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38)
2023(16825)
2022(14704)
2021(13761)
2020(11688)
2019(26953)
2018(26820)
2017(52675)
2016(28313)
2015(31933)
2014(31734)
2013(31250)
2012(28672)
2011(25794)
2010(25861)
2009(23980)
2008(23590)
2007(20662)
2006(18351)
2005(16240)
作者
(80072)
(66408)
(66027)
(62963)
(42220)
(31713)
(30125)
(25875)
(25244)
(23725)
(22616)
(22245)
(20897)
(20730)
(20480)
(20199)
(19741)
(19645)
(19183)
(18974)
(16393)
(16154)
(15945)
(15130)
(14897)
(14782)
(14702)
(14646)
(13349)
(12913)
学科
(113402)
经济(113232)
管理(88436)
(82265)
(68601)
企业(68601)
方法(55173)
数学(48468)
数学方法(47881)
(33898)
中国(30447)
(30409)
业经(25739)
(25640)
(22002)
(21469)
财务(21388)
财务管理(21339)
(20748)
贸易(20739)
企业财务(20299)
(20167)
地方(20161)
农业(19950)
(19302)
银行(19262)
理论(18374)
(18302)
(18178)
金融(18174)
机构
大学(408446)
学院(404365)
(164829)
管理(163930)
经济(161348)
理学(141978)
理学院(140515)
管理学(138207)
管理学院(137451)
研究(128075)
中国(97351)
(85751)
(80768)
科学(76002)
财经(64589)
(62073)
中心(59491)
(58958)
(58669)
(57869)
业大(57486)
研究所(55981)
北京(54076)
(51850)
师范(51409)
经济学(50707)
财经大学(48244)
(47153)
(46714)
农业(46085)
基金
项目(273474)
科学(216474)
研究(202810)
基金(200368)
(172633)
国家(171251)
科学基金(148652)
社会(129141)
社会科(122513)
社会科学(122482)
基金项目(106138)
(105075)
自然(95656)
教育(93800)
自然科(93419)
自然科学(93397)
自然科学基金(91745)
(88375)
编号(83520)
资助(82765)
成果(68187)
(61668)
重点(60286)
(56968)
(56684)
课题(56095)
教育部(53693)
国家社会(53356)
创新(52939)
(52929)
期刊
(174708)
经济(174708)
研究(119333)
中国(72762)
(62337)
管理(59698)
学报(59434)
科学(54359)
(52779)
大学(46200)
学学(43126)
教育(42749)
(36564)
金融(36564)
农业(36393)
技术(35147)
财经(31741)
业经(28643)
经济研究(28022)
(26997)
问题(23325)
图书(23266)
理论(21415)
实践(19536)
(19536)
技术经济(19198)
统计(18478)
(18192)
科技(18143)
(18141)
共检索到586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田业钧  张永林  
本文以2011-2012年8月沪市A股发售的57支新股为样本,通过提取发行人公布的簿记信息,从询价簿记信息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和首日超额收益两个角度实证分析询价的信息揭示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我国的询价制尚在完善之中,但依然具有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2)承销商选择性地利用相关信息,询价信息有助于预测新股后市变现。出现这一悖论的原因是,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硬约束和配售政策限制了询价信息揭示能力。研究结果不仅对监管层完善询价制度和投资者参与新股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讨论新股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效率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自永  王新宇  崔益嘉  
基于中小板IPO询价薄记数据,从公开信息角度和询价对象整体层面,分多个维度研究了它们在IPO定价市场化时期的报价行为,并检验了其报价策略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询价对象的报价水平、需求量、参与度、"搭便车"报价意愿显著与公司规模负相关,与询价前二级市场指数回报和前期已上市IPOs短期后市回报正相关,询价对象表现出小公司偏好和回报追逐行为;同时,它们也加强报价串谋以规避非理性竞价风险,但作用有限,受乐观情绪驱动的报价仍预示着IPO短期后市回报弱势。此外,当二级市场风险较大时,询价对象更热衷于"打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贺炎林  吕随启  郭敏  
基于公共信息来评价IPO询价制效率是IPO领域的理论研究前沿。把IPO询价过程分为初步询价阶段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以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沪深A股市场依据累计投标结果确定发行价的80只IPO为样本,通过考察询价前、询价期间和询价后的公共信息对询价各阶段生成的价格指标的影响,实证分析公共信息与IPO询价制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询价制具有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价格区间和价格调整反映公共信息的能力强,IPO询价制具有一定的效率;中国初步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强,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信息揭示能力弱;中国IPO询价制效率并不完全有效,价格区间确定时已知的公共信息对价格调整产生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高良  王晓亮  
本文选用2001年11月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市盈率重新设定上限后至2005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发行的所有A股新股258只为样本,就IPO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样本包含了控制市盈率定价方式和询价制定价方式的所有样本。研究得出两点结论:一是询价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发行价)效率;二是相对于控制市盈率阶段来说,询价制阶段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对IPO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礼君  彭茜  
IPO抑价会提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弱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运用我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IPO抑价角度来考察全流通以及询价制的政策配合使用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升峰  尤瑞  
"讲真话"的信息提取模型揭示询价制下的抑价机制、股份差别分配机制是保证信息提取效率的关键。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出2011—2016年我国中小创公司IPO询价效率后,对信息披露质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询价效率高的IPO能有效地反映信息披露质量;机构配售股份增加能一定程度上引诱信息暴露,但询价群体尚有待优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欧阳陆伟  
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对IPO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询价制下IPO发行价格较旧询价制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IPO抑价率也有所下降。随着新询价制的实施,我国IPO定价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本文针对新股发行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敏  侯居跃  
本文以2010-2012年间我国发行上市的410只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为样本,通过运用普通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配售对象数量与初步询价均值对IPO抑价有显著性影响,其它两个"簿记"信息代理变量对IPO抑价的影响均不具显著性,"簿记"信息对IPO抑价的解释能力有限;我国新股抑价主要受供求和情绪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抑价水平的个股影响其抑价的因素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因素对不同个股抑价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顺武  汪宁  俞凯  
新股定价是一个相关信息逐步融入以及股价渐进修正的过程。本文采用我国第二阶段询价制度改革期间的IPO市场数据,基于信息融入新股价格的角度评价询价制效率。研究发现:发行价部分调整了询价中的信息,未在发行价中定价的信息得到了抑价奖励,承销商部分调整私人信息以激励机构真实揭露其对新股的需求,而对公共信息的部分调整则揭示了我国询价制的低效性;发行价对信息的调整是非对称性的,对负向公共信息以及机构高报价时的私人信息的调整幅度更大,说明我国的询价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纠正的作用。为此,应努力改进发行价对公共信息的揭示能力,并使用"价近者得"的配售规则约束机构的高报价行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峰  何君光  张宗益  
本文运用独立样本T值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IPO采用询价或控制市盈率等两种不同定价方式对证券公司承销风险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询价制定价方式下,IPO抑价率降低,但同时抑价率的方差也随之变小,从而使新股上市获得更为稳定的正抑价率,降低了证券公司的承销风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慧  丁时勇  马锐  
文章通过构建模型,揭示了询价制下影响我国IPO初始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发行时机、流通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和中签率,而行业和发行后每股收益对抑价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指出股票供给严重不足和投资者不成熟是造成询价制下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炎林  
本文利用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中小板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询价制度环境下公共信息在IPO抑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原因不是公共信息对初始收益的不对称影响,而是内部协议、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约束和窗口指导,对创业板IPO稳健性检验发现,窗口指导的取消并没有改变公共信息对IPO抑价影响的显著性。考虑到定价方式这种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定价方式显著影响了初始收益;然后文章同时考虑了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的影响,发现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同时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的影响会因定价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定价方式由两阶段定价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芳  谢金静  
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实施近两年来,其效果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新股发行定价配售制度的变迁和询价制度的本质进行了剖析,然后利用事件研究法以近两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询价制度并没有降低我国的IPO折价率,相反还有所增加。本文就此做了相关解释,并对询价制度的修补机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俞闽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的进程为研究主线,结合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和政府在IPO发行监管中的窗口指导行为,对核准制下政府的IPO"窗口指导"及其对IPO定价效率和上市首日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深入,政府在IPO中进行"窗口指导"的政策效应对IPO上市首日收益率的解释力度逐渐减弱,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IPO定价的市场机制正在增强,IPO定价效率有所提升,体现了IPO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剑  
利用2010—2012年中国A股443家询价对象的45630组详细报价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信息优势"询价对象与"信息劣势"询价对象的平均报价之差的代理变量,使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询价制度下A股市场中是否存在"赢者诅咒"假说进行了检验。进而利用询价阶段的详细报价数据,构建了3个衡量机构投资者审慎报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第三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信息劣势"投资者的平均报价之差与IPO首日抑价率成正比;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