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绩效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海燕 邓刚
利用1978~2010年间四川财政支农和第一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四川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相对于第一产业GDP增长弹性系数为0.784。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对四川第一产业增长效应高低次序依次为:支援农村生产最高,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次之,科技投入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最差。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第一产业 增长效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邱桂杰 于淼
政府财政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关系检验、VAR模型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采用我国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长期范围内,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微弱的挤入效应;在短期范围内,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同样具有挤入效应,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前,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出力度,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朗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确实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13;且有大约30%的农业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支农支出推动的。与其他要素相比,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占着重要地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它位居第二。从农业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与否来看,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在农业劣势地区高达63%,位居第一,在农业优势地区仅11%,位居第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克强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财政支农结构效率低下与金融支农积极性不高互为表里。必须整合财政和金融两股支农力量,使二者发挥各自支农比较优势,在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基础上扩大支农资金规模,从而大幅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
财政支农 结构效率 金融支农 整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谛 翟印礼 陈立双
财政支农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一部分,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基础手段之一。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财政对农业投资工作,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波动频繁等众多弊端。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提出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实施农业投入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改善农业投入状况,提高农业投入效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克强
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目前仍有待揭示其症结以改进财政支农工作。本文依据1987-2007年统计数据,着眼于财政支农的杠杆效应,对中国财政支农的效率状况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财政与金融彼此割裂式单干支农格局致使财政支农未能有效发挥杠杆效应,效率十分低下,建议整合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提升财政支农的杠杆效应,在此基础上放大支农资金规模,大幅提升资金支农整体能力。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杠杆效率 整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育才 姜晓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进一步会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并就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性,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差异性大的特点,分段实证检验发现其对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扩大的作用,对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评估也表明效率低下,说明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认为不应该盲目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增加的同时根据区域特点优化结构,并同时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实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合理增长同时结构更加优化并体现地区差异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克强 陈池波
本文基于统计数据,从规模与效率两方面对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改革以来,政府在财政支农投入上是不遗余力的,财政支农能力低下的主因不在规模而在效率。因此,仅仅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是不够的,必须整合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使二者扬长避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从而既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又放大支农资金规模。
关键词:
财政支农 能力 规模 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育才 姜晓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进一步会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并就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性,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差异性大的特点,分段实证检验发现其对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扩大的作用,对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评估也表明效率低下,说明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认为不应该盲目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增加的同时根据区域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涵
本文利用多元协整方程对1980—2006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构成与农业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确实能够促进农业产出增长,但存在支出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来看,各项支出对农业产出的作用差异显著,说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