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8)
2023(15721)
2022(13314)
2021(12125)
2020(10399)
2019(23672)
2018(23458)
2017(46237)
2016(25017)
2015(28129)
2014(28185)
2013(28413)
2012(26797)
2011(24462)
2010(25088)
2009(24022)
2008(24208)
2007(22349)
2006(20266)
2005(18592)
作者
(74707)
(62679)
(62499)
(59455)
(40050)
(30068)
(28377)
(24344)
(23407)
(22669)
(21430)
(20748)
(20246)
(20086)
(19629)
(19224)
(18678)
(18374)
(18174)
(18019)
(15816)
(15559)
(15273)
(14349)
(14158)
(14119)
(13982)
(13873)
(12766)
(12573)
学科
(130535)
经济(130402)
(99251)
管理(81933)
(80527)
企业(80527)
方法(50249)
(48693)
数学(41068)
数学方法(40759)
业经(34766)
(33641)
农业(32266)
中国(31429)
地方(27491)
(26008)
(22647)
财务(22616)
财务管理(22575)
(21771)
贸易(21759)
(21515)
企业财务(21377)
(21131)
技术(20037)
(19537)
(19468)
(19172)
银行(19145)
(18938)
机构
学院(382764)
大学(376701)
(173719)
经济(170435)
管理(148624)
研究(129604)
理学(126765)
理学院(125454)
管理学(123749)
管理学院(123037)
中国(102488)
(79797)
(78382)
科学(75259)
(73181)
(66825)
财经(63084)
研究所(59801)
(59683)
中心(59133)
(56849)
农业(56343)
业大(55972)
经济学(53549)
北京(49472)
经济学院(48175)
(47102)
(46368)
师范(45979)
财经大学(45937)
基金
项目(237499)
科学(187817)
研究(176075)
基金(173322)
(149420)
国家(148025)
科学基金(127189)
社会(115096)
社会科(108849)
社会科学(108819)
(93168)
基金项目(91576)
自然(79493)
教育(78662)
自然科(77606)
自然科学(77581)
(76761)
自然科学基金(76276)
编号(71525)
资助(70478)
成果(58017)
(53642)
(53498)
重点(52935)
(51161)
课题(48380)
国家社会(47700)
创新(47258)
(47230)
(46459)
期刊
(207693)
经济(207693)
研究(116649)
(72526)
中国(72378)
(63846)
管理(57625)
学报(54762)
科学(53379)
农业(48325)
大学(42277)
(41594)
金融(41594)
学学(40524)
业经(36500)
技术(33201)
财经(32816)
经济研究(32315)
教育(30416)
(28387)
问题(27814)
(25835)
技术经济(22795)
(21452)
世界(20742)
商业(19281)
现代(18704)
统计(18685)
经济问题(18126)
(18094)
共检索到588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增强  黄河  李永宁  
在探讨西部开发有关问题时,一般比较多的是把西部同落后连在了一起,认为西部目前的现状完全是因为西部太落后了。不能否认这样认识的正确性,但其中的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说,导致西部目前的状况是有着一定的制度根源的,特别是西部农业的外部经济性突出,而长期以来又没有克服外部影响的合理机制,因而西部农业的利益扭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本文由此出发,着重于揭示西部农业外部经济性的表现及其原因,试图为西部农业发展找到一种新解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建英  任芳  
通过构建包含农业现代化、人力资本等要素在内的新古典模型,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及收敛的影响机制。实证发现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整体上存在σ发散和绝对β收敛;在条件收敛发现农业现代化对于经济的贡献明显,但人力资本的三个指标对经济贡献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其他辅助变量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也十分明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高云峰  王子健  
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入的响应更趋积极;农业产出和农村居民收入对农业信贷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的现象依然普遍;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存在省际差异。因此,应完善农业信贷的征信机制,增加农业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并调整投入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以增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洪名勇  龙婷  董超  
以"3R"为原则,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选取6个输入指标和3个输出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4年——2009年间西部12省市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结果显示:2004——2009年西部各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在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在此期间各地区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稳  李来胜  
农业生产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决定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以土地资源、水资源作为主要的生态要素,并以化肥等作为外界投入要素。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以上,农业也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生态建设的主战场。通过计算西部地区各省区的耕地、水资源、化肥等主要农业资源消耗系数,对西部地区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平均消耗系数为2.68m2/kg粮食,农业水资源的平均消耗系数为1.10m2/kg粮食,化肥的平均消耗系数为0.078m2/kg粮食。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化肥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周  于法稳  
本文利用DEA方法分析了西部地区县域层面上农业生产的效率,包括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分析了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可持续性的关系。本文认为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如果依靠外界投入,产生规模效益时,将导致农业可持续性的下降,而规模效率递减的情况下,将有助于农业可持续性的增强。也就是说,对外界依赖越少,农业的可持续性就增强,相反,农业可持续性则下降。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对增强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性是有效的。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县(市)农业可持续性是增强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  于法稳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稀缺,而大部分省份的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灌溉,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受水资源开发潜力的限制,提高用水效率成为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利用西部12个省区的农业节水数据库,通过构建农业节水绩效模型,对影响西部地区农业用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农田节水灌溉面积、水费、渠衬长度和农灌投资均与农业节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农业节水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贡献率相对高于西南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晓娟  方兰  
文章基于DEA中的BC2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建立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西部地区11个省2003—2015年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平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下降,但各地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通过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西部地区个别省份具有较高的节水潜力。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来看,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西部地区很好地实现了农业水资源的节约,但是部分省份农业水资源的节约并未建立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晓娟  方兰  
文章基于DEA中的BC2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建立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西部地区11个省2003—2015年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平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下降,但各地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通过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西部地区个别省份具有较高的节水潜力。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来看,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西部地区很好地实现了农业水资源的节约,但是部分省份农业水资源的节约并未建立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侃  韩国明  黄雪松  张江朋  
借助相关统计年鉴,在构建适合西部地区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西部地区农业竞争力进行量化测评。研究发现:当前西部地区农业竞争力综合发展水平可分为农业较强省、农业次强省、农业弱省和农业落后省4种类型;根据构成西部地区农业竞争力要素的同质性将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分为三类,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兴江  李志国  
博弈通常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对弈各方均按各自最优决策博弈,以达到个体效率的最大,但由于各方的不合作,个体理性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博弈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人力资源竞争、产业结构、产品市场等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区域由非合作走向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华  屈宝香  
文章分析了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 ,认为发展有机农业是我国人民食品安全、农业结构调整、加入WTO和西部农业大开发以及发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优势的需要 ;从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等几个方面指出我国西部地区有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瑞峰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耕地资源过度开发、人口不断增长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都给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最终导致农业结构失衡。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分布特点,指出了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农业发展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遏制农业问题恶化、加速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最后从不同产业角度出发,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体系向低碳方向转型,并实现西部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亚娜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耕地资源过度开发、人口不断增长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都给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最终导致农业结构失衡。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分布特点,指出了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农业发展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遏制农业问题恶化、加速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最后从不同产业角度出发,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体系向低碳方向转型,并实现西部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