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9)
- 2023(12294)
- 2022(10149)
- 2021(9322)
- 2020(7828)
- 2019(17624)
- 2018(17037)
- 2017(34363)
- 2016(17882)
- 2015(20415)
- 2014(20216)
- 2013(20668)
- 2012(19656)
- 2011(17894)
- 2010(18496)
- 2009(17852)
- 2008(17104)
- 2007(15329)
- 2006(14151)
- 2005(12895)
- 学科
- 济(105738)
- 经济(105646)
- 业(61274)
- 管理(52726)
- 农(47051)
- 企(38602)
- 企业(38602)
- 方法(38417)
- 数学(35690)
- 数学方法(35588)
- 财(34145)
- 中国(32092)
- 农业(31201)
- 融(28083)
- 金融(28083)
- 地方(26974)
- 银(26879)
- 银行(26875)
- 行(25922)
- 制(23795)
- 业经(22435)
- 务(17525)
- 财务(17509)
- 财务管理(17457)
- 企业财务(16789)
- 体(16780)
- 贸(16448)
- 贸易(16433)
- 易(15969)
- 财政(14181)
- 机构
- 学院(270469)
- 大学(265793)
- 济(137799)
- 经济(135530)
- 管理(103341)
- 研究(90952)
- 理学(88704)
- 理学院(87956)
- 管理学(87053)
- 管理学院(86572)
- 中国(79243)
- 财(70666)
- 财经(52773)
- 农(52681)
- 京(52527)
- 经(47890)
- 科学(46564)
- 经济学(45445)
- 所(44911)
- 中心(43461)
- 经济学院(41215)
- 江(39988)
- 农业(39634)
- 研究所(39344)
- 财经大学(38680)
- 业大(36864)
- 北京(33315)
- 经济管理(31790)
- 州(31684)
- 院(30686)
- 基金
- 项目(164374)
- 科学(130622)
- 研究(126991)
- 基金(121784)
- 家(102340)
- 国家(101417)
- 科学基金(87934)
- 社会(87138)
- 社会科(82699)
- 社会科学(82682)
- 基金项目(64070)
- 省(63160)
- 教育(55644)
- 编号(51138)
- 划(50489)
- 自然(50264)
- 资助(49988)
- 自然科(49065)
- 自然科学(49056)
- 自然科学基金(48200)
- 成果(41738)
- 部(38909)
- 发(38011)
- 国家社会(37489)
- 重点(36081)
- 教育部(34307)
- 性(34136)
- 人文(34098)
- 课题(34097)
- 创(34046)
- 期刊
- 济(161187)
- 经济(161187)
- 研究(90924)
- 财(56313)
- 农(55516)
- 中国(52428)
- 融(46929)
- 金融(46929)
- 农业(36597)
- 管理(34923)
- 学报(33080)
- 科学(32160)
- 财经(28370)
- 业经(27970)
- 大学(27467)
- 经济研究(26764)
- 学学(26678)
- 经(24387)
- 问题(22596)
- 技术(20941)
- 贸(16547)
- 业(16502)
- 世界(16390)
- 教育(15782)
- 技术经济(15663)
- 农村(15613)
- 村(15613)
- 经济问题(15098)
- 农业经济(14436)
- 统计(13896)
共检索到429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翟淑萍 蔡春霞
本文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基本的理论依据,在对货币数量方程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交易产品的资产属性扩展,来构建同时包含实体经济产品价格与金融资产价格的货币数量方程,并利用这一扩展的货币数量方程来探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我国2004-2008年的相关月度数据对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货币数量方程扩展的有效性。最后,综合经验分析结论与新的理论框架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及货币政策取向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芳 星焱
利用川渝经济圈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金融、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从农村产值、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金融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均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并与农民增收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紧密;财政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具有经济效应,对农民增收则效应微弱;同时,以市场主导的金融支农效率高于以计划主导的财政支农效率。在分析实证结果原因的基础上,就我国西部金融、财政支农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农 财政支农 经济效应 川渝经济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祥 蔡方
近年来,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已经形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潜在隐患。很难想象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建立在农业发展停滞和城乡居民差距日益扩大的基础上。因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不仅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义林
文章采用了1980~2006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VAR模型,进行了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模型设定、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发现农产品收购价格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均对农民收入会产生影响。就效果而言,金融支农的效果要明显优于财政支农,财政支农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存在"渗漏"效应。因此,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是提高农民收入更为有效的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晓林 吕沙 金幂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财政和金融的支持,但财政资金如何撬动金融支农以实现高效的投入,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对财政引导支农路径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在交易费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路径支农效应的差异性,同时通过分析安徽省L县的实践经验,对不同路径的政策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与传统路径相比,创新型路径的资金转化效率更高,政策效果更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财政引导金融支农政策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创新型担保 支农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唐李伟
文章基于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金融支农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是存在的。财政支农规模的最优比重为41.7%,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的最优结构比重为3.502,且绝大部分省份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农规模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均没有达到上述最优比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鸿渐
文章针对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益进行了空间固定效应以及时序效应的筛选,并结合Hausman、Wald检验实施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model)的修正,以W空间权重矩阵标准化验证我国区域间时序基础上的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应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以信贷的主要方式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来实现农村减贫,具有直接效应;金融支农减贫与经济效益存在正向弹性,区域的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扩散至邻近区域的可能性要高于劳动力增加带来的相应效益在邻近区域的扩散。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减贫 空间外溢 直接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海燕 邓刚
利用1978~2010年间四川财政支农和第一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四川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相对于第一产业GDP增长弹性系数为0.784。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对四川第一产业增长效应高低次序依次为:支援农村生产最高,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次之,科技投入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最差。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第一产业 增长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擎 魏朗 张期翔
本文选取我国西部各省市区1999~200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框架就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06。进一步考察发现,各省市区农业投入要素的贡献率不同,可据此将西部各省市区农业经济增长类型分为三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锡龙
从新中国成立起,财政支农政策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三农"服务是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在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与财政资金积极配合,发挥财政金融支农的合力,更好地为"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丹 魏华
本文在对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协同理论科学地应用于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具体实践之中,提出了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协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朗
农业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西部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06;进一步考察发现,各省农业投入要素的贡献率不同,可据此将西部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类型分为三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彩 张贵益 沈军 赵蕾
目前,我国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之间呈现的是分割和扭曲关系,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相互脱节影响了强农惠农富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构建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战略意义,构建了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推进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丹玉 崔建军
基于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6—2020年省域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财政金融支农、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分析发现: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随区域和时间变化的异质性;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民增收间存在中介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发挥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间接效应不显著,金融支农则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作用中均存在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增加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投入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措施。然而,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还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农业贷款的增长也并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资源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瓶颈,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决非是简单的注入资金的过程。
关键词:
农业贷款 财政支农 农业投资 农村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