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7)
- 2023(13488)
- 2022(11056)
- 2021(10372)
- 2020(8850)
- 2019(19815)
- 2018(20133)
- 2017(39562)
- 2016(21037)
- 2015(23886)
- 2014(23454)
- 2013(23305)
- 2012(21347)
- 2011(19204)
- 2010(19917)
- 2009(19043)
- 2008(19038)
- 2007(17602)
- 2006(15965)
- 2005(14466)
- 学科
- 济(96795)
- 经济(96692)
- 业(95893)
- 企(77560)
- 企业(77560)
- 管理(73581)
- 农(47184)
- 方法(42605)
- 数学(34380)
- 数学方法(33823)
- 业经(31784)
- 农业(31375)
- 财(27274)
- 中国(26552)
- 技术(23719)
- 制(21624)
- 务(18939)
- 财务(18895)
- 财务管理(18874)
- 企业财务(17800)
- 贸(17578)
- 地方(17565)
- 贸易(17562)
- 策(17535)
- 易(17137)
- 理论(16845)
- 体(15804)
- 划(15486)
- 和(15473)
- 银(15407)
- 机构
- 学院(313284)
- 大学(304576)
- 济(137481)
- 经济(134948)
- 管理(129809)
- 理学(111400)
- 理学院(110440)
- 管理学(108710)
- 管理学院(108158)
- 研究(96785)
- 中国(79548)
- 京(63537)
- 财(63028)
- 农(58416)
- 科学(55054)
- 财经(49575)
- 江(48588)
- 所(47871)
- 业大(46267)
- 中心(45746)
- 经(44787)
- 农业(44319)
- 研究所(42558)
- 经济学(40652)
- 北京(40055)
- 州(38630)
- 经济管理(36870)
- 经济学院(36805)
- 范(36435)
- 师范(36150)
- 基金
- 项目(197705)
- 科学(158022)
- 研究(150529)
- 基金(143715)
- 家(122627)
- 国家(121442)
- 科学基金(106586)
- 社会(98356)
- 社会科(93116)
- 社会科学(93091)
- 省(79480)
- 基金项目(75825)
- 教育(67968)
- 自然(65992)
- 自然科(64566)
- 自然科学(64554)
- 划(64052)
- 自然科学基金(63468)
- 编号(62325)
- 资助(58067)
- 成果(49174)
- 创(46729)
- 部(44395)
- 发(44050)
- 重点(43406)
- 创新(42768)
- 业(41854)
- 课题(41659)
- 国家社会(40547)
- 制(39393)
- 期刊
- 济(160795)
- 经济(160795)
- 研究(92426)
- 中国(62992)
- 农(60303)
- 管理(52587)
- 财(49666)
- 科学(41444)
- 农业(40580)
- 学报(39141)
- 融(33304)
- 金融(33304)
- 技术(32813)
- 业经(32455)
- 大学(32141)
- 学学(30665)
- 教育(30307)
- 财经(24820)
- 经济研究(24016)
- 问题(21817)
- 业(21689)
- 经(21444)
- 技术经济(20359)
- 统计(16395)
- 科技(16190)
- 商业(16148)
- 策(16126)
- 贸(15653)
- 现代(15531)
- 世界(15530)
共检索到47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文昌 梁剑峰 赵保红
目前国外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主要有美国的“机械型”模式和日本的“生物型”模式。但我国的西部地区并不能简单照搬这种单轨的“机械型”或“生物型”模式 ,而必须创建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主辅型双轨制”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这种包含着综合与创新内容的新模式在技术结构、发展进程、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这种独具个性的选择和创新的客观依据是制约和支配西部地区的五大因素 :资源、资本、科技、生态、市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选择与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晓玲 文刚
纵观世界各国 ,农业技术进步有着不同的路线模式和发展趋势。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其必须根据自身的区情特点 ,创建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主辅双轨制”农业技术进步路线模式 ,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学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邵彦敏
不同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尽相同 ,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美日两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依据诱导的技术变革理论 ,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 ,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其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决定了我国应选择以生物技术为主 ,机械技术为辅 ,劳动、技术、资金密切相结合的农户需求主导型的技术进步模式。
关键词:
农业 技术进步 模式 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巍 张晓莉 李万明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新疆绿洲农业要素禀赋的分析,提出新疆绿洲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为"以节水技术为核心、以机械化技术为主导、以生物化学技术为辅助"。
关键词:
绿洲 农业技术进步 生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敬学
大量的历史归纳和理论演绎都充分证明,建立在以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农业发展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为各种农业资源的潜力释放创造了无穷的机会,换言之,农业的进步增长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只能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据美国学者分析,美国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李莲青 王娟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本文首先解释了农业技术进步和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内涵,构造了农业技术发明可能性曲线;其次,从农业技术与要素投入的"互补性"特征出发,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类型选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研究部门农业技术创新的"诱致性"表现;再次,在二元经济体制背景下,利用劳动生产率指数和土地生产率指数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路径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要素"诱致性"特征;最后基于政府部门、生产部门和研究部门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本文首先解释了农业技术进步和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内涵,构造了农业技术发明可能性曲线;其次,从农业技术与要素投入的"互补性"特征出发,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类型选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研究部门农业技术创新的"诱致性"表现;再次,在二元经济体制背景下,利用劳动生产率指数和土地生产率指数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路径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要素"诱致性"特征;最后基于政府部门、生产部门和研究部门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少兵 王雅鹏
本文论述技术进步在农业中的一般作用,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现状,以及技术进步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制度创新,加快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农业 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福生 匡远配
制度与技术孰优孰先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本文详细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独立变量 ,制度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基础 ,技术进步能诱导相应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作用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泽方
农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又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技术上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也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式。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政府供给主导特征 ,在方向上而不是过程上可以用连—拉模式进行解释。通过对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进步的分析可以发现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仅要按技术类型选择 ,还要按技术进步的过程选择。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机械技术进步以农户需求主导型为主 ,生化技术进步则应以政府供给主导为主和为先 ,技术成功后以农户需求主导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模式 杂交水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刁怀宏
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性质表现为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和资源间边际技术替代率发生变动。在中性技术进步和固定规模报酬假定下,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余值法”推导出一种简洁的测算技术进步率的方法,对改革以来四川农业技术进步率及其贡献率做了考察。
关键词:
四川 农业技术进步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广其
本文认为,与工业技术创新不同,农业技术创新主体为政府和农户并存的二元结构。相应地,农业技术创新分为政府供给主导型和农户需求主导型两种模式。在政府供给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下,加速技术创新的关键是鼓励农户不断采纳新技术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模式,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