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9)
- 2023(14883)
- 2022(12920)
- 2021(12143)
- 2020(10043)
- 2019(23247)
- 2018(23305)
- 2017(45037)
- 2016(24807)
- 2015(28131)
- 2014(28478)
- 2013(28472)
- 2012(26847)
- 2011(24353)
- 2010(24661)
- 2009(22799)
- 2008(22355)
- 2007(20209)
- 2006(18163)
- 2005(16647)
- 学科
- 济(106121)
- 经济(106009)
- 管理(66845)
- 业(66348)
- 企(51202)
- 企业(51202)
- 方法(43241)
- 数学(37345)
- 数学方法(36981)
- 中国(33053)
- 农(30742)
- 地方(27033)
- 财(23559)
- 业经(23344)
- 学(22787)
- 农业(20863)
- 制(20570)
- 贸(20182)
- 贸易(20164)
- 易(19482)
- 银(18708)
- 银行(18658)
- 融(18294)
- 金融(18290)
- 行(18027)
- 和(16289)
- 环境(16265)
- 技术(15848)
- 理论(15727)
- 发(14824)
- 机构
- 大学(364807)
- 学院(362549)
- 济(146919)
- 经济(143618)
- 管理(138971)
- 研究(129744)
- 理学(118548)
- 理学院(117111)
- 管理学(115219)
- 管理学院(114568)
- 中国(97853)
- 科学(80209)
- 京(80010)
- 财(68521)
- 所(67685)
- 农(62729)
- 研究所(61170)
- 中心(57495)
- 江(54458)
- 财经(54110)
- 业大(54108)
- 北京(51835)
- 范(49767)
- 师范(49254)
- 农业(49144)
- 经(48967)
- 院(46583)
- 州(44655)
- 经济学(43788)
- 财经大学(40076)
- 基金
- 项目(237233)
- 科学(185010)
- 研究(174299)
- 基金(169607)
- 家(148413)
- 国家(147128)
- 科学基金(124321)
- 社会(107168)
- 社会科(101372)
- 社会科学(101345)
- 省(92627)
- 基金项目(89993)
- 自然(80719)
- 教育(79368)
- 划(78898)
- 自然科(78791)
- 自然科学(78771)
- 自然科学基金(77331)
- 编号(71936)
- 资助(70392)
- 成果(59934)
- 发(54454)
- 重点(53314)
- 部(52307)
- 课题(50415)
- 创(48858)
- 创新(45632)
- 科研(45207)
- 教育部(44246)
- 项目编号(43774)
- 期刊
- 济(170997)
- 经济(170997)
- 研究(113731)
- 中国(74685)
- 学报(58457)
- 农(58085)
- 科学(53843)
- 管理(52591)
- 财(48903)
- 大学(43221)
- 教育(42762)
- 学学(40444)
- 农业(40160)
- 融(37092)
- 金融(37092)
- 技术(30605)
- 业经(28564)
- 经济研究(26566)
- 财经(26563)
- 问题(22869)
- 经(22638)
- 业(20532)
- 图书(19714)
- 理论(18867)
- 贸(18070)
- 技术经济(17569)
- 科技(17183)
- 实践(17103)
- 践(17103)
- 商业(16803)
共检索到556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姗姗 李海涛 刘兵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非洲地区的经济同样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存在相似性。本文主要就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总体状况与非洲地区进行了比较,包括就业情况、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才情况等。在总结非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对其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使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关键词:
西部欠发达地区 非洲 劳动力市场 人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樊士德
本文着重研究劳动力外流对欠发达地区的产出效应,将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劳动力流出较多地区四类区域均界定为狭义上的欠发达地区,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测算劳动要素产出弹性,并基于对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出率的估算,对劳动力流动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的产出效应进行测算。结论表明:从外流规模来看,在所选考察期内,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劳动力流出较多地区的年均劳动力流出率分别为1.11%、0.79%、0.97%和1.35%,导致四类区域的产出分别下降4.16%、1.96%、2.77%和8.65%。基于这一测算结果,本文对当前学界存在的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产出增长必然带来正向产出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育红 孙志军
许多学者认为 ,教育发展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西部地区的贫穷落后 ,由此他们开出的政策药方是政府应努力增加在教育上的投资。本文强调的则是这一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即如何使人力资本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 ,根据人力资本的流动也遵循着从收益率低到收益率高的部门和地区流动的规律 ,通过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制 ,消除限制人力资本生产力效应的各种障碍 ,人力资本的投资自然会达到最佳水平。本文即是通过对此类地区教育的收益率、教育与个体职业选择和劳动力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为此提供一些佐证。主要结论有:在样本地区 ,教育的个人收益率还比较低 ,用教育来解释收入差距仍旧有很大的...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欠发达经济 教育收益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荣胜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制于5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转移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影响或支配着其他4方面因素,即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就业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成为决定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主导要素。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论断是成立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通过提升转移能力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能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 河南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和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固然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因素,但是与其周边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也息息相关,正是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下,才形成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市场。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为今后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姚洋
本文利用抽样数据研究了发达地区 4个村本地人和移民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问题。 本项研究主要从工种和工资两个方面考察整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 ,在其它因素相同的 情况下 ,外地人得到白领工作的机会显著地低于本地人的机会 ,但一个人是否是外地人对 他的工资没有显著的影响。分析进一步表明 ,决定本地人工资的显著因素是诸如政治面 貌和婚姻状况这样的非人力资本因素 ,而决定外地人工资的显著因素恰恰是人力资本和 经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白鸽
四川欠发达地区人口比例高 ,贫困地区农民为增收 ,他们大量地向非农领域转移 ,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 ,但同时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 ,四川必须站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 ,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与创新意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政策环境等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调整结构 ,扩大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 ,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劳动力 转移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忠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要素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劳动力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郇红艳 牛雷
利用2006年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抽样调查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性别视角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更易获得高收入;年龄是影响男性农村外出务工劳动者收入的重要因素,但对女性农村外出务工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性别会影响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进入行业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士德 朱克朋
劳动力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向城镇和发达地区大规模流动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相伴随的特征化事实。区别于已有研究聚焦劳动力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城镇和发达地区增长贡献度的研究偏向,本文着重聚焦劳动力外流给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带来的福利效应,结合作者在广东等7个省所开展的微观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劳动力外流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福利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除正向效应外,智力外流导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动力丧失,陷入增长困境;学界所预期的劳动力外流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的回波效应更大而扩散效应并不显著;长期以来的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福利受损;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刚性的形成与固化进一步拉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荣胜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事关欠发达地区农村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就地转移空间不足、转移能力不强、转移稳定性不够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则可以有效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其机理在于: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能力"、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来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空间;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通过克服制度阻力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成虎
从刘易斯经典的"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到托达罗的三部门人口流动模型,对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研究都是在工业化迅速扩张、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很大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依靠城市很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阶段,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主要从农业内部空间的扩张着手,形成通过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海发 黄升泉 韩俊
一、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本文中的发达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京津等地区,从行政区划角度讲,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等省市。这种划分基本上与国家统计部门的划分相一致,因而在分析中即直接使用宏观统计资料。发达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而言,以就地转移方式为主。根据典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闫雪 黄水清 茆意宏
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是新兴的弱势群体,应对其给予关注与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采用卡诺模型的问卷调研方法,调查农村外来劳动力对不同信息内容的需求程度,分析其信息需求程度低和信息需求存在差异的成因。指出应以基层农村政府部门为主,用工单位为辅,共同开展面向外来劳动力的信息服务;应基于农村外来劳动力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应制定适当的信息服务策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聂江 吕世勇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民工荒现象持续和蔓延,一些学者和地方政府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以期就地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降低用工成本,但这一判断仅是在封闭条件下考虑人口问题,常常导致对劳动力供给预测过于乐观。本文以西部省份贵州省为例,从开放劳动力市场角度出发,预测由于劳动力外流和劳动参与率降低所导致的地区劳动力实际供给量大幅减少,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结果显示,封闭人口状态下贵州省劳动力供给充足,但开放人口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可能在2016年左右就会出现供给不足现象,西部地区不能继续延续东部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道路,并对此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供给 需求 劳动参与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