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3)
2023(4045)
2022(3541)
2021(3608)
2020(3173)
2019(7274)
2018(7254)
2017(15510)
2016(8398)
2015(9856)
2014(10107)
2013(10423)
2012(9866)
2011(8745)
2010(9010)
2009(8864)
2008(9286)
2007(8254)
2006(7659)
2005(7055)
作者
(23696)
(19561)
(19295)
(18856)
(12145)
(9150)
(9120)
(7405)
(7268)
(7240)
(6486)
(6361)
(6360)
(6248)
(6078)
(5770)
(5698)
(5642)
(5606)
(5479)
(5091)
(4854)
(4605)
(4572)
(4479)
(4404)
(4366)
(4289)
(3944)
(3780)
学科
(33340)
经济(33302)
管理(28049)
(25204)
(23995)
(21064)
企业(21064)
(17960)
银行(17815)
(17720)
方法(17156)
(16501)
数学(15587)
数学方法(15542)
中国(13722)
财政(12369)
(12244)
制度(12238)
(10377)
财务(10375)
财务管理(10331)
(10252)
金融(10252)
(9987)
业务(9961)
企业财务(9863)
银行制(8541)
(8481)
(8454)
体制(7653)
机构
大学(122332)
学院(120721)
(53808)
经济(52624)
管理(45371)
中国(39507)
(39012)
研究(38590)
理学(37847)
理学院(37464)
管理学(37064)
管理学院(36848)
财经(26452)
(25718)
(23783)
(21100)
银行(20249)
科学(20006)
(19972)
财经大学(19437)
(18893)
(18816)
中心(18006)
经济学(17627)
研究所(17134)
北京(17053)
(16652)
经济学院(16128)
(15471)
(15251)
基金
项目(65293)
科学(50582)
研究(49972)
基金(47749)
(39637)
国家(39296)
科学基金(33270)
社会(32275)
社会科(30647)
社会科学(30639)
基金项目(25056)
(23825)
教育(23365)
资助(20706)
编号(20700)
(20024)
自然(19700)
自然科(19189)
自然科学(19182)
自然科学基金(18832)
成果(18481)
(15991)
重点(14225)
(14217)
教育部(14182)
课题(13984)
人文(13636)
项目编号(13232)
(13178)
社科(13175)
期刊
(61729)
经济(61729)
研究(47202)
(33879)
(29654)
金融(29654)
中国(24695)
管理(16803)
学报(14440)
财经(14250)
(14219)
科学(13437)
(11981)
大学(11481)
经济研究(11126)
学学(10858)
教育(9406)
业经(9150)
问题(8945)
(8516)
理论(8402)
技术(8212)
会计(7838)
农业(7603)
实践(7588)
(7588)
(7583)
财政(7583)
国际(7472)
财会(7051)
共检索到204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于光耀  
本文从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视角,考察了我国财政与银行关系的演进,分析总结了关于"大财政"、"大银行"的讨论,并结合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转型与国有企业改革,从银行活动领域的扩展中,探讨了我国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的形成过程。作者以宏观视角研究了财政风险金融化、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转换,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定位。本文研究提炼出关于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杜惠芬  朱剑锋  
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逐步退出。明智的选择是逐步弱化使之淡出,并预先研究淡出后的接续政策。在后积极财政政策选择中,政策性银行的财政化定位,是政府弥补市场金融资源配置缺口的重要途径;邮政储蓄的财政化定位,可以校正全社会资金异动,使政策性银行取得稳定的信贷资金来源。二者改由财政部主管,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采取内部定价方式转给政策性银行,严格按政府政策意图贷给服务对象。政策性银行经营中的政策性亏损或预算的财政贴息项目,由财政及时弥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舒英  
在我国的财政金融体制中,有许多关系尚未理顺,其中左右全局、影响和制约其他经济关系通顺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因此,这里结合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谈谈日本的情况。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定祥  李思聪  李姗  
利用198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加入了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交叉项,以考察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东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却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晔  李武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子基  
本文认为,财政与银行密切协作的理论依据导源于两者的同一性,它们合理分工的理论依据导源于两者的区别性。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套模式是一个由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构成的有机体系。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作者认为,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配套模式的最佳选择应是紧中略有松的财政政策和松中略有紧的货币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云飞  
本文基于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对我国因政府控制因素而形成的财政信用渠道与银行绩效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政治关联因素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积极相关,公司性质和高管政治背景与基于财政信用渠道形成银行系统财政存量资金存在积极内在关系,并得出财政存量资金对银行绩效侵蚀的经验结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梁宝柱  
国家金库是连接财政和银行关系的直接要素。国家银行受托代理国家财政金库,从而把财政和银行两个职能有别的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了一系列相互制约的关系。然而,正是这种几十年一贯制的国家金库制度,成为今天理顺财政与银行关系的一个障碍。要重构财政、银行关系,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国库制度。在新经济体制下,如何重新认识我国传统的国库制度和评价财、银关系的现状,怎样从改革国库制度入手,重塑财、银关系,是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课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黄涛珍  殷丽媛  
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涉及多个部门,是代理银行和财政部门等参与方共同博弈的过程。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操作中,一些代理银行在资金支付和清算环节出现违规行为,反映出财政部门和代理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相关知识,通过分析财政部门与代理银行博弈的动因,构建博弈模型,探讨两者可能采取的行为策略,最后从优化博弈条件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加快国库系统网络化电子化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牛泽厚  张鹏宇  马哲实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银行的关系牛泽厚,张鹏宇,马哲实财政调控和银行调控是国家的两种主要调控经济手段。计划经济时期,财政调控处于主导地位,银行调控处于从属地位;在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阶段,财政调控与银行调控的关系比较微妙,处于此消彼涨的状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晓枫  熊海芳  
一、引言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减少,政府应该增加投资、减少税收,通过乘数效应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财政政策决定了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除税收和借债外,主要体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凌望  戴平  
如何正确处理国库与财政、税务、银行的协作关系陈凌望,戴平根据笔者多年的人行工作实践,认为要做好国库工作,必须要正确处理国库与财政、税务、银行之间的协作关系,具体地说,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全局观念国库工作是国家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范建鏋  
近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波折,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动频繁,其中尤以财政权力的配置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构造为核心线索。本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以历史的视角,以晚清迄今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为分析对象,力图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勾勒,并对隐含其中的财政逻辑做初步的评析。本文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大一统"传统的国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在集权的趋势中有着走向分权的倾向,当政府权力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时,如果能建立起一种良性应对机制可以较好地化解突发危机,尤其是突发的财政危机,那么,中央与地方关系则更有可能走上一条稳态均衡的道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郝红林  
2013年,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项目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如双方管理体制不同,财政是分级管理,而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都是垂直管理机构,业务系统已实现全国统一且基本采用全国集中的模式,如果采用过去一一对应的方式,双方系统都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再如人民银行TIPS(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系统作为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中转站,需要同时处理收入业务和支付业务,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水  柯小星  
一、财政与银行在宏观调控的目标上必须进行大体分工,并相互配合,搞好协同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加强而非弱化财政和银行的宏观调控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但财政与银行应以什么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和目标,理论和政策取向上都不甚清晰,人们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为加快宏观调控机制的转变和充分发挥财政银行的宏观调控功能,需要深入探讨财政与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自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也是搞好财政与银行协同调控的一个重要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