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3)
2023(15533)
2022(13570)
2021(12613)
2020(10474)
2019(24152)
2018(24347)
2017(46938)
2016(25219)
2015(28697)
2014(29042)
2013(28993)
2012(27164)
2011(25069)
2010(25567)
2009(23852)
2008(23245)
2007(20867)
2006(19054)
2005(17411)
作者
(76303)
(63064)
(62905)
(59761)
(40284)
(30235)
(28624)
(24706)
(23947)
(22865)
(21461)
(21341)
(20294)
(20291)
(19523)
(19472)
(18732)
(18359)
(18103)
(18033)
(16083)
(15625)
(15281)
(14452)
(14326)
(14234)
(14096)
(13931)
(12828)
(12410)
学科
(122553)
经济(122441)
管理(72391)
(69153)
(55662)
企业(55662)
方法(46028)
数学(39332)
数学方法(38941)
中国(34364)
地方(30647)
(30400)
业经(26098)
(24503)
(24345)
(21708)
农业(20678)
(20286)
贸易(20269)
(19546)
(19434)
银行(19394)
(18734)
(18444)
金融(18442)
环境(17800)
(17742)
地方经济(17697)
理论(17381)
技术(16714)
机构
大学(377551)
学院(375920)
(158235)
经济(154724)
管理(145548)
研究(133253)
理学(124009)
理学院(122550)
管理学(120622)
管理学院(119930)
中国(100778)
(82721)
科学(80220)
(72259)
(68070)
研究所(61397)
中心(58543)
(57915)
财经(56948)
(56256)
北京(53769)
业大(52576)
(51384)
(51339)
师范(50887)
(47841)
经济学(47429)
(46235)
农业(44884)
经济学院(42309)
基金
项目(241685)
科学(188871)
研究(179616)
基金(172982)
(149848)
国家(148572)
科学基金(126337)
社会(112257)
社会科(106304)
社会科学(106277)
(93598)
基金项目(91526)
教育(81854)
自然(80315)
(79079)
自然科(78335)
自然科学(78318)
自然科学基金(76905)
编号(74262)
资助(71771)
成果(61802)
(55522)
重点(54097)
(53217)
课题(51892)
(49302)
创新(45960)
教育部(45613)
国家社会(45369)
项目编号(45317)
期刊
(188426)
经济(188426)
研究(120426)
中国(74811)
管理(57241)
学报(55618)
(53475)
科学(52679)
(52177)
教育(43267)
大学(42137)
学学(39300)
农业(37114)
(37039)
金融(37039)
技术(34220)
经济研究(30178)
业经(30145)
财经(28309)
问题(24509)
(24251)
图书(20919)
技术经济(19969)
理论(19150)
(19144)
(18670)
现代(18062)
商业(17855)
科技(17259)
实践(17188)
共检索到580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锁成  
一、西部经济地带的多重属性 (一)地域空间与地理位置的二重性。西部地区(笔者按: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1省区)。疆域辽阔、空间广袤,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0以上,但人口仅占全国的3/10,可谓地旷人稀。仅此而言,似乎西部的国土可为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布局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西部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崇山峻岭以及号称“世界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长顺  邓志涛  王培荣  
一、西部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回顾和展望考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把西部地区放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进行,从工业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来看,西部地区是全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国的经济发展从1949年到1988年,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949—1978年是传统工业化战略时期;1978—1988年是传统工业化战略转换时期。为此,对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回顾,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传统工业化战略及其对西部的影响。建国初期,我国几乎还是一个纯农业国,1949年农业人口占90%,国民收入中农业比重占6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仲伯  
本文通过对湖南西部地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分析 ,阐述了湖南西部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 ,提出了西部开发的一些新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国友  倪挺  陈桂华  
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张国友①倪挺陈桂华(中国地理学会,北京100101)为了实施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协于1996年12月17~...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詹华庆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 ,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 ,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作者分析了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并针对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3 )发展乡镇企业 ;( 4 )设立工业园区 ;( 5 )加快小城镇建设 ;( 6)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莳  
怀化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沅水上游。区境辖怀化、洪江两市及芷江、黔阳、淑浦、沅陵、辰溪、麻阳、新晃侗族自治诸县。根据生产地域综合体的内在联系,邵阳地区的城步、绥宁二县应列此区。该区东与省内邵阳市、娄底地区、常德地区接壤,南连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与贵州市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毗邻,北接湘西自治州。在我国自东向西推进的整体战略中,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因此,研究怀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振兴湖南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陆德明  张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翔浩  朱进选  
一、技术经济位垒 (一)什么是技术经济位垒同任何社会活动一样,技术经济活动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全部地域上。从地域的角度考察,技术经济水平的空间分布实际上是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的顶处一般是技术经济水平较高的工业或商业区;山峰和山峰的衔接处一般是技术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我们定义,技术经济水平的高峰处为技术经济位垒。显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地区各技术经济位垒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邱峰  黄常青  陈小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仁智  
作为华夏农耕文明渊薮,曾以汉唐雄风闻名于世的中国西北角,既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又有“天翻地覆”、“换了人间”的发展成就,更有雄伟状阔、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国内有识之士一致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起步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而最终成功,却在大西北实现现代化之时。改革开放14年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志士仁人,对加快大西北的开发和现代化进程,见仁见智,发表了很宝贵的见解,但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而最终形成学术专著,且获得国内同行专家高度评价的。除《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概论》外,不未见其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文波  
对延安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点思考陈文波延安地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总面积36712平方公里。总人口189.1万,其中农业人口153.82万,占81.3%。延安人民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中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创琳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计20个县(市)的317个乡镇,拥有41种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地区土地总面积17.92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9.44%。少数民族经济是甘肃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族经济在全省处于落后地位。近年来,特别令人担忧的是民族地区与全省经济发展的差距呈扩大化趋势。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地制定适合甘肃民族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在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中,适时有效地利用民族地区经济资源和优惠政策,缩短其与甘肃和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胜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尤其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现象出发,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解释区域发展状况及其战略研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利君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是经济新常态时期的重要任务和目标,2017年数字经济被写入政府报告中,但数字经济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我国自寻探究发展模式,由此提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即"制度创新、法律建设、产业结构挑战、数字安全保护及数字素养"的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