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6)
2023(14516)
2022(12275)
2021(11541)
2020(9586)
2019(22187)
2018(22443)
2017(43451)
2016(24055)
2015(27465)
2014(27851)
2013(27470)
2012(25478)
2011(22936)
2010(23337)
2009(21771)
2008(21629)
2007(19324)
2006(17486)
2005(15866)
作者
(72297)
(59545)
(59328)
(56715)
(38015)
(28648)
(26991)
(23410)
(22617)
(21564)
(20395)
(20128)
(18965)
(18833)
(18313)
(18309)
(17793)
(17793)
(17184)
(16937)
(14903)
(14763)
(14475)
(13488)
(13405)
(13314)
(13312)
(13161)
(12102)
(11788)
学科
(99503)
经济(99384)
管理(69661)
(64099)
(51310)
企业(51310)
方法(41757)
数学(35753)
数学方法(35243)
中国(30851)
(28869)
(23618)
地方(23192)
业经(22433)
(22204)
(20031)
农业(18969)
(17903)
贸易(17892)
环境(17847)
(17326)
理论(16424)
(16247)
银行(16206)
(15999)
(15440)
(14686)
金融(14684)
技术(14251)
(14229)
机构
大学(353903)
学院(351715)
(136740)
管理(135803)
经济(133386)
研究(119868)
理学(116205)
理学院(114792)
管理学(112645)
管理学院(112014)
中国(90276)
(78031)
科学(75859)
(64750)
(61567)
(56483)
研究所(55537)
中心(53866)
(52408)
业大(51881)
财经(51294)
北京(50242)
(49122)
师范(48707)
(46276)
农业(44004)
(43466)
(43421)
经济学(40373)
师范大学(39380)
基金
项目(231194)
科学(180233)
研究(169853)
基金(165601)
(144242)
国家(143032)
科学基金(121618)
社会(105103)
社会科(99302)
社会科学(99273)
(89314)
基金项目(88365)
自然(78774)
教育(77328)
自然科(76833)
自然科学(76814)
(75807)
自然科学基金(75383)
编号(70718)
资助(67962)
成果(58675)
重点(51422)
(50297)
(49773)
课题(48788)
(46549)
科研(43633)
创新(43422)
项目编号(42834)
教育部(42726)
期刊
(158442)
经济(158442)
研究(108616)
中国(66535)
学报(55920)
(52486)
科学(51707)
管理(50369)
(47465)
大学(42108)
教育(41651)
学学(39292)
农业(36052)
(32067)
金融(32067)
技术(29776)
业经(26295)
财经(24869)
经济研究(23742)
问题(23055)
(21235)
图书(20121)
理论(18193)
(17734)
技术经济(16830)
现代(16811)
科技(16671)
实践(16600)
(16600)
资源(16370)
共检索到528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由此产生的生态问题也日趋突出,在西部地区,生态基础本身比较薄弱,而一些地方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本文从提高西部生态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起来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华  钟炜  张建民  张文兴  
城市和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在体现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生态问题多种多样,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剑锋  
认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对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从区域情况出发选择发展模式是城市化的战略原则,推动产业聚集是城市化的基本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创新用地机制是城市化的重要制度保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范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九个省、自治区。土地面积537.3 ×10~4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9%;人口2.4亿,占全国的23.1%;城镇人口442万,占全国的2.7%;设市城市91个,占全国的21%;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达3731亿元,占全国的13.6%。 一、开发历史悠久 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部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中华民族一部分祖先从远古时代就生息在这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剑锋  
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且城市化水平较低。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步伐对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有巨大作用。本文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的特性出发,辩证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加快城市化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城市化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士谋  陈爽  解晓南  陈振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出现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大,道路网密度增加,开发区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造成了严重的水土资源利用失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本地区城市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例,对本区城市化过程中有关水土资源环境恶化、水污染增加、土地资源流失,以及城镇化速度过快的情况,作了深入分析论证,同时对长江下游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加强长三角地区水质环境的整治提出了4点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朔  李世平  
研究目的:基于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现状,探讨解决途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应当引入"精明增长"理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立区域土地利用沟通协调机制,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燕琼  嘉蓉梅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征地补偿三个层面反思了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志祥  熊伟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9个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说明了城市化水平与各经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呈多样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受经济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并揭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出西部地区应稳步加快城市化速度,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丽萍  
未来20年将是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关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并重并举。本文对如何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緌  刘光中  颜科琦  
本文从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出发 ,对城市化效率按三大地带、城市类别和发展层次进行了初步探索。揭示了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点应放在中西部地区 ,特别是城市效率和城市化效率“双高型”的城市 ,应成为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宁  崔胜辉  刘启明  温晨  陈晓梅  
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存在着城市化程度由低到高的农村社区、城乡过渡型社区以及居住小区等城市型社区,社区人居环境多样化、多变化。在城市化影响下,这些社区人居环境呈现一定的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通过选取典型社区,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不同类型社区的人居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农村到城乡过渡型社区,建筑面积比例显著增加,道路面积比例变化不大,而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逐渐减少,景观格局逐渐变为景观类型较单一、以现代建筑为优势景观的状态,景观趋于破碎化,形状略趋复杂,城市居住小区各类景观面积比例则相对合理,但景观高度破碎化、形状较规则。②城市化过程中各类型社区人居环境质量均逐渐变好,城乡过渡型社区和农村尤为明显,城市居住小区质量明显高于过渡型社区与农村,且除城中村之外,从农村到城市居住小区社区城市化程度与人居环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③城市化总体上促进了社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但对社区人居环境各方面的作用具有不同的规律,对于环境质量、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