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36)
- 2023(18981)
- 2022(16491)
- 2021(15168)
- 2020(13060)
- 2019(30195)
- 2018(29806)
- 2017(58202)
- 2016(31131)
- 2015(35128)
- 2014(34925)
- 2013(34613)
- 2012(32020)
- 2011(29009)
- 2010(29494)
- 2009(27347)
- 2008(26633)
- 2007(23509)
- 2006(21012)
- 2005(18695)
- 学科
- 济(143510)
- 经济(143361)
- 管理(89491)
- 业(84418)
- 企(69128)
- 企业(69128)
- 方法(62928)
- 数学(55398)
- 数学方法(54561)
- 中国(36351)
- 农(35210)
- 财(34189)
- 学(29385)
- 业经(28952)
- 地方(28610)
- 制(25300)
- 农业(23623)
- 贸(23136)
- 贸易(23119)
- 易(22375)
- 理论(22308)
- 银(20285)
- 银行(20230)
- 和(19871)
- 务(19861)
- 融(19804)
- 金融(19802)
- 财务(19770)
- 财务管理(19722)
- 环境(19486)
- 机构
- 大学(456631)
- 学院(454042)
- 济(190567)
- 经济(186666)
- 管理(176939)
- 理学(153395)
- 研究(152748)
- 理学院(151692)
- 管理学(148668)
- 管理学院(147847)
- 中国(113549)
- 京(97165)
- 科学(92772)
- 财(87806)
- 所(76664)
- 农(71526)
- 财经(70395)
- 研究所(69486)
- 中心(68005)
- 业大(66767)
- 江(66351)
- 经(63926)
- 北京(61597)
- 范(59315)
- 经济学(59019)
- 师范(58735)
- 农业(55794)
- 院(55164)
- 经济学院(52991)
- 州(52946)
- 基金
- 项目(303780)
- 科学(239490)
- 基金(221330)
- 研究(220559)
- 家(192876)
- 国家(191311)
- 科学基金(164662)
- 社会(140085)
- 社会科(132850)
- 社会科学(132811)
- 省(117725)
- 基金项目(116160)
- 自然(107148)
- 自然科(104705)
- 自然科学(104682)
- 教育(103021)
- 自然科学基金(102797)
- 划(99148)
- 资助(93080)
- 编号(89230)
- 成果(72635)
- 重点(68244)
- 部(67450)
- 发(64498)
- 创(62298)
- 课题(61936)
- 教育部(58290)
- 创新(58173)
- 科研(57997)
- 国家社会(57830)
- 期刊
- 济(209815)
- 经济(209815)
- 研究(137392)
- 中国(84149)
- 学报(71266)
- 管理(66964)
- 财(66210)
- 科学(65403)
- 农(63969)
- 大学(54830)
- 学学(51659)
- 教育(49893)
- 农业(43580)
- 技术(41708)
- 融(39100)
- 金融(39100)
- 财经(35469)
- 经济研究(35125)
- 业经(32423)
- 经(30415)
- 问题(27416)
- 统计(24340)
- 技术经济(23733)
- 业(22080)
- 策(21638)
- 图书(21342)
- 理论(21267)
- 贸(21261)
- 商业(20394)
- 版(20352)
共检索到669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此现象是由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我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基于这些基本假设条件构建的结构模型可以解释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变迁的机制,并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璋 李学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储蓄率居高不下,并存在进一步上升趋势。此现象是由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林
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收入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此现象是由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基于此,在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强政府控制力的特点,调节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冉美丽 陈航
产业结构转变的实质是对社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最终对一国国民收入产生收入分配效应。同时,居民收入对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产生约束效应。本文使用我国1992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对初次收入分配、最终分配的重构效应较大且为负向,分别在3年和5年内较显著,长期转为平稳正向冲击;其影响大于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的反作用力;市场机制下的初次分配对最终分配起决定性作用,对产业结构的反馈作用不容忽视。继续加大市场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是二者良性互动的重要传导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晓炜 孙晓华
作为融资决策的外部条件,税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要素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以不完全信息博弈下的企业价值模型为基础,通过资本结构最优跨期决策的推导,得出宏观经济要素与资本结构优化的动态关系:资本结构优化方向应与税率变动方向相同,与利率、通货膨胀率变动方向相反。
关键词:
宏观经济要素 资本结构 动态优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松令 吴平 刘亭立
企业的高杠杆率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相机调整债务结构决策有效稳定、降低企业杠杆率成为现实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债务结构调整模型,本文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债务结构决策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在经济下行期目标债务期限结构较短、目标债务工具结构较高,且非国有公司比国有公司更倾向于商业信用融资;公司债务结构调整速度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上行期时债务结构调整至目标水平的速度更快。上述结论有利于企业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规律,适时做出调整债务结构的决策,可为其应对宏观经济不利冲击提供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旭 文忠桥
本文以2002年1月~2012年9月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和NS模型估计的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序列为研究样本建立SVAR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在2004年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其余年份;与发达资本市场类似,实体经济和物价因素是造成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汇率也是造成其变动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与发达资本市场不同的是,货币政策因素对其影响效力却并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强 谢申祥 王孝松 唐磊
本文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框架下研究中美两国的实际产出、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结构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找出决定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宏观经济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中美贸易不平衡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过度膨胀的需求,其对两国不平衡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持续时间最长,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也是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但它的影响却十分有限。本文最后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楷弛
本文以剑桥增长公式和收入支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基于货币量值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企业行为模式和货币银行体系的融资约束如何决定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论证了在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中,宏观变量可能存在数个不同的稳定增长状态,其中一些是"刀锋增长路径",另一些则是经济长期收敛的对象,当前的投资资产比决定未来趋向于其中哪一个,而利息率、储蓄率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可以改变这些稳定增长状态。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给出了本模型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楠 李海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雅炯 幸丽霞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改进了基于信用价差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首次将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债的信用价差引入模型,并利用中国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区分信用等级的企业债信用价差,AA级与AAA级企业债间信用价差的线性组合对宏观经济变量变动具有较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相对于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本文构建的基于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本文同时构建了基于协整理论的长期均衡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企业债信用价差对宏观经济变动的解释和预测能力较稳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连友 胡海鸥
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可归纳为两种典型情况。但实践中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监管者都没有走向这两种极端情形。通过将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考虑到模型中去 ,可以对结构模型计量影响信用风险的这种周期性因素做出评价
关键词:
信用风险 亲周期性 违约概率 结构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燃 李宏瑾 崔兰清
本文在仿射模型中推导出预期宏观经济变化和利率期限结构的仿射关系,并在三因子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无套利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好于简单的利差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对宏观经济的预测能力。三因子模型对近期消费和通货膨胀的变化具有更高的解释能力,对投资、产出和出口的解释能力长期有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熊小林 李拓 余曼
本文利用资金流量表、住户收支调查、财政收支等数据,采用拟合法对1952年以来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进行系统测算,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的发展变化,并以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和劳动者报酬占比为主要指标,对比分析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发达经济体的差异。基于数据测算和分析,进一步使用1953—202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滚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收入分配相关指标对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总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逐步有所回升,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平均高于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0个百分点左右。第二,与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进行同期对比显示,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低约20个百分点,从相似发展阶段对比看也低10个百分点左右;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差距大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表明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偏低与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不足有关。第三,实证研究显示,投资、消费和出口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高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资本形成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带动经济增长,但从其作用效果的发展变化看,提高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有边际递减趋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静
本文通过构建VEC模型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和宏观经济要素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失业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最大。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人均实际GDP的冲击会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同向作用。由此,本文提出扩大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以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改善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宏观要素 VEC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