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5)
- 2023(11104)
- 2022(9991)
- 2021(9632)
- 2020(8094)
- 2019(19035)
- 2018(19035)
- 2017(37267)
- 2016(20134)
- 2015(23125)
- 2014(23153)
- 2013(22757)
- 2012(20987)
- 2011(18918)
- 2010(19099)
- 2009(17264)
- 2008(16648)
- 2007(14635)
- 2006(12934)
- 2005(11419)
- 学科
- 济(76745)
- 经济(76658)
- 管理(53926)
- 业(52107)
- 企(41502)
- 企业(41502)
- 方法(36636)
- 数学(32273)
- 数学方法(31860)
- 中国(22194)
- 农(21834)
- 贸(20016)
- 贸易(20009)
- 财(19887)
- 易(19623)
- 业经(16119)
- 学(15406)
- 理论(14713)
- 制(14578)
- 地方(14552)
- 农业(14386)
- 出(13083)
- 教学(12512)
- 和(12385)
- 银(12296)
- 银行(12264)
- 教育(12103)
- 技术(12071)
- 行(11741)
- 环境(11645)
- 机构
- 大学(286155)
- 学院(285892)
- 管理(112478)
- 济(111506)
- 经济(108974)
- 理学(97612)
- 理学院(96548)
- 管理学(94906)
- 管理学院(94404)
- 研究(90764)
- 中国(66928)
- 京(60954)
- 科学(55718)
- 财(52508)
- 所(44938)
- 财经(42464)
- 中心(40901)
- 研究所(40798)
- 农(40761)
- 业大(40406)
- 江(40193)
- 范(40084)
- 师范(39733)
- 北京(39050)
- 经(38515)
- 州(33545)
- 经济学(33335)
- 院(32793)
- 师范大学(32057)
- 农业(31922)
- 基金
- 项目(191410)
- 科学(148694)
- 研究(145371)
- 基金(135759)
- 家(116503)
- 国家(115505)
- 科学基金(98799)
- 社会(88187)
- 社会科(83468)
- 社会科学(83447)
- 省(74950)
- 基金项目(72793)
- 教育(68946)
- 自然(63079)
- 划(62663)
- 编号(62013)
- 自然科(61536)
- 自然科学(61522)
- 自然科学基金(60397)
- 资助(56252)
- 成果(51013)
- 部(42855)
- 课题(42703)
- 重点(42255)
- 发(40322)
- 创(39311)
- 项目编号(38136)
- 教育部(37103)
- 大学(36878)
- 创新(36548)
- 期刊
- 济(120135)
- 经济(120135)
- 研究(87600)
- 中国(52379)
- 教育(43114)
- 学报(41377)
- 管理(41084)
- 科学(38138)
- 财(37233)
- 农(36962)
- 大学(31865)
- 学学(29439)
- 技术(27312)
- 农业(26280)
- 融(23749)
- 金融(23749)
- 业经(20319)
- 财经(20058)
- 经济研究(19420)
- 经(16989)
- 问题(16754)
- 图书(15996)
- 理论(15273)
- 贸(14963)
- 实践(14134)
- 践(14134)
- 技术经济(13462)
- 科技(13144)
- 现代(12816)
- 商业(12769)
共检索到414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紫屏
我国师生互动教学深受凯洛夫模式的影响,存在对教学取向认识不清、形式化互动受到追捧、控制与被控制未从根本上被动摇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进一步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其内涵,立足本国课堂教学实践,准确把握师生互动实质,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本教学取向,推动师生互动逐步走向共生性对话。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现实困惑 反思 未来走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珑
虽然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在一些省区已经进入了高考,但是这并不能保证这门课程在普通高中能有效开设,因为考试并不是衡量研究性学习开设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运作机制来保证它的实施:在宏观层面制定适当的政策与督导措施;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转变对学校的指导方式;学校应该开发一套保证研究性学习正常开设的微观运作机制;在教育研究层面注重关注那些在常态环境下能够有效地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的家常经验;高考中适当体现研究性学习的题目。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新课程改革 高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征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经济生活中颇具生机、富有活力、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型经济单元,为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实力的壮大作出了贡献。——改革十年,乡镇企业不仅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缓解了市场供应长期严重匮乏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764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5,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玉平
我国农村统计调查体系是适应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建立起来的,它的特征是: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由国家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共伺承担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双轨制”;调查方式采用全面调查、层层上报为主的全面报表制度;指标体系采取以反映实物量、数量为生的“实物数量型”指标体系。这一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在我国三十多年的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惠正,李锡林
煤炭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1959年建立的老所,同煤炭工业出版社(含印刷厂)和新建的煤炭工业音像出版社属同一机构。全所现有职工700余人,设有18个处室和一个印刷厂。近40年来,我所在为领导服务、为煤炭工业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伟
我国会计学术研究领域趋于狭窄和形式化,对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大量真问题极为冷漠;庞大的会计学术研究队伍在几大因素综合作用下被牢牢捆绑在模式化了的"实证研究"这辆战车上。本文主要从认识论因素、有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行为动机、制度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学术研究困境产生的原因,从认识论和制度建设两个角度提出了走出会计学术研究困境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自波 黄孝山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以及其他教育形态的冲击,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表现在制度体系建设滞后、质量和声誉不高、学习方式不灵活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策略:做好转型制度顶层设计,做好教育供给侧改革转型,做好学习需求侧变革转型。
关键词: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制度设计 教育转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波 崔景贵
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地位边缘化、教材体系庞杂化、教学内容普教化、教学方法程式化、师资队伍单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在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作用的发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水平:学校和师生要高度重视,突出课程地位的重要性;体现职教特点,凸显教材体系的先进性;以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为主线,彰显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建设的有效性;强化教学研究,提升课程发展的科学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惠惠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无法充分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无法适应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包括职业标准不尽完善,缺乏认同感;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组织机制有待完善,证书制度亟待健全等。为实现高职院校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需优化职业标准,提升职业标准认同感;加强教育资源与"双师型"师资建设;加强组织机制与"双证书"制度建设。
关键词:
职业标准 高职院校 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恩德
当前农村中小学课程管理面临理论和范例匮乏、资金和人才匮乏的困境。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急需好的课程领导引领,在减轻教师负担之中谋求教师发展,以广大农村为根基积极开展校际合作,共建课程管理共同体,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管理能力。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管理 课程领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泽宇
本文根据对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情况的调查,总结分析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诸如课程、教师、学生、评价和资源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农村课改走出困境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 课程改革 问题 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柳廷俊 刘国城 庞超
会计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着多主体异向同行、异频共振、各自前进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风险社会语境下思政教学团队发展的“自反性”危机、课程思政育人方法论层面整合性与实践论层面分离性的张裂、思政课程多主体素质要求的专业化与教育背景的多元化之间的落差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高会计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教学团队的序参量,寻找慢弛豫参数,明晰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设的涨落规律,保证会计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境共生与同频共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儒国
教学生活是教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以及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日常与非日常双重属性,因而不同于"日常生活"。然而在现实中,教学生活往往呈现出"日常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教学思维、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时空等方面。为此,只有切实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教学生活的双重特性、变革生存方式、构建新型学校文化,我们才可能摆脱教学生活的"日常化"束缚。
关键词:
教学生活 日常化 非日常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