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7)
2023(14579)
2022(11791)
2021(10961)
2020(9510)
2019(21381)
2018(21178)
2017(41885)
2016(23017)
2015(26076)
2014(26173)
2013(25997)
2012(24039)
2011(21141)
2010(21704)
2009(20754)
2008(21340)
2007(19430)
2006(17207)
2005(15994)
作者
(65226)
(54404)
(54212)
(52043)
(34722)
(25739)
(24867)
(21103)
(20288)
(19625)
(18291)
(17969)
(17566)
(17076)
(17067)
(16683)
(16396)
(16101)
(15819)
(15578)
(13577)
(13428)
(13295)
(12332)
(12254)
(12235)
(12214)
(12060)
(10943)
(10841)
学科
(99630)
经济(99500)
(95401)
(84602)
企业(84602)
管理(83186)
方法(44293)
(43622)
数学(35373)
数学方法(35146)
(33886)
业经(31531)
中国(28478)
(26803)
财务(26775)
财务管理(26713)
企业财务(25407)
(25034)
农业(23158)
(18602)
技术(18594)
(18369)
贸易(18361)
(18354)
地方(17898)
(17889)
(17493)
(16728)
银行(16701)
理论(16604)
机构
学院(335997)
大学(331198)
(143985)
经济(141183)
管理(132301)
理学(112478)
理学院(111412)
管理学(110022)
管理学院(109398)
研究(106765)
中国(87125)
(78912)
(68865)
科学(61160)
财经(58581)
(55303)
(54323)
(52860)
(52379)
中心(49488)
研究所(47938)
业大(45593)
经济学(44273)
北京(43508)
农业(43264)
财经大学(42756)
(41329)
经济学院(40296)
(39392)
师范(39039)
基金
项目(206809)
科学(163387)
研究(155993)
基金(150380)
(128333)
国家(127143)
科学基金(110001)
社会(100878)
社会科(95590)
社会科学(95565)
(81474)
基金项目(79490)
教育(70962)
自然(67958)
(66848)
自然科(66293)
自然科学(66274)
自然科学基金(65156)
编号(64570)
资助(60690)
成果(53183)
(46757)
重点(46206)
(45215)
(44789)
课题(43442)
(42579)
国家社会(41778)
创新(41576)
(41395)
期刊
(167447)
经济(167447)
研究(103226)
(69278)
中国(65471)
(52658)
管理(51929)
学报(45795)
科学(43596)
(35779)
金融(35779)
大学(35652)
农业(35206)
学学(33841)
财经(30473)
教育(29495)
技术(29440)
业经(29332)
经济研究(26811)
(26161)
问题(22920)
(20496)
技术经济(19039)
财会(18905)
(18712)
会计(16904)
商业(16897)
现代(16574)
理论(16030)
(15759)
共检索到515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玉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若干具有独立财产权的企业契约的参与者,将其要素的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并获取相应收益以及保障其收益的权利的一系列契约构成。因此公司治理的参与者应该有如下一些:企业职工、债权人、股东、企业经理人、顾客和供应商等。对公司治理起着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债权人和股东。现代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股东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的经营者进行约束、更换等,达到一定的控制企业的目的,从而对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而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是通过相机控制权来达到的,所谓相机控制,即控制权的转移,是指当企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波  
我国公司治理准则的指导思想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它涉及股东、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等共同治理。但我国债权人作为公司外部治理的主要力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为此,重点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的现状,以及治理弱化的原因,并对完善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梦鸽  
债权人作为债务企业重要的财务治理主体之一,他们有权利也有必要在财务治理中享有一定的财权。但在现实中,公司的财务治理权特别是财务控制权却注重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企业内部权力机构之间进行配置,而忽略了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在理论上,债权人参与债务企业财务治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冼国明  刘晓鹏  
本文从参与企业债务重组各方之间的关系与信息结构角度出发 ,分析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的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重组博弈 ,得出债务重组无效率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债务重组的博弈过程 ,指出中国企业债务重组的最大障碍在于 :“内部人”控制所导致的企业经理与国家之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正建  牛成喆  
基于对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公司治理并不现实,利益相关者财务实施尚存在困难。相对而言,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考虑完善各种机制,先实施债权人财务治理,间接实现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待时机成熟再逐渐完善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晓民  何存花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债权人作为企业的投资者 ,其利益都应受到保护。然而 ,债权人的利益却常常被侵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没有债权人的一席之地。因此 ,应借鉴国外银企关系制度实践中的经验 ,重塑我国银企关系机制 ,从而提高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耀  
文章根据公司治理理论,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特征、激励约束机制、治理经验、外部治理、治理效果等方面选取了43个指标。通过统计技术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财务困境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前第3年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弱化信息,即公司治理弱化征兆。分析认为,公司治理各层面上的显著弱化是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过高,大股东侵占现象严重,并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减少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文章最后依据弱化征兆有针对地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防范财务困境的主要措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  
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公司治理状态和债权人治理力度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划分,探讨企业不同生命阶段债权人对代理成本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以代理成本为表征的公司治理状态在企业生命周期内表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且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的代理成本最高;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债权人短期借款均对公司代理成本有负的解释能力,即其能够抑制波动的代理成本而产生阻尼效应,而长期借款却促进了代理成本的增加,且其促进效应在生命周期内边际递增。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黎晓杰  
不同财务分析主体所处环境、所站立场不同,他们的分析目的、分析焦点也应该不同。目前使用的固定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不同主体预测、决策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应从不同主体的分析目标出发,确定其各自的分析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效益。本文将从一个侧面,即债权人的角度,谈谈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油晓峰  
一、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监控弱化问题的提出债权人作为上市公司利益群体中的一员,在上市公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债权人的立场和态度将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上市公司自身发展也会对债权人产生重大影响。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债权是公司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通过债务契约明确规定了企业的责任及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可依据这种受法律保护的契约条款,特别是债权人可以采用使经营者面临巨大压力的破产机制并且处理抵押资产,对企业及其经营者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发展来看,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上市公司债权人监控弱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债权人在企业经营时对经营管理层内部监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钱忠华  
现实中许多企业往往过于追求经营绩效而忽略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适度关注。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知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轰然倒塌的案例更是频频发生。究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而作为公司治理基础的股权结构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股权集中程度、控股股东性质和股东活跃程度三个方面描述股权结构,采用Altman(1968)的Z指数作为财务困境度量指标,利用1999~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和企业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确实能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股权集中程度及股东活跃程度越高,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及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越低,而国有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玉芹  
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理论的发展,债权人的公司治理角色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它不但参与了公司治理,而且越来越成为未来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力量。本文在介绍债权人权利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对债权人公司治理的原因和治理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书丽  罗爽  
工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主要是受企业资本结构、日常经营管理、企业发展战略以及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企业经营管理失败则是财务困境的根源。因此,工业企业在日常监控中,应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两方面进行防范,具体包括:提高工业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制定科学的经营发展战略;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波  何建敏  
企业财务困境分析对商业银行和各种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基本原理,并对支持向量机在企业财务困境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申嫦娥  
在我国现行的破产与重组制度下,一方面,破产软约束使得没有继续经营能力的财务困境企业不能及时破产清算,另一方面,对于有继续经营能力的财务困境企业又没有在相关制度上创造重组再生的良好条件。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困境企业将在财务困境成本的推动下,其业绩和财务状况都将持续恶化,该“破”的和该“立”的都难以摆脱困境。本文从困境企业重组后是否恢复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除被借"壳"的企业外,未实施重组和实施了其他重组的困境企业,业绩普遍下降。而从支付能力来看,困境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均值都已达到资不抵债的境地,且75%以上的困境企业都没有摆脱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