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8)
2023(8311)
2022(7265)
2021(6579)
2020(5953)
2019(13851)
2018(13712)
2017(28482)
2016(15208)
2015(17653)
2014(17809)
2013(18068)
2012(17239)
2011(15771)
2010(15983)
2009(15204)
2008(15427)
2007(13960)
2006(12108)
2005(11021)
作者
(45485)
(38158)
(37959)
(36458)
(24332)
(18264)
(17518)
(14837)
(14179)
(13582)
(12764)
(12716)
(12114)
(11983)
(11840)
(11826)
(11826)
(11153)
(11056)
(11054)
(9427)
(9402)
(9385)
(8729)
(8604)
(8527)
(8481)
(8402)
(7698)
(7542)
学科
(72709)
经济(72634)
管理(44864)
(44574)
方法(39520)
数学(36300)
数学方法(36072)
(34766)
企业(34766)
(20150)
中国(19220)
(18668)
(15388)
贸易(15382)
(14969)
(14370)
业经(12905)
(12503)
(12463)
银行(12439)
(12416)
财务(12401)
财务管理(12362)
农业(12007)
(11831)
(11825)
金融(11823)
地方(11779)
企业财务(11764)
环境(10270)
机构
大学(237547)
学院(234760)
(105451)
经济(103472)
管理(92289)
理学(79853)
理学院(79051)
管理学(78017)
管理学院(77565)
研究(75098)
中国(58746)
(51340)
(48630)
科学(42965)
财经(41480)
(38159)
(37677)
(37110)
中心(35267)
经济学(34371)
研究所(33979)
(33961)
业大(32771)
经济学院(31627)
财经大学(30986)
北京(30830)
农业(29554)
(28443)
师范(28182)
(27048)
基金
项目(149400)
科学(118109)
基金(110798)
研究(109070)
(95248)
国家(94512)
科学基金(81078)
社会(71278)
社会科(67849)
社会科学(67831)
基金项目(58592)
(56699)
自然(51282)
教育(50971)
自然科(50099)
自然科学(50083)
自然科学基金(49246)
(48121)
资助(46756)
编号(44071)
成果(35983)
(35456)
重点(33380)
(31696)
教育部(30879)
(30707)
人文(29916)
国家社会(29914)
课题(29466)
科研(29065)
期刊
(109238)
经济(109238)
研究(70066)
(39223)
中国(38771)
学报(34084)
(32360)
管理(30955)
科学(30893)
大学(25796)
(25027)
金融(25027)
学学(24355)
农业(21469)
财经(21426)
经济研究(19022)
技术(18708)
教育(18696)
(18298)
业经(17803)
问题(15967)
(14387)
统计(13146)
理论(12977)
技术经济(12872)
商业(12564)
实践(11619)
(11619)
(11516)
(11252)
共检索到339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雄华  曹松威  
信息的有效性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公开披露的交易所问询函,发现当上市公司由于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受到问询时,在不同的事件窗口内,被问询公司显著获得了约为5%的累积异常收益;而当上市公司由于定期财务报告被问询时,被问询公司的累积异常收益变为约-3%,这表明不同类型的问询函所带来的市场效应不同。同时,大规模的公司被问询,其股价受到的负面冲击也更明显。通过使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所得结论依然保持稳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程  
证券交易所处于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最前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的问询函件数据,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实证研究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第一,证券交易所问询函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并且问询函数量越多,其风险抑制效应越明显;第二,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可通过改善公司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三个影响渠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不同类型问询函的异质性效应来看,资产重组问询函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财务报表问询函,其他问询函的影响相对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在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维护股票市场平稳发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督促其严格落实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告、资产重组及其他重大事项;坚持和完善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推动监管措施的创新,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的一线监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陶雄华  曹松威  
以201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发现交易所发放年报问询函显著降低了当年审计报告的激进性,提升了审计质量,且这种提升作用并不限于问询函中被"点名"的审计事务所;年报问询函分别通过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提升审计质量,但监督效应占主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祎璐  李哲  陈运森  
监管问询是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公司治理视角对问询函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是否收到问询函与高管变更概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显著提高高管变更概率,且财务报告问询函总数越多、针对同一财务报告的问询次数越多或财务报告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对财务报告问询函内容进行细分后发现,当财务报告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意见、涉及关联交易或并购等重大事项、回函承认存在错误、延期回函或收回函间隔天数越多时,企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最后,交易所问询函也会显著提高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的变更概率。结论为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及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系列政策提供了重要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雪松  王琬婷  李闻  
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CFO离职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显著提高了CFO离职的概率,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CFO离职概率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差、外部制度环境好的情况下,财务报告问询对CFO离职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财务报告问询主要提高了执行能力较弱CFO的离职概率,CFO离职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同时,当继任CFO执行能力较强时,股价崩盘风险会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制度能够发挥信息和监管效应,通过高管人员CFO的变更,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勇  张春蕾  
本文考察了证券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办法之一问询函制度是否会对收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客户能够接收到问询函传递的收函企业各类风险信号,调整信用政策。问询的频度、深度越高,收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越低。较高的市场地位、良好的地区诚信环境和法制环境能有效缓解问询函对收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被交易所问询的频度、深度越高的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从事后验证的角度证实了问询函的风险预警作用可靠。因此,供应商、客户在制定商业信用政策时应将交易所公布的问询函纳入考虑范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石昕  陈文瑞  刘峰  
自信息披露直通车制度实施之后,证券交易所问询已逐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显著提升了被问询公司会计稳健性,并且被问询公司面临的问询力度越大,其会计稳健性越高;公司融资约束和风险增加是问询监管制度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主要渠道。区分公司异质性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监管对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者关注度高的公司中更强。本文丰富了问询监管有效性检验的相关文献,并拓展了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朱建国  李文卿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XBRL的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获得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XBRL应用方案的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XBRL分类标准的设计、实例文档生成方式和相关服务三个方面。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对两家证券交易所应用XBRL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比较的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业XBRL应用的一些建议,主要包括:XBRL分类标准名称空间的开放问题,分类标准进一步的统一和完善问题,应用软件的开发问题等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明杰  
近年来,非行政处罚性监管这一行政手段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监管效应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会计监管视角,剖析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实质,并分别从信号传递理论、有效契约理论视角解读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效应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发现,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预期效应主要表现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发现契约设计缺陷、识别机会主义行为和防范财务舞弊四个方面,其非预期效应主要体现为对实施环境、关联制度、非直接参与主体和监管路径的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米莉  黄婧  何丽娜  
交易所质询作为资本市场一种重要的非处罚性监管手段,主要聚焦上市公司的风险敏感事件,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而在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在进行定价决策时是否会将交易所问询监管视作一种风险信号?以2015—2017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交易所问询监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未收到问询函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被频繁质询,审计师会对其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特别是收到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问询函时,审计费用增加更为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运森  邓祎璐  李哲  
与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证监会监管不同,本文主要关注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有效性。以上交所和深交所信息披露直通车改革的推行为契机,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公司收到问询函监管后盈余管理行为得到抑制,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或同一财务报告被问询次数越多,则当年的盈余管理降低幅度越大,同时问询函细分特征及问题分类也会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地,问询函的监管作用依赖于产权性质和信息环境,对于国有企业和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监管效果欠佳。结论表明,交易所通过问询函监管促进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监管机构应加强以问询函为代表的一线监管,突出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的主体,从而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监管方式"和"防范重大风险"的要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硕  张然  陈思  
以2015—201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发出的年报问询函为样本,研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上市公司比没有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上市公司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对问询函的特征分析发现,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中所涵盖问题数量越多、问询次数越多,支付的审计费用也就越高。研究丰富了审计费用与外部监管的相关文献,不仅揭示了审计师在面对客户潜在风险变化时对审计费用的调整模式,同时也证明问询函对审计师的外部监督工作起到了早期的风险预警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浪南  
证券交易所是股票和债券投资的市场。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于17世纪初在荷兰成立的阿姆斯特丹征券交易所,在该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首批证券是由著名的东印度贸易公司发行的普通股。在发展初期,证券交易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如巴黎交易所设在桥上,伦敦交易所设在酒馆、教堂和露天市场,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设在新老教堂。大多数欧洲证券交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大楷  刘伟  
公司化是席卷全球证券交易所的一场变革浪潮,其根本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推动。本文从"会员制"与"公司制"的比较入手,介绍了交易所公司化的现状,并对全球交易所公司化取得的成功进行了归纳总结。在上述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交易所治理结构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必然性,并设计了一套公司化改制的具体方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增毅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会员制的组织结构转变为营利性的公司,这种转变有利于减少会员对交易所的不当控制,改善交易所的公司治理。现阶段,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并非会员制,改革的方向是对交易所实行股份制改造。同时,应通过改善交易所的理事会、经理制度,提高交易所运营的透明度,完善交易所的治理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