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48)
2023(16813)
2022(14080)
2021(12983)
2020(11289)
2019(25392)
2018(25027)
2017(48405)
2016(26577)
2015(29862)
2014(29613)
2013(29850)
2012(27731)
2011(24878)
2010(25269)
2009(24077)
2008(24545)
2007(22299)
2006(19825)
2005(17700)
作者
(79516)
(66527)
(66468)
(63238)
(42148)
(32048)
(30224)
(26071)
(24852)
(23863)
(22583)
(22066)
(21324)
(21004)
(20977)
(20478)
(20402)
(19561)
(19167)
(19104)
(16866)
(16457)
(16397)
(15272)
(15032)
(15016)
(14923)
(14802)
(13529)
(13368)
学科
(115502)
经济(115359)
(103976)
管理(88106)
(85164)
企业(85164)
方法(53753)
(48666)
数学(44665)
数学方法(44319)
(43741)
业经(33959)
农业(31914)
中国(31039)
(27025)
(26189)
财务(26152)
财务管理(26090)
企业财务(24800)
(22631)
贸易(22623)
(22050)
地方(20864)
技术(20422)
(19724)
(19717)
(19223)
(18842)
银行(18784)
(18302)
机构
学院(394907)
大学(389826)
(167548)
经济(164366)
管理(154637)
理学(133375)
理学院(132026)
管理学(130156)
管理学院(129443)
研究(127904)
中国(101743)
(85581)
(82247)
(80406)
科学(77980)
(66257)
财经(64946)
农业(64150)
业大(63088)
(60568)
中心(59771)
研究所(59381)
(58873)
经济学(51304)
北京(50149)
财经大学(47502)
(47294)
经济学院(46842)
(46147)
师范(45567)
基金
项目(255141)
科学(200495)
基金(186058)
研究(183687)
(162875)
国家(161372)
科学基金(138123)
社会(118769)
社会科(112449)
社会科学(112415)
(101442)
基金项目(98941)
自然(89315)
自然科(87282)
自然科学(87253)
自然科学基金(85778)
(84121)
教育(83379)
资助(75508)
编号(73689)
成果(58938)
重点(57188)
(57058)
(55498)
(55212)
(52041)
创新(51346)
课题(50151)
科研(49464)
国家社会(49303)
期刊
(190428)
经济(190428)
研究(113901)
(79940)
中国(74925)
(71028)
学报(63808)
科学(57710)
管理(57237)
农业(53444)
大学(48119)
学学(46229)
(40399)
金融(40399)
业经(35826)
技术(33118)
财经(33020)
教育(31481)
经济研究(29751)
(28726)
(28322)
问题(26238)
技术经济(21785)
(20359)
(20312)
商业(19510)
世界(18776)
统计(18556)
财会(18254)
现代(17987)
共检索到589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园  章辉  
本文利用1978年-200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指出我国目前所采取的财政支农措施不能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而只是一种被动性的临时政策举措,并没有建立起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的财政支农长效机制。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无效的原因所在,并相应提出了如何实现财政支农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克强  鹿新华  
本文基于新中国建国以来相关统计数据对财政支农投入与粮食生产能力之间关系展开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检验了二者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状况。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投入有助于推动粮食生产发展,其中除支援农村生产及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对于粮食生产具有负效应之外,其余财政支农投入对于粮食生产均具有较显著的正向效应;从短期看,财政支农投入的应急性特点和工具化倾向造成其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效果不佳,其中支援农村生产及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于粮食生产发展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正向效应,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仅具有微弱的积极作用,农村救济费不是粮食增产的短期原因。基于此,提出了着力构建和健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琛  吴敬学  钟鑫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突破性的"十连增",但由于受到了资源禀赋限制和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影响,未来中国粮食产业增产潜力并不容乐观。选取水土资源、劳动力资源作为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打破约束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唯一手段是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来支撑农业发展。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生物化学型技术和机械型技术的干扰型影响,在目前资源禀赋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未来依然能够实现粮食可持续的增产可行路径是增加两类技术的要素投入,其中生物化学型技术投入在粮食生产中起主要影响作用,应作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以及近几年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尤其是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代表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李强  
农业综合生产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农业投入与产出的范畴,是一个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涉农相关产业的综合体。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是研究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基础在于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本文在以往研究的成果上提出了评价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三级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各个指标权重,从纵向评价了1995—2008年全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横向评价了2007年全国31省(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其友  高明杰  姜文来  陶陶  唐曲  
本文系统界定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和资源安全阈值等基本概念,以耕地和水资源为重点,分别构建和应用了基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的资源阈值模型与资源保障评测标准。测算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粮食安全需求量为5.14~5.42亿t,耕地和灌溉水资源阈值分别为12363.3万hm2和3417亿m3,分别存在约5%和7%的供需缺口;2030年,全国粮食安全需求量为5.51~5.82亿t,耕地和灌溉水资源阈值分别为12796.2万hm2和3242亿m3,分别存在约10%和3%的供需缺口。未来我国农业资源供给压力呈扩大趋势,应以水、土资源阈值为底线,加快制定国家农业基本资源安全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占纪文  刘飞翔  
构建了市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地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各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结果及二级指标评价结果的排名,进一步指出各市所处的梯队,各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级指标的长、短板属性,并分析了评价结果。最后,提出提高市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玉鸣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与协调分析法 ,对中国 1 985 - 2 0 0 2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总产值 )及其影响因素 :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收购价格、受灾面积、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人员、财政农业支出、农业生产投入、科研费用、役畜、农村用电量等 1 3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得出一些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益结论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九杰  崔卫杰  朱信凯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耕地保护能力、政策保障能力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着重讨论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对粮食生产能力培育、降低粮食不安全性的作用。认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向虎  张正河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发布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词在报刊、杂志、学术性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迅速增加。但是,一些文章读来却总让人有“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荣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相对稳定的综合产出的三大效益的合力。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所有要素中,制度要素起着灵魂的、导向的作用。制度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动态、适时、适量、适度;二是紧密不可分离;三是先进的、合适的制度的比较成本较低,效益较高,而落后的制度造成的恶果较严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深刻原因是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着两大矛盾:其一,中国人口对粮食等食物需求与中国农业提供粮食供给的矛盾;其二,农民的富裕速度总是相对慢于城镇居民的富裕速度的矛盾。解决这两大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转变是历史必然千百年来,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也包括历朝历代统治者。开荒种地,解决温饱是农民的本能,这种农民自发的"小开荒"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政府也组织"屯垦"和"移民"来开荒种田,解决无地农民的生计,这类是"大开荒"。经过历朝历代的垦殖,到1949年,我国已经有16.68亿亩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1.58%,接近平原面积。可以说,除了一些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比较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文章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6—202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了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及来源,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法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6—2020年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均实现显著增长,但具有一定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超变密度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具有上升空间,在空间溢出效应下具有等级跃迁的潜力,但较难出现跨越式跃迁。应进一步增强农业投入产出效能,强化农业科技文化支撑能力和经济效益产出能力,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是在农业发展实践中逐步加深认识而提出来的。要使我国农产品供给持续地满足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须从诸投入要素及其转换效率入手,为所需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构筑稳固的基础。在此刊出的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就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评估方法、现状分析、前景预测及相应宏观政策作了全面阐述,对当前及今后的我国农业发展都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兴  程家瑜  张俊祥  武治印  
根据国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战略需求,凝练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并综合考虑技术研发基础、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和技术发展路径,以时间序列绘制出我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技术路线图。分析并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新型农业生物药物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技术、现代农业智能化装备技术、高效节水农业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全数字化土地调查与监测技术研发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