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318)
- 2022(2116)
- 2021(2096)
- 2020(1946)
- 2019(4446)
- 2018(4741)
- 2017(10368)
- 2016(5531)
- 2015(6649)
- 2014(6919)
- 2013(7194)
- 2012(6981)
- 2011(6516)
- 2010(6786)
- 2009(6747)
- 2008(6805)
- 2007(6373)
- 2006(5903)
- 2005(5535)
- 2004(4765)
- 学科
- 济(24309)
- 经济(24277)
- 管理(16007)
- 业(14846)
- 方法(11869)
- 数学(10799)
- 企(10771)
- 企业(10771)
- 数学方法(10725)
- 中国(9715)
- 制(7901)
- 财(7702)
- 农(7234)
- 银(6635)
- 银行(6629)
- 行(6367)
- 贸(6176)
- 贸易(6172)
- 易(6074)
- 税(5266)
- 融(5002)
- 金融(5002)
- 税收(4924)
- 收(4895)
- 体(4647)
- 业经(4395)
- 度(4343)
- 制度(4341)
- 学(4166)
- 农业(4090)
- 机构
- 大学(90847)
- 学院(89983)
- 济(38978)
- 经济(38039)
- 管理(31919)
- 研究(28843)
- 理学(26231)
- 理学院(25956)
- 管理学(25551)
- 管理学院(25372)
- 中国(24870)
- 财(22649)
- 京(19742)
- 财经(17154)
- 科学(16022)
- 所(15457)
- 经(15282)
- 江(14358)
- 北京(13214)
- 研究所(13187)
- 中心(12962)
- 农(12722)
- 经济学(12528)
- 财经大学(12513)
- 州(11697)
- 经济学院(11473)
- 范(11003)
- 师范(10932)
- 业大(10869)
- 院(10135)
- 基金
- 项目(46663)
- 研究(35696)
- 科学(35204)
- 基金(32815)
- 家(27509)
- 国家(27275)
- 科学基金(22208)
- 社会(22186)
- 社会科(21035)
- 社会科学(21031)
- 省(17636)
- 基金项目(16814)
- 教育(16493)
- 编号(15638)
- 资助(14863)
- 划(14758)
- 成果(14125)
- 自然(12808)
- 自然科(12420)
- 自然科学(12416)
- 自然科学基金(12170)
- 部(11065)
- 课题(10677)
- 重点(10031)
- 发(9852)
- 性(9811)
- 项目编号(9548)
- 教育部(9497)
- 人文(9222)
- 社科(9195)
共检索到146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晖 葛家欣
产业民主之下解雇权的行使非企业单方面可为之,需要履行特定的程序和步骤,以限制解雇权的滥用,保证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我国解雇权行使的程序性限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过错解雇之下程序性规定匮乏、非过错解雇之下预告期和通知程序设计过于简陋以及在裁员过程中缺乏协商程序等三个方面。为此,可以借鉴产业民主国家的有关经验和做法,在中国的劳动法语境之下,应增加过错解雇中的程序性限制,完善非过错解雇中的预告期和通知制度,并强化企业裁员中集体协商。
关键词:
解雇权限制 程序正义 产业民主 劳动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占善刚 刘芳
发回重审乃上级法院纠正下级法院错误判决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保障当事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科学构建发回重审事由,有利于发回重审功能的实现。分析发回重审事由设计的理论依据,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应当是发回重审的唯一事由,事实认定不清不能单独作为发回重审的事由。《民事诉讼法》第170条关于发回重审事由的设计有违诉讼法理,欠缺正当性。应当区分严重程序违法与一般程序违法而设定发回重审的事由,前者乃绝对的发回重审事由,后者只有在影响裁判结果且以维持审级制度为必要的情况下,才构成发回重审的事由。
关键词:
程序违法 发回重审 公正审判 审级利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艳
用人单位解雇行为是劳动法律基于用人单位自主经营权赋予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用人单位解雇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定的实体条件,还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要求,以规范用人单位的解雇权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用人单位解雇行为程序规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将解雇事由和内容及时通知劳动者本人和工会,确保劳动者陈述、辩解权利和工会的监督权及完善违反程序性规范解雇行为的法律责任制度。
关键词:
用人单位 解雇行为 程序规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华
商号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不同商主体使用同一商号而造成混淆。有关商号的立法散见于多个法律法规之中,商号的立法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了商号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经常发生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护商号权,有必要完善商号登记注册制度,保护商号权的在先权利,加强对驰名商号的保护,完善商号侵权的法律责任,建立商号侵权的司法救济措施。
关键词:
商号 商号权 在先权 商号侵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小勇 吴用
介绍了我国学位论文交存制度的基本状况,指出了交存制度存在的缺陷,即其并未就学位论文交存后的使用问题进行规范和制约;检讨和分析了交存制度在实施中产生的不合目的性和异化的现象。针对交存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在实施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学位论文交存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论文 交存 著作权 格式化协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伍坚
在证券法上,私募亦称非公开发行,与公募(公开发行)对应,是针对特定对象、采取特定方式、接受特定规范的证券发行方式。众所周知,证券公募系面向大量不特定的社会公众进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泽俊 夏永祥
我国宏观区域经济政策的检讨与完善于泽俊,夏永祥对区域经济关系的调节,是国家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它是通过国家的宏观区域经济政策来实现的。建国以来,我国的宏观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检讨和汲取,从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鹏
核心期刊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有些高校和科研单位把论文能否发表在核心期刊作为奖励和职称晋级的依据,核心期刊的作用日益凸显,已全然演变成了一种评价尺度,已逐渐成为学术理论期刊的一种身份、地位的标志,对职称评定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核心期刊评价功能所产生的歧异和误导作用,是连核心期刊的研制者都始料不及的。应当针对目前"核心期刊"现象对核心期刊的由来和初始目的以及泛化、异化、评价功能等进行剖析和理论阐述,以正本清源,还核心期刊的科学定位。
关键词:
核心期刊 评价 检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刚
类书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编纂形式。检讨近八十年来有关类书的研究状况,类书的研究可以分为相关研究专著与相关研究论文两部分。从相关研究专著来看,各成体系,面也铺得较宽;从相关研究论文来看,对类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书与目录学的关系、类书与索引的关系、类书的分类体系与分类思想、类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类书的起源、类书的性质、类书的综论性研究、类书的功用、类书与文学的关系、类书的现代化、类书与文献编纂、类书的编纂思想、敦煌类书等十几个方面。同时,指出了八十年来类书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对将来的类书研究有所帮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学磊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生态问题,我国也深受其害。加强对外来 物种入侵的防治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应尽早弥补立法上的缺失,尤其要对风险分析制度 作出修正,以因应防范之需。
关键词:
外来物种入侵 风险分析 风险预防原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关家涛
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英美国家的公司收购法律制度 ,从立法原则和具体制度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考察。并结合我国的法律实践 ,分析了《证券法》中诸如上市公司收购中关联人持股问题、比例收购制度、最高价制度、目标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披露义务、协议收购与强制收购、反收购措施等的立法不足 ,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峰 王怡
食品安全法上的"公众"由不同职业、社会意识水平人群构成,我国现行立法在设定法律主体地位时缺乏对其进行类型化甄别,形成公众监督制度存在主体角色道德化、功能边缘化、权利行使附从化的不足。出于改善公众与监管者在法益上结盟的考虑,应当重新审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对公众的制度期待,推动公众监督权的实在化,完善公众与监管者、公众与经营者间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建构模式。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公众监督 法律主体 食品经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松 赖佳琴
奖励自办市地重划政策实施至今已历三十年,实施成果与绩效已如上述。大体而言,实施地区多而面积小为其特色,但面积虽小而重划之过程仍相当繁复,且由于公权力不介入自办重划,其间存在着许多问题,常让土地所有权人觉得权益被侵犯,重划业者也抱怨其投资没保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项贤国 刘苗苗 张婷
同工同酬原则是约束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的重要基准。但该原则在劳动法中却被弱化,在基本内涵、法律性质、法律适用和司法操作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定位、适用冲突和司法裁判方面检讨困惑同工同酬原则的诱因,进而从法律属性、适用范围和举证责任三个角度,反思同工同酬原则的践行路径,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困境 践行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项贤国 刘苗苗 张婷
同工同酬原则是约束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的重要基准。但该原则在劳动法中却被弱化,在基本内涵、法律性质、法律适用和司法操作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定位、适用冲突和司法裁判方面检讨困惑同工同酬原则的诱因,进而从法律属性、适用范围和举证责任三个角度,反思同工同酬原则的践行路径,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困境 践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