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0)
- 2023(13324)
- 2022(11632)
- 2021(11042)
- 2020(9140)
- 2019(21239)
- 2018(21449)
- 2017(41345)
- 2016(22587)
- 2015(25716)
- 2014(25967)
- 2013(25801)
- 2012(23823)
- 2011(21777)
- 2010(22044)
- 2009(20304)
- 2008(19910)
- 2007(18006)
- 2006(16170)
- 2005(14119)
- 学科
- 济(94375)
- 经济(94290)
- 管理(65812)
- 业(60203)
- 企(48984)
- 企业(48984)
- 方法(40442)
- 数学(34655)
- 数学方法(34285)
- 中国(27152)
- 农(26282)
- 地方(25293)
- 财(20779)
- 业经(20725)
- 学(20076)
- 农业(17514)
- 制(17378)
- 环境(17370)
- 贸(16586)
- 贸易(16575)
- 和(16142)
- 易(16062)
- 理论(15127)
- 银(14883)
- 银行(14845)
- 行(14219)
- 划(14187)
- 技术(14138)
- 地方经济(13943)
- 融(13582)
- 机构
- 大学(328647)
- 学院(328123)
- 管理(129570)
- 济(126831)
- 经济(123760)
- 理学(111512)
- 研究(110586)
- 理学院(110167)
- 管理学(108290)
- 管理学院(107683)
- 中国(82432)
- 京(71949)
- 科学(69730)
- 财(58619)
- 所(55750)
- 研究所(50718)
- 农(50146)
- 中心(49762)
- 江(48379)
- 业大(47825)
- 财经(46825)
- 北京(46186)
- 范(45791)
- 师范(45395)
- 经(42230)
- 院(40730)
- 州(40364)
- 农业(39019)
- 经济学(36581)
- 师范大学(36538)
- 基金
- 项目(220403)
- 科学(171941)
- 研究(163566)
- 基金(156830)
- 家(136356)
- 国家(135227)
- 科学基金(115014)
- 社会(100138)
- 社会科(94675)
- 社会科学(94649)
- 省(86278)
- 基金项目(84085)
- 教育(75056)
- 自然(74650)
- 划(73080)
- 自然科(72720)
- 自然科学(72703)
- 自然科学基金(71358)
- 编号(68796)
- 资助(64311)
- 成果(56326)
- 重点(49511)
- 发(48292)
- 部(48086)
- 课题(47739)
- 创(44929)
- 创新(41841)
- 项目编号(41673)
- 科研(41598)
- 教育部(40745)
- 期刊
- 济(144756)
- 经济(144756)
- 研究(97809)
- 中国(62085)
- 学报(50125)
- 管理(48333)
- 科学(47168)
- 农(45438)
- 财(41245)
- 教育(40321)
- 大学(37601)
- 学学(34861)
- 农业(31923)
- 技术(29788)
- 融(27903)
- 金融(27903)
- 业经(24865)
- 财经(21910)
- 经济研究(21763)
- 图书(20469)
- 问题(19383)
- 经(18593)
- 理论(16793)
- 资源(16477)
- 科技(15943)
- 技术经济(15797)
- 业(15744)
- 实践(15517)
- 践(15517)
- 现代(15516)
共检索到485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绍洪,郑度,杨勤业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 ,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 ,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所体现的温度、水分等立地条件地域差异 ,是认识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 ,可以也应该成为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 ,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西部在生态上受到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和盐碱化 ,黄土高原、西南地区的土壤侵蚀 ,青藏高原的草场退化 ,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的胁迫。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盲目的退耕还林 ,盲目强调植树造林等。因此 ,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包括在指导思想上的误解 ,即“生态建设 =种树”,“退耕必定还林”;局面上避免开发的无序状态 ;工作措施上 ,则要防止“一刀切”的方式。本文综合西部地区的温带、水分、植被、土壤等因素 ,将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 8个温度带 ,2 5个自然区。通过综合西部地区的环境胁迫特点 ,植被恢复和保护与自然环境和生态区域系统的关系 ,从西部地区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合并构成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格局的 6个区域 ,并且提出各个区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军涛
研究复杂的人地系统,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水平也取决于对地域差异认识的深度。因此,建立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探讨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可为区域发展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区域框架。本文从理论基础、必要性、目的、意义、界线、指标和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有关生态地理区划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全球变化,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区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大廷 张文秀
本文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比较机会成本论和要素禀赋论 ,并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西部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 ,最后论述了西部生态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三大制度保障———政府制度、中观层次的协调合作制度和科技体制的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仪垂林 权丽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郎萱 丁生喜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探究工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西部整体的区域失衡问题有所缓解,西南—西北地区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远大于西北地区,且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态势,西北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两地区均存在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4)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而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彬彬
文章从辨析生态文明系统构成及其形态出发,认为不同区域生态文明的实现形态,是以各区域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未来空间的映射,并从生态承载力内涵、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入手,形成"承载体-承载强度-承载对象"的模型,用修正的矢量模法和熵值法,得出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空间状况,据此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省区格局构想与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文明 生态承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兴平
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实现环境正义,既有助于正确地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也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类自身的和解。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因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不够健全、补偿主体和对象不清、补偿缺乏显著产权激励作用、补偿标准不尽合理和相关补偿途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环境正义的落实。本文将从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补偿标准评价体系,明确生态建设补偿资金来源,完善补偿渠道、方式和保障体系等建议来实现西部地区的环境正义。
关键词:
环境正义 生态建设补偿 机制 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希琼
20世纪末,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掀起了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文章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架构以及人力资源宏观与微观管理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区域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佳洁 姚慧琴
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入手,构建了包含40个指标在内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市2010年和2017年进行了竞争力评价,接着又对比分析2017年在不考虑生态环境情况下和考虑生态环境情况下各省份竞争力的变化,最后在上面分析基础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区域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志翠 马海霞 朱琳
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文娟 安尼瓦尔·阿木提
我国西部地区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利用自身的地缘、人文等优势,结合中亚国家的利益需求,积极参与和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中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西部在参与中亚经济合作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利用西部地区自身的优势,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主动被国内发达地区和企业整合,最大限度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然后再利用被整合的经济架构主动去整合中亚地区市场,结合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需要,努力提升我国西部开放水平,扩大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同时还...
关键词:
中亚 战略选择 整合 软实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家琪 张力美
本文借鉴和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分析了区域金融的生态学特征以及当前我国的金融生态状况,指出了推进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意义,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建设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红梅
"突破辽西北"战略是一个经济发展战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认识到辽西北地区是资源环境承载力比较脆弱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建设和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内外生态伦理的发展无疑会为我们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建设问题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生态薄弱的现实和政策的支持彰显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措施的提出也引发了对这一问题更加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突破辽西北”战略 生态建设 生态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卓鹏
区域旅游合作的制约因素有:现行体制和合作机制不健全产生的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模式有: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业为西部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实施西部整体形象拉动战略、发展三大旅游区次区域合作,为西部地区开展整个区域间的大合作打好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卓鹏
区域旅游合作的制约因素有:现行体制和合作机制不健全产生的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模式有: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业为西部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实施西部整体形象拉动战略、发展三大旅游区次区域合作,为西部地区开展整个区域间的大合作打好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