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9)
2023(15121)
2022(13211)
2021(12426)
2020(10534)
2019(24247)
2018(24377)
2017(46731)
2016(25774)
2015(29117)
2014(29526)
2013(29209)
2012(26823)
2011(24181)
2010(24489)
2009(22813)
2008(22580)
2007(20006)
2006(17811)
2005(16094)
作者
(74806)
(61623)
(61609)
(58610)
(39125)
(29449)
(27976)
(24142)
(23362)
(22342)
(20930)
(20824)
(19730)
(19647)
(19279)
(18848)
(18406)
(18377)
(17696)
(17602)
(15444)
(15356)
(14863)
(14104)
(13965)
(13957)
(13736)
(13670)
(12496)
(12168)
学科
(98094)
经济(97948)
管理(81270)
(73583)
(62004)
企业(62004)
方法(44143)
(38210)
数学(37975)
数学方法(37557)
中国(29859)
(27243)
(25863)
业经(22256)
(22170)
(20989)
财务(20910)
财务管理(20854)
企业财务(19801)
地方(19517)
(18504)
银行(18455)
(18160)
理论(17729)
(17510)
(17378)
贸易(17369)
农业(17167)
(16898)
(16540)
机构
大学(370272)
学院(366304)
(145316)
管理(142778)
经济(141993)
理学(122647)
研究(122338)
理学院(121305)
管理学(119338)
管理学院(118677)
中国(93142)
(79532)
(78327)
科学(74304)
(61968)
财经(58585)
(57081)
研究所(55514)
(54815)
中心(54795)
(52947)
业大(52883)
北京(50717)
(47836)
师范(47381)
农业(44664)
(44309)
经济学(43904)
(43826)
财经大学(43279)
基金
项目(241003)
科学(188402)
研究(179214)
基金(173544)
(150176)
国家(148929)
科学基金(127202)
社会(111656)
社会科(105724)
社会科学(105695)
(93874)
基金项目(92066)
教育(82453)
自然(81510)
自然科(79510)
自然科学(79490)
(78761)
自然科学基金(78038)
编号(74374)
资助(71400)
成果(62382)
(53820)
重点(53591)
课题(51325)
(50468)
(49818)
(46700)
创新(46515)
项目编号(46321)
教育部(46213)
期刊
(163862)
经济(163862)
研究(114837)
中国(74503)
(63777)
学报(57803)
管理(53509)
(51491)
科学(51339)
大学(44043)
教育(43171)
学学(40855)
农业(35238)
(33383)
金融(33383)
技术(31331)
财经(29093)
业经(26293)
经济研究(26067)
(24733)
问题(21461)
图书(20962)
理论(18785)
(17090)
技术经济(17088)
实践(17046)
(17046)
(16990)
科技(16887)
现代(16400)
共检索到553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胜泽  
一、财政体制变迁的阶段划分多数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到高度分权,再到中央集中与地方适度分权的演变过程。将财政体制的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统收统支"阶段(1950~1979年)、"财政包干"阶段(1980~1993年)、"分税制"阶段(1994年至今)。其中"统收统支"阶段,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是"统",地方政府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府主体,没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权限。叶振鹏(1992)将"统收统支"阶段的财政体制细分为六个阶段: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高度集中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杰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大体经历了从"分灶吃饭"到"包干制"再到分税制的变化。以财政分权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我国30多年的经济增长。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涉及公共财政的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公共服务均等化、支出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分析和预测财政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并就摆脱现阶段县乡财政困境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伏润民  李妍  缪小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珑  
一、转轨时期财政状况困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种观点认为,1994年财税改革的不彻底性制约着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既得利益的照顾,在某种程度上使改革流于形式。(1)在税制改革方面,采取了诸种旨在减轻企业税负的措施;(2)在分税制改革方面,基数的核定、税种的划分和收入分配比例等,几乎均以保证地方既得利益为前提。(3)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方面,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以及“两则”的同时,亦采取了一些变通性办法照顾国有企业现状。这表明这次财税改革对各方面既得利益的照顾,已到了相当充分的地步。问题在于,照顾既得利益实质就是让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林宏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来注重集权与分权,其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经过几次重大改革后,财政效率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国应该确立以财政效率为目标的改革战略,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预算内外、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结合分税制和公共财政建设,以保障我国财政体制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明景  
一、引言 在经济学与行政学文献中,对于国家财政与行政体制变迁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除了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和希克斯作过一般性研究外,其他文献中讨论很少。而熊彼特和希克斯的研究给我们讨论国家财政与行政体制变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熊彼特在《税务国家的危机》中,通过对财政史与国家制度的研究后指出,财政体制与现代国家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财政不仅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阎坤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仍然带有浓重的过渡色彩,特别是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2004年6月举行的全国财政科研工作会议暨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勇  陈莉莉  
本文旨在探析2000年以来的财政体制变迁与"土地财政"形成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系机制,采用了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税收收入集权效应和土地房产财税收入的分权效应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中房地产业比重上升的作用机制是存在的。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财税制度设计,增强其科学性和内在稳定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恒龙  孟添  
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1949~2004)经历了"创造新政权优越性与统收统支体制"阶段、"讨价还价与财政包干体制"阶段和"改变竞争规则与分税制"阶段。每个阶段的调整与改革都是中央政府迫于财政压力的主动行为,也是新中国建立后新旧政权间关于优越性的竞争和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产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向赤  
2005年7月16-17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课题组在江苏省东台市举行课题研讨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所长、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财政部预算司张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高峥  曾康华  
本文利用1978—200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和GDP数据,把财政体制作为虚拟变量,构建五线段回归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期间我国四次财政体制变迁对地方财力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体制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