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1)
2023(8306)
2022(7070)
2021(6331)
2020(5320)
2019(12086)
2018(11953)
2017(24343)
2016(12732)
2015(14519)
2014(14719)
2013(14870)
2012(14449)
2011(13738)
2010(14170)
2009(13407)
2008(13100)
2007(12048)
2006(11268)
2005(10475)
作者
(38467)
(32265)
(32012)
(30657)
(20477)
(15261)
(14735)
(12406)
(12039)
(11583)
(11067)
(10554)
(10490)
(10444)
(10016)
(9857)
(9568)
(9305)
(9282)
(9087)
(8447)
(7863)
(7800)
(7386)
(7336)
(7265)
(7119)
(6889)
(6504)
(6257)
学科
(83291)
经济(83237)
管理(35645)
(33157)
方法(24996)
(24939)
企业(24939)
地方(23322)
数学(22327)
数学方法(22194)
中国(21038)
(17984)
地方经济(15815)
业经(14721)
(14158)
(12715)
农业(12219)
(11992)
贸易(11980)
(11763)
(11522)
(11413)
银行(11406)
(11322)
金融(11320)
(11133)
环境(11035)
(10827)
(9690)
(9545)
机构
学院(203785)
大学(202643)
(99969)
经济(98042)
研究(75450)
管理(75202)
理学(63593)
理学院(62817)
管理学(62045)
管理学院(61636)
中国(57461)
(44078)
(42739)
科学(41380)
(38367)
财经(34911)
研究所(34285)
中心(32252)
经济学(31906)
(31289)
(30668)
经济学院(28445)
北京(27823)
(27507)
(27436)
师范(27354)
(26678)
财经大学(25566)
(25036)
业大(23590)
基金
项目(121723)
科学(96376)
研究(93401)
基金(88142)
(75382)
国家(74787)
科学基金(63034)
社会(61887)
社会科(58683)
社会科学(58671)
(45983)
基金项目(45881)
教育(41993)
(39043)
编号(38343)
自然(36605)
资助(36153)
自然科(35646)
自然科学(35637)
自然科学基金(34985)
成果(32315)
(29767)
(28022)
重点(27809)
课题(27027)
国家社会(25988)
发展(25230)
(24890)
(24544)
教育部(24337)
期刊
(123953)
经济(123953)
研究(69730)
中国(37611)
(30513)
管理(29996)
(26088)
科学(25626)
学报(24037)
(22570)
金融(22570)
经济研究(20602)
教育(19211)
大学(18821)
业经(18475)
财经(18415)
技术(18116)
学学(17754)
农业(17351)
问题(16769)
(16065)
(14164)
国际(13046)
技术经济(12198)
商业(10949)
世界(10715)
经济问题(10597)
统计(10553)
现代(10167)
改革(10048)
共检索到323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文娟  安尼瓦尔·阿木提  
我国西部地区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利用自身的地缘、人文等优势,结合中亚国家的利益需求,积极参与和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中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西部在参与中亚经济合作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利用西部地区自身的优势,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主动被国内发达地区和企业整合,最大限度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然后再利用被整合的经济架构主动去整合中亚地区市场,结合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需要,努力提升我国西部开放水平,扩大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同时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常水  于源  
在当前的国际社会重新洗牌之际,中国新疆地位凸显,新疆成为中国拓展国际空间的重要节点和战略突围点。未来中国应立足新疆,努力建设国际级大城市,设立中亚区域合作机构总部,打造中亚次区域经济圈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叶连松  
一、在制定我国北方参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战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发展趋势的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逐年增多。我国北方沿海正处在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在这一大趋势面前,我国将采取怎样的对策,作为北方沿海省份的河北省又将怎样动作,已经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朱玉荣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转轨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途径。目前,转轨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缺乏整体战略安排,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一体化程度较低。因而转轨国家应组建专门机构,加强对区域合作的研究和组织安排,首先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其次应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战略意义的友好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蕴岭  
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缘、经济、政治与安全意义。由于东北亚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缘关系,这个地区的合作呈现出多重框架、多种机制、多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采取了积极参与和务实推进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和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性思考与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晨阳  曹以伦  
APEC成立三十年来,在机制建设和多个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随着国际和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叠加给APEC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APEC应与时俱进,为新时期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制定新愿景。作为我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APEC给我国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和政治收益。展望未来,我国应该对APEC的角色和功能进行新的定位,使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华晓红  庄芮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步伐自20世纪末以来迅速加快,本文认为,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与策略是:以CEPA起步,推进与东盟乃至整个东亚的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环境更加开放,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变整合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突飞猛进,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对外经济战略中的地位凸显,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从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现实意义和特征入手,深入研究了目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典型模式,在分析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现存问题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兰凤  安尼瓦尔·阿木提  
新疆具有发展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开展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窗口和前沿。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就我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几个现实问题加以评述,以期为推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志刚  
近年来中亚及周边各国经济上采取全方位开放政策,面对这一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态势,新疆应与中亚国家建立高层次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最终建立包括新疆在内的中亚次区域经济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秦放鸣  张力民  毕燕茹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的投资现状分析,总结了双边投资的特点。对影响中国对中亚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投资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泓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实施的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将决定东亚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区域战略的转变并探讨其参与东亚合作的障碍性因素,得出日本只有增进亚洲认同感,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才能分享区域一体化的巨 大利益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咏涛  
近年来的日本经济可谓"失去的十年",对此有种种论述和探讨,笔者认为日本的问题源于中长期战略的滞后和欠缺。面对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和现实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必然的因素,同时也为日本经济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可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兴化  
从产业特征、空间布局特征、体制特征及区域合作特征等方面看,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存在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本文认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通过政府协商的途径启动和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所构建的政府协商机制要能够保证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确保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于立新   王佳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