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8)
- 2023(10171)
- 2022(8948)
- 2021(8320)
- 2020(7272)
- 2019(16903)
- 2018(16532)
- 2017(32552)
- 2016(18308)
- 2015(20959)
- 2014(21373)
- 2013(21525)
- 2012(20560)
- 2011(18547)
- 2010(19080)
- 2009(18181)
- 2008(18688)
- 2007(16952)
- 2006(14912)
- 2005(13449)
- 学科
- 济(77614)
- 经济(77535)
- 管理(57472)
- 业(52286)
- 企(41635)
- 企业(41635)
- 方法(37121)
- 数学(32912)
- 财(32666)
- 数学方法(32627)
- 中国(22777)
- 农(22397)
- 制(17695)
- 地方(17556)
- 学(17262)
- 务(16744)
- 财务(16725)
- 财务管理(16668)
- 企业财务(15855)
- 贸(15743)
- 贸易(15732)
- 易(15267)
- 环境(15004)
- 业经(14861)
- 农业(14300)
- 财政(13735)
- 银(13507)
- 银行(13463)
- 行(12732)
- 融(12065)
- 机构
- 大学(278931)
- 学院(276203)
- 济(113183)
- 经济(110781)
- 管理(101633)
- 研究(95077)
- 理学(87241)
- 理学院(86176)
- 管理学(84647)
- 管理学院(84154)
- 中国(72453)
- 财(62440)
- 科学(59644)
- 京(59438)
- 所(50833)
- 农(49556)
- 财经(46042)
- 研究所(45748)
- 中心(42861)
- 江(42461)
- 业大(41869)
- 经(41370)
- 农业(39276)
- 北京(37753)
- 范(36630)
- 师范(36282)
- 经济学(35573)
- 州(33747)
- 财经大学(33620)
- 院(33339)
- 基金
- 项目(175038)
- 科学(135219)
- 研究(125828)
- 基金(125680)
- 家(110227)
- 国家(109332)
- 科学基金(91180)
- 社会(78785)
- 社会科(74545)
- 社会科学(74519)
- 省(67912)
- 基金项目(66999)
- 自然(58709)
- 教育(58392)
- 划(57822)
- 自然科(57238)
- 自然科学(57211)
- 自然科学基金(56172)
- 资助(52395)
- 编号(51452)
- 成果(43761)
- 重点(40141)
- 部(39643)
- 发(38015)
- 课题(35683)
- 创(35214)
- 科研(34196)
- 教育部(33408)
- 创新(33059)
- 大学(32468)
- 期刊
- 济(126369)
- 经济(126369)
- 研究(84011)
- 中国(52554)
- 财(52359)
- 学报(46921)
- 农(44428)
- 科学(41211)
- 大学(34505)
- 管理(34434)
- 学学(32632)
- 农业(29679)
- 教育(26792)
- 融(25196)
- 金融(25196)
- 财经(23423)
- 技术(21299)
- 经济研究(20766)
- 经(20013)
- 业经(19921)
- 问题(17890)
- 业(15468)
- 贸(15313)
- 版(14400)
- 技术经济(13743)
- 理论(13625)
- 统计(13623)
- 商业(13180)
- 财会(12820)
- 会计(12684)
共检索到416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污染排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纪显 张宗益 张印
在欧盟,碳期货市场、能源市场及能源股票市场等,当受到碳配额政策冲击时,这些市场如何响应、响应在市场之间如何传导、进而形成怎样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我国相关政策具有哪些启示,是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欧盟为例,试图研究碳期货市场和能源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对我国相关政策有何启示。实证结果表明:碳期货价格与能源股价之间存在一种不对称的相互关系,能源股价的变动对碳期货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碳期货价格的变动对能源股价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碳配额政策对制造业的不利影响程度远低于人们的预期。本文进一步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对我国现在的QDII制度安排,以及我国未来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俊培 丁玮蓉 龚旻
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对环境的影响有赖于财政体制是否能够为其履行环境保护职能提供必要的预算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本文采用熵权法计算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刻画环境污染水平,采用"制造业实际技术选择指数"来度量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实证检验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论表明:在预算制度软约束条件下,财政分权会导致环境恶化,并且晋升机制诱导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是这一影响的重要原因。此外,门槛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刺激地区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上述效应会进一步强化。但当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在环境恶化的边际成本递增和居民忍耐度下降的压力下,上述效应会开始逐渐衰退。因此,为了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斌 李大倩
构建基尼系数测算中国各省环境质量地区差异,基于测算结果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通过直接效应缩小环境质量地区差异,但作用于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抑制上述效果。此外,财政分权扩大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差异,对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差异则表现为缩小作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基尼系数 环境质量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白永亮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制度分析的框架,探讨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机理的路径与制度成因。文章指出,在社会转型期,旨在发展经济的建设型财政、地方政府间财权与环保支出责任不对称、与财政分权相匹配的相关制度供给不足等,是导致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杰斌
财政分权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就财政分权和要素价格扭曲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既存在直接影响也存在作用于要素价格而产生的间接影响。一方面,财政分权程度与工业“三废”排放污染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分权模式下要素价格扭曲对工业“三废”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存在显著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后要素价格扭曲会引发二者产生结构性变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长三角地区在取得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与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密不可分。本文以我国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城市层面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的提高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主要通过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的偏向实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官员考核机制存在缺陷。因此,应该完善现行的地方官员考核评价机制和财政分权体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加强区域间合作等手段提高环境质量。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官员考评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后小仙 陈琪 郑田丹
已有研究多静态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强调地方政府因分权激励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同时由于普遍存在投资性偏好,进而忽视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考察地方政府偏好与中央政府考核、激励机制调整呈现的动态特征,基于地方政府偏好权变的视角对财政分权与环境质量关系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倾向具有很强的影响效应,财政分权程度较低时,地方政府倾向于投资性支出,而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会减弱;地方政府偏好与地区环境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随着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的减弱,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的意愿会增强,相应投入也会增加,地区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偏好 环境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廖果平 秦剑美
“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以2004—2018年26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样本,采用不同维度指标衡量环境质量,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与环境质量之间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但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随着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财政分权的作用下,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时间差异性及门槛效应。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把控财政分权水平,加大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绿色技术的使用率,加快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美喆 刘寒波
文章基于2007-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的数据,根据不同污染物的外溢性程度将其分类用以反映环境质量,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空间溢出和财政竞争机制扭曲了地方政府行为,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于外溢性较强的二氧化硫,财政分权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支出这一渠道增加了其排放量;对于外溢性较弱的工业废水,财政分权的财政竞争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支出和调整产业结构两大渠道增加了其排放量。"十二五"前后,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正面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据此,从健全城市群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环境污染治理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多样化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城市群环境质量的提高与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中国式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了中国30个省份2007—2015年间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而考察了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地区差异显著和总体态势改善的时空特征;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显著降低了环境质量;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政府竞争 民生改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了中国30个省份2007—2015年间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而考察了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地区差异显著和总体态势改善的时空特征;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显著降低了环境质量;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政府竞争 民生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昕 史建民 闻德美
文章通过设计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数,从纵向和横向计算了1995~2009年全国和各省区的指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计算各年度中央-省财政分权度和各省内财政分权度指标,并将其与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以及人均GDP指标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TATA10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全国和各省层面上财政分权度与义务教育均衡的关系恰好相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根能 张玉果 沈婧雯
采用1998~2011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以收入分权度和支出分权度为财政分权衡量指标,以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以人均GDP、工业化水平和FDI等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收入分权度,还是以支出分权度来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都与环境污染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支出分权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收入分权度,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度的提升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要大于西部地区。研究还发现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全国和东部地区成立,在中西部地区不成立。对于各个控制变量,它们在不同的样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雄鹰
文章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一个包含16个基础指标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测算我国全面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3年我国全面层面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地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并不相同,呈现4种变化趋势;衡量地区间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差异的σ系数呈现"V"型的变化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