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5)
2023(6722)
2022(5982)
2021(5884)
2020(4938)
2019(11634)
2018(11948)
2017(23807)
2016(13397)
2015(15160)
2014(15609)
2013(15176)
2012(14445)
2011(13355)
2010(14152)
2009(13607)
2008(13890)
2007(12528)
2006(11842)
2005(11258)
作者
(38507)
(31723)
(31675)
(30717)
(20534)
(14946)
(14563)
(12121)
(11999)
(11908)
(10909)
(10652)
(10466)
(10313)
(10283)
(9810)
(9400)
(9386)
(9385)
(9378)
(8516)
(7949)
(7809)
(7374)
(7370)
(7363)
(7214)
(7195)
(6508)
(6350)
学科
(49624)
经济(49548)
管理(36764)
(34209)
(26964)
企业(26964)
方法(18264)
中国(17779)
(17210)
(17034)
(16214)
数学(16015)
数学方法(15606)
(12545)
银行(12530)
(12089)
(11272)
贸易(11264)
(11083)
(11083)
业经(11055)
(11004)
(10735)
(10547)
金融(10546)
(10280)
农业(10221)
税收(10193)
(10112)
体制(9139)
机构
学院(194930)
大学(194539)
(81528)
经济(79544)
研究(71321)
管理(69407)
中国(57266)
理学(57246)
理学院(56559)
管理学(55472)
管理学院(55094)
(45641)
(42811)
科学(40384)
(37697)
财经(33371)
研究所(33143)
(32506)
中心(31483)
(29951)
(29907)
(28971)
师范(28769)
北京(28735)
(25857)
(24965)
经济学(24464)
财经大学(24223)
业大(23635)
师范大学(22961)
基金
项目(108789)
研究(85984)
科学(84457)
基金(75816)
(64510)
国家(63910)
科学基金(53174)
社会(51428)
社会科(48534)
社会科学(48521)
(41901)
教育(41830)
基金项目(38265)
编号(37427)
(36144)
成果(34489)
资助(33088)
自然(32388)
自然科(31543)
自然科学(31529)
自然科学基金(30932)
课题(27784)
(25402)
重点(24943)
(24003)
(23559)
(22906)
项目编号(22089)
教育部(21964)
(21631)
期刊
(102678)
经济(102678)
研究(71634)
中国(43758)
(34102)
教育(32333)
(28400)
管理(27715)
(27593)
金融(27593)
学报(24877)
科学(24192)
大学(19569)
农业(18557)
学学(17697)
技术(17596)
财经(16959)
业经(16723)
经济研究(16192)
(14636)
问题(14139)
(12891)
国际(11601)
理论(10939)
实践(9699)
(9699)
(9493)
论坛(9493)
图书(9374)
改革(9308)
共检索到327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李志超  
与我国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决策以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决策立足点,专业引领、行政推动的决策结构,集体审议、对话协商的决策机制,"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决策方式为特点。目前的课程改革决策中,尚存在共识制度实质性缺乏与民主决策机制空心化、决策执行乏力与"改革疲惫"、质量检测评估制度缺位与决策效能发挥欠佳等问题。课程改革决策的改进,需要坚持"底线共识"和"顶层设计"有效结合,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改革决策机制,规范权力运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教育专业品质、巩固教育专业立场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十分重要。加强高校决策,必须认识和理解决策。高校决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高校决策是为自由创造条件的决策;高校决策可分为学术决策、行政决策和综合决策三种类型;决策容易脱离根本目的;决策容易在两极中徘徊;决策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决策系统仍然比较混乱;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关系失衡;缺乏程序意识和制约观念;没有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不重视决策评价。加强和改进高校决策,要转变决策观念,完善决策制度,提高决策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扬  穆成军  
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紧紧围绕区域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呈现出许多亮点,但也显露出很多问题。职业院校要加强对课程改革关键性概念的澄清,改变课程开发的工作方式,树立起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侧重将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进行一体化设计,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方案和实训资源开发方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东芳  
在我国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中存在着三大亟需克服的理论障碍——课程研究领域长期忽视课程政策研究;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决策者之间存在着两种文化的樊篱;课程理论与政策理论之间表现出游离状态。而消除理论障碍的策略在于:拓展课程研究的政策领域、认清课程政策的中介价值;实现从单纯的教育研究者到政策型研究者以及从纯粹的教育决策者到研究型决策者角色的转变;加强课程理论研究的实践问题取向与政策取向;强化课程政策制定的理论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嘉毅  赵志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推动了农村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但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政府领导不力,课程改革的经费不足,课程资源开发不够,对课程改革的专业支持不足等问题。当前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领导和支持,将课程改革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修订课程标准以增强新课程对农村学校的适应性,开发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教材,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业支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文  
本文分析介绍了当前日本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其特点,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期望能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榴  
员工持股计划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行业分布广泛;参与员工的覆盖范围较广,但持股比例相对较低;股票来源以二级市场购买和非公开发行股票为主,资金来源以员工自筹资金为主;员工持股的锁定期期限比较单一,解锁后的存续期普遍较短;员工持股计划标的股票的二级市场表现显著优于大盘指数。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障持股员工的股东权利机制还有待完善,信息披露要求有待强化,重复征税、税率过高影响员工持股积极性,持股过度短期化有违改革初衷。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的有序发展,应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监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顺  汪颖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已充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与生产方式。而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在近几年将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作为学生的基础课程,然而计算机作为技术型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差距。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了起色,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教学起步较晚,因此依然呈现出一些问题。对于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我们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长期以来,流于形式的课程改革政策评价使人们逐渐忽略评价本身的教育性与实用性功能,而屈从于评价活动作为一种行政监督或控制的审查性、政治性属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我们日益发现课程改革政策评价更应该成为内在于改革过程的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为提升与深化课程改革的运作水平提供重要依据。这种转向意味着我们需要解放既定的关于课程改革政策评价的属性认识,从我国新课程改革政策评价的现实经验与问题出发,关注评价活动应有的基本规范与趋势,从根本上优化我国课程改革政策评价,切实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延章  蒋廷芳  
文简简要地分析了新浪搜索引擎分类体系的特点与问题 ,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郑金波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本文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以商品的价值规律为主线,从宏观上探讨我国建筑业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以引起共鸣,并请专家读者、建筑同仁指正。 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一词,英文为Construction,其含义为;(1)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2)工程技术和建筑技术的综合创作;(3)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奇志  
本文分析介绍了八十年代以来英美两国在理科课程改革方面的指导思想及相关目标与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清文  
美国是一个有着较长公民教育历史的国家,公民教育在美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其公民教育在思想理论基础、价值目标、内容体系、实施途径等方面具有独到、有效的特点,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改革动态跟踪与改革建议"课题组  李振京  冯冰  郭冠男  
我国当前征地制度具有强制性、相当补偿原则、政府安置等运行特点,存在征地目标泛化、土地资源浪费、补偿标准偏低、征地程序和司法救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缩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机制,做好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当前,征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是:改进和完善建设用地政府征购的政策框架、建立规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级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