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6)
- 2023(10228)
- 2022(8910)
- 2021(8409)
- 2020(7363)
- 2019(17046)
- 2018(16811)
- 2017(34443)
- 2016(18805)
- 2015(21639)
- 2014(21897)
- 2013(21942)
- 2012(21013)
- 2011(18953)
- 2010(19324)
- 2009(18344)
- 2008(18839)
- 2007(17013)
- 2006(14894)
- 2005(13435)
- 学科
- 济(81342)
- 经济(81256)
- 管理(59606)
- 业(57179)
- 企(45646)
- 企业(45646)
- 方法(41054)
- 数学(37450)
- 数学方法(37136)
- 财(34819)
- 中国(23703)
- 农(23445)
- 制(19364)
- 务(18193)
- 财务(18167)
- 财务管理(18108)
- 贸(17417)
- 贸易(17411)
- 企业财务(17241)
- 易(16965)
- 地方(16021)
- 业经(15214)
- 银(15195)
- 银行(15173)
- 农业(14751)
- 行(14362)
- 财政(14246)
- 学(13837)
- 融(13497)
- 金融(13495)
- 机构
- 大学(276977)
- 学院(276932)
- 济(121765)
- 经济(119277)
- 管理(107760)
- 理学(92149)
- 理学院(91239)
- 研究(90392)
- 管理学(90012)
- 管理学院(89478)
- 中国(71895)
- 财(67335)
- 京(57000)
- 科学(51341)
- 财经(49644)
- 所(45876)
- 经(44839)
- 农(42739)
- 江(42488)
- 中心(42256)
- 研究所(40620)
- 经济学(38411)
- 业大(36786)
- 北京(36379)
- 财经大学(36363)
- 经济学院(35066)
- 范(34071)
- 师范(33799)
- 农业(33675)
- 州(33260)
- 基金
- 项目(170910)
- 科学(134466)
- 研究(128452)
- 基金(124492)
- 家(105792)
- 国家(104903)
- 科学基金(89956)
- 社会(81796)
- 社会科(77684)
- 社会科学(77664)
- 省(65857)
- 基金项目(64886)
- 教育(60282)
- 自然(56142)
- 划(55339)
- 自然科(54781)
- 自然科学(54765)
- 自然科学基金(53814)
- 编号(53369)
- 资助(53361)
- 成果(45283)
- 部(40195)
- 重点(38218)
- 发(36735)
- 课题(36640)
- 教育部(34991)
- 创(34838)
- 人文(33966)
- 性(33927)
- 国家社会(33377)
- 期刊
- 济(133854)
- 经济(133854)
- 研究(87599)
- 财(55871)
- 中国(50970)
- 农(37802)
- 管理(37378)
- 学报(37311)
- 科学(34380)
- 融(31540)
- 金融(31540)
- 大学(28707)
- 学学(27013)
- 教育(26068)
- 财经(25608)
- 农业(24975)
- 经济研究(22796)
- 技术(22569)
- 经(21863)
- 业经(21533)
- 问题(18551)
- 贸(17145)
- 理论(14650)
- 统计(14564)
- 技术经济(14489)
- 商业(13707)
- 国际(13527)
- 实践(13081)
- 践(13081)
- 会计(12934)
共检索到420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其佐 柳靖
对于我国当前财政困难的认识,不能仅限于财政的总量、结构失衡,还应进行深层次分析,看到潜伏着的诸多财政隐患。近年来我国财政之所以失衡,既因为由传统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种机制的不协调,也由于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改革过程中的某些失误,以及财政分配体制和政策设计的偏差。财政失衡是多年矛盾累积的结果,其根本解决必须从长计议,治标治本双管齐下,实行综合治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军
本文在对中国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模型与现实、微观与宏观消费函数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其原因 ,指出中国消费函数理论的建立关键在于其微观基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此 ,笔者提出了关于当前体制转轨时期消费者特定消费行为的三个基本假设
关键词: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者行为假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璐 苏英 潘宏亮
文章基于中国式财力事权不匹配的事实,选取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效应和多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不仅直接降低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增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进一步抑制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财政纵向失衡的负向效应在低转移支付、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营改增”制度前期更加突出。此外,财政纵向失衡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效应加剧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福进 胡薇 刘少雪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需要合理地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以教育部直属的72所"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为例进行分析发现:经费投入总量有较大增长,年增长率波动幅度很大;财政投入稳定性不足,财政拨款比例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经常拨款比例偏低,专项拨款和科研拨款比例偏高,经费配置结构存在失衡现象。我国应当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同步增长机制,确定各类拨款的合理比例,明确重点建设投入的性质和作用,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中介实施、高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拨款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财政投入结构 失衡 拨款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昕 史建民 闻德美
文章通过设计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数,从纵向和横向计算了1995~2009年全国和各省区的指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计算各年度中央-省财政分权度和各省内财政分权度指标,并将其与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以及人均GDP指标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TATA10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全国和各省层面上财政分权度与义务教育均衡的关系恰好相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志安 韩紫微
为明确横向财政失衡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钝化和公共服务压力在其中所发挥的机制作用,选取2010~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横向财政失衡加剧了劳动力市场分割,机制分析表明:横向财政失衡会促使地方政府偏好产能过剩行业而造成产业结构钝化,限制劳动力流动间接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横向财政失衡不利于抵消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成本差异,公共服务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能力采取劳动力市场整合措施,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据此,应调节区域间财政税收结构,健全“钱随人走”的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缓解政府间横向财政失衡;加强政府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地方财政应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和优化升级,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性保障政策,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创新财税制度安排,适当增加中央财政支出责任,促进地方与中央的“财政同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苟燕楠
我国财政中教育支出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苟燕楠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开支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递增,1995年已达1193.84亿元,占总支出的17.38%,成为仅次于经济建设费支出的第二大支出项目(见表一)。在经济转轨时期各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国平
本文以城市化率和财政分权为主要考察变量,利用1998—2010年东中西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财政总体偏向于基本建设,而忽视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城市化使政府支出偏向于基本建设的同时,对教育、卫生支出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社会保障支出产生正面影响。这种财政支出结构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我国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现象。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城市化 财政支出结构 发展失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杰长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 ,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投资在为全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我国财政性教育投资严重不足 ,而且教育投资结构很不合理 ,因此必须改变教育投资观念 ,切实、稳定增加财政的教育投资 ,优化财政教育投资结构
关键词:
教育投资 财税政策 公共产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与中央财政支出相比较,地方财政支出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地区差异明显的发展中大国,研究地方财政支出尤为重要。不研究地方,就讲不清全国。本文正是本着这一想法,对地方财政支出作一番剖析,以供各方参考。一、地方财政支出现状(一)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分析我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龙
本文从宏观经济运行和财政运行两个方面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 :(1)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预期目标 ,实施该政策要比不实施该政策要好。如果企图通过一直实施该政策来实现预期目标 ,则财政风险是存在的 ;(2 )我国国债在总量上不存在风险问题 ,财政风险主要存在于结构上。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晓华
经典的IS-LM模型所表示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和货币需求行为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中国的实际经济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可认识中国的消费、投资等行为,并进而探讨中国的IS-LM模型,为测算中国的财政政策乘数提供基础。
关键词:
财政政策乘数 IS-LM模型 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部雅玲 付剑茹
一、财政分权概述(一)财政分权的理论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财政分权的核心是地方政府在执行经济计划和预算、管理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财政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荷英 樊舒
近年来,我国一直面临消费需求不足、内部经济供给过剩的问题。我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已然多年,却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辩证分析财政扩张和供需失衡的关系,对当前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支持技术创新和完善社保体系等。
关键词:
财政扩张 供需失衡 扩大内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实现需求结构再平衡,推动经济均衡稳定增长,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一直着力追求的目标,但10多年过去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需求结构失衡依然在不断加剧。本文试图从财政角度对其中原因进行探析,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策略、财政制度安排以及财政政策失衡的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分权策略扭曲了政府财政支出意愿,造成非经济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流转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则强化了政府执政偏向,造成财政资源分配偏重于税收贡献大的企业,从而使财政支出公共性进一步丧失,由于受工具性和居民消费倾向的双重约束,中国财政政策不得不更多依赖投资支出,从而出现财政政策失衡与需求结构失衡的循环累积。三者叠加效应就是...
关键词:
需求结构 分权策略 财政制度 政策失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