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3)
2023(7830)
2022(6657)
2021(6420)
2020(5790)
2019(13221)
2018(13588)
2017(27149)
2016(14893)
2015(16985)
2014(17174)
2013(16978)
2012(15818)
2011(14347)
2010(15174)
2009(14399)
2008(14313)
2007(13239)
2006(12112)
2005(10969)
作者
(41727)
(34498)
(34149)
(32900)
(21911)
(16294)
(15831)
(13281)
(13062)
(12706)
(11667)
(11579)
(11000)
(10956)
(10882)
(10576)
(10147)
(10017)
(9998)
(9805)
(8789)
(8687)
(8339)
(7911)
(7907)
(7897)
(7833)
(7781)
(6979)
(6677)
学科
(57940)
经济(57878)
管理(41133)
(39518)
(30715)
企业(30715)
方法(28586)
数学(25957)
数学方法(25407)
中国(21320)
(16651)
(16455)
(15746)
(15345)
银行(15342)
(14607)
(12169)
金融(12169)
业经(11849)
(11584)
贸易(11569)
(11300)
(11233)
保险(11142)
地方(10913)
理论(10664)
农业(9992)
(9675)
制度(9666)
(9315)
机构
学院(205693)
大学(205117)
(83652)
经济(81519)
管理(79727)
理学(66064)
理学院(65415)
研究(64864)
管理学(63998)
管理学院(63620)
中国(58777)
(45408)
(44638)
科学(36745)
财经(34055)
(33902)
中心(32840)
(32032)
(30608)
(29512)
北京(29469)
研究所(27984)
(27725)
业大(26478)
(25575)
师范(25361)
财经大学(25130)
经济学(25048)
(23444)
经济学院(22562)
基金
项目(122519)
科学(95218)
研究(93368)
基金(86397)
(73348)
国家(72695)
科学基金(62344)
社会(56960)
社会科(53879)
社会科学(53865)
(48363)
教育(45002)
基金项目(44370)
(40527)
编号(40450)
自然(39488)
自然科(38557)
自然科学(38549)
资助(38017)
自然科学基金(37844)
成果(34439)
课题(28750)
(27530)
重点(27337)
(25460)
(24987)
项目编号(24634)
教育部(23953)
(23853)
(23512)
期刊
(97307)
经济(97307)
研究(69180)
中国(46892)
(34647)
(32377)
金融(32377)
管理(31210)
教育(28011)
(26954)
学报(25668)
科学(24291)
技术(21010)
大学(20656)
学学(18732)
农业(17512)
财经(16719)
业经(16235)
经济研究(15547)
(14180)
问题(12899)
图书(12604)
统计(12573)
理论(12096)
实践(11100)
(11100)
(10950)
(10926)
技术经济(10766)
决策(10160)
共检索到335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双双  张帆  耿鹏  
在信用评级领域,信用风险计量是评级模型建设、评级结果校验、信用风险分析附属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评级机构建立信用评级模型的需要出发,从模型的使用对象、数据要求、使用条件、解释性、操作性等角度对计量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打分卡模型的高适用性以及独特优势决定其是最适合评级机构传统评级业务的计量方法,评级机构可充分运用多样的风险计量模型开发更为丰富的信用风险分析产品,而贝叶斯理论与大数据技术是信用风险分析领域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战江  句芳  修长柏  乔光华  
针对实际能够获取到的样本银行数量少而无法准确划分信用级别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小样本评级模型:通过逼近理想点赋权模型确定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评级总得分的测算模型;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与切片取样方法获得反映小样本分布规律的评级大样本,解决了科学扩充小样本的难题;通过ward聚类对评级大样本进行有序分类,建立了可分为9个信用级别的小样本评级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忠平  周圣  史本山  
国内信用风险计量主要集中于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实证模拟的方法来寻找适合中国的计量模型和指标体系。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Altman模型的建模思想和核心原则进行了理论和实践解析,探寻现有模型解释能力较强而预测能力不尽如人意的理论根源,提出建立具有预测功能的违约概率模型的联合预测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李峰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诸多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如何量化和控制信用风险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发展进行了概括,在对传统、现代两类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和适用性,并讨论了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敏  
信用风险是现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代表性模型介绍、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研究的思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  王筠权  郭敏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风险,大约占到了总体风险暴露的60%左右。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主要模型介绍、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并提出了当前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研究的几点现实思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迟国泰  潘明道  齐菲  
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用于判别不同银行风险的大小。通过组合赋权,可以确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指标的权重。运用评价得分的分布检验找到得分的分布规律,进而模拟、扩充样本数据,根据扩充数据划分银行的信用等级。通过对评价得分分布检验,可以揭示银行信用评价得分服从对数分布的规律,解决样本数据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数据扩充的难题;根据对数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对符合分布规律扩充1000倍后的得分数据进行信用等级划分,能够解决小样本无法进行信用评级的难题。实证结果表明,评级结果的序关系与权威机构评级结果的序关系一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宝  岳宗营  
针对短期融资券主体信用评级未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的问题,本文引入信用风险计量的KMV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短期融资券的违约距离,按照违约距离的大小通过聚类分析将样本划分为六组。在此基础上,以信用利差表示投资者对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的认可,将各组信用利差与其违约距离对应起来,对各组的信用利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表明分组状况比较理想,按违约距离判断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是合适的,实现了对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评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丹  张洪潮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发展模式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网贷平台信用风险等级则是投资者选择平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参照企业与银行的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指标分析框架,构建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的定量指标评价模型和基于专家评分表的定性指标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30家网贷平台进行信用风险评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文  朱天星  徐明圣  
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限额管理、贷款定价、绩效考核以及监管资本等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介绍了信用风险评级的背景、评级指标分类以及模型,介绍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形成的背景、基本框架和内部评级的基本要素。在介绍信用风险评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个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HP、差别分析等方法分别构建了个人消费信贷以及农户贷款信用风险评分模型;介绍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点以及模型开发步骤,并基于Logistic回归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构建上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模型,最后介绍了上述模型的验证和校准方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斌  张颖雪  
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开始,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目前,对内部评级法中信用风险核算变量违约率(PD)的核算的研究更为深入,模型发展更为成熟,基于违约模型的内部评级法日趋成熟,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日益凸显。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主要测算变量违约率(PD)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违约模型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耀明  李奕滨  
内部评级法 (IRB)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 ,虽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条件实施IRB法 ,但认真借鉴新巴塞尔协议、积极创造条件接轨IRB法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从中长期看 ,只有实施IRB法 ,才能以新的监管理念和先进的风险监管手段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与管理水平 ,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沅帆  
目前,我国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主要是静态监管,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对保险业监管提出的挑战。为此,本文在介绍了KMV模型后,利用KMV模型对我国已上市的保险公司的风险进行了度量,旨在探讨在未来时机成熟时保险监管中引入KMV模型,利用KMV模型良好的风险预测能力,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的可能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志明  陈丹彤  
企业债券因高收益特性而成为广受欢迎的投资标的,然而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企业的经营不善可能导致债券违约。目前债券投资决策的诸多分析忽视了信用风险,少数考虑的只是将其简单视为外生变量。研究发现:在变化幅度相同的条件下,违约率对债券投资比例的影响远远大于收益率的影响,因此投资组合决策应该更多地考虑风险因素而非利润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庆  范红岗  
随着金融风险数量化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研究者给出了形式各异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这些模型依赖不同的假设和信用数据基础。如何在诸多模型中选择适用于自身风险度量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Z-计分和EDF模型,然后利用AR方法对这些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对于所选定样本AR值能较好的反映两个模型的预测精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