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6)
- 2023(6121)
- 2022(5088)
- 2021(4954)
- 2020(4128)
- 2019(9253)
- 2018(9670)
- 2017(19466)
- 2016(10442)
- 2015(12052)
- 2014(12053)
- 2013(12369)
- 2012(11877)
- 2011(10988)
- 2010(11267)
- 2009(10926)
- 2008(10995)
- 2007(10218)
- 2006(9611)
- 2005(8712)
- 学科
- 济(49952)
- 经济(49905)
- 农(48878)
- 业(37762)
- 农业(32393)
- 管理(24203)
- 业经(17544)
- 方法(16889)
- 企(15767)
- 企业(15767)
- 数学(15159)
- 数学方法(15043)
- 中国(14736)
- 制(12503)
- 农业经济(12293)
- 财(11066)
- 发(10715)
- 地方(10698)
- 贸(9559)
- 贸易(9554)
- 村(9423)
- 易(9410)
- 农村(9404)
- 银(9024)
- 银行(9015)
- 发展(9011)
- 展(9005)
- 行(8708)
- 及其(8642)
- 体(8627)
- 机构
- 学院(165668)
- 大学(162510)
- 济(71397)
- 经济(70007)
- 管理(64510)
- 研究(55220)
- 理学(54974)
- 理学院(54500)
- 管理学(53800)
- 管理学院(53511)
- 农(48901)
- 中国(45542)
- 农业(36972)
- 京(33948)
- 财(33420)
- 科学(31736)
- 业大(30546)
- 所(28364)
- 中心(27213)
- 财经(25958)
- 研究所(25187)
- 江(25161)
- 经(23325)
- 农业大学(22651)
- 北京(21468)
- 范(21291)
- 师范(21110)
- 经济管理(20695)
- 州(20566)
- 经济学(20484)
- 基金
- 项目(100300)
- 研究(78588)
- 科学(77546)
- 基金(71254)
- 家(61188)
- 国家(60537)
- 科学基金(50428)
- 社会(50059)
- 社会科(46863)
- 社会科学(46853)
- 省(39555)
- 基金项目(38123)
- 编号(35766)
- 教育(33313)
- 划(31940)
- 成果(30295)
- 农(29195)
- 自然(29111)
- 自然科(28334)
- 自然科学(28327)
- 资助(28308)
- 自然科学基金(27828)
- 发(23320)
- 部(23147)
- 课题(22044)
- 重点(21385)
- 国家社会(20648)
- 性(20581)
- 制(20011)
- 创(19852)
共检索到256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静
对西部12个省(市、区)的2024名农户进行调查发现,在传播市场、科技、政策、生活及文娱等信息方面,现有各类媒介的传播效果均处于中等水平。在满足度上,农户认为通过网络和电视获取信息最方便;在理解度上,农户认为政府传递的科技信息最浅显易懂、亲友传递的娱乐信息最易引发共鸣;而在信奉度上,农户最相信电视上播放的政策信息和政府组织提供的市场及科技信息。
关键词:
信息传播 传播效果 农村地区 西部地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柯晓杨
随着农村经济与文化的迅猛发展,农村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信息化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信息传播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广泛而深刻。作为农村社会子系统的农村教育,同样承受着农村信息场的巨大影响作用,并作出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应。从信息传播的视野来研究农村教育,既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如何顺应农村社会信息化趋势的迫切需求,也是农村学校切实开展“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农村发展”这项新型工作的必要前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印军 杨瑞珍 尹昌斌 胡清秀
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面对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农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的现状,加强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西部地区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事业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若干问题,如体系不健全、科普工作不规范等。要建设一个以政府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需采取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等措施。
关键词:
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 对策 西部地区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崔凯 冯献
[目的/意义]城镇化加速推进影响着各类要素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利用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向农业农村汇集,对于推进城乡信息的共享、交流、协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前瞻性地从农村信息供需两方面系统梳理了农村信息传播的国外前沿研究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接受、传播模式以及地区案例等内容。[结果/结论]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农村信息传播领域研究,要把握国外多维度、多学科的理论前沿,结合国情和城乡发展目标,在理论适用性和政策针对性方面开展具体实
关键词:
农村信息传播 信息接受 传播模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明华 钱杭园
选择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雷竹早出高产覆盖技术作为个案 ,从农户的行为特征、技术的认知特征、技术传播的经济条件与体制背景、技术传播方式与社会关系结构和人际互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参与性技术传播机制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农村技术推广过程应充分重视农户的参与作用 ,建立以科技示范户为中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确保信息和技术的有效传播。表 1参 5
关键词:
农村 参与性 技术 传播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崔凯 冯献
伴随"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加速传播以及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机制也在发生着深刻改变。农村信息传播在推动农业创新发展、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缩小城乡信息鸿沟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的认同。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农村信息传播相关文献的评价、分析和比较,从供需视角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前沿研究的观点与成果。研究综述表明,在农村信息需求方面,国内外有关文献比较侧重于分析农村信息的类型、来源、获取渠道等内容,对农村信息受体的接受能力,及该接受能力对农村发展作用等的研究有待深入;农村信息供给层面的研究成果则多集中于分析农村信息的供给形式、供给平台和供给策略等,需要强化对农村信息供给适宜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针对国内相关研究在理论、方法、策略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对农村信息传播的研究应引入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关注社会网络环境变化,聚焦个体行为逻辑、信息供需对接、传播策略优化,以及信息传播助推农村发展等主题。
关键词:
农村信息传播 信息需求 信息供给 述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邬永嘉 胡菁菁 肖佳珣
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农民思想观念存在必然的关联。一直以来,农民观念的陈旧落后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各方面改革推进的因素之一。转变农民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运用先进的理论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引导。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地区的传播与发展,致力于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化、大众化,进而以先进思想为引领,实现农民观念之转变,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推进。学者肖芳独撰的《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英 蒋建科 陈洪
农业政策类信息通过不同媒介或渠道传播给农民受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农民受体对农业政策类信息是否能够完全理解和顺利接受,进而积极执行?本文从电子媒介、纸介、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渠道对其传播农业政策类信息的效果及农户接受程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大众媒介 组织传播 农业政策 接受程度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博 李竹君
微博这一媒体形式出现后深刻地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因此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各学科领域关注的重点。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研究角度也越来越多元化。本文针对微博信息传播效果这一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典型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首先概述了微博传播效果的概念和测评方法,接着分类梳理了微博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卫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档案网站的网络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中各传播要素的变化对档案信息传播效果产生了影响,各层次传播效果也有不同表现。尽管网络档案信息传播效果具有种种优势,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关键词:
档案信息 网络 传播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艳 王瑞 葛书学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估计农业信息传播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业信息传播有助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高,在控制个体、家庭及社区因素的影响后,农业信息传播的作用仍然显著;(2)个体收入能力成为约束条件,制约着农业信息传播对于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积极效用;(3)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相较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中东部地区,农业信息传播的积极效应较低;(4)从交叉效应来看,伴随着经济发展,信息传播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趋于弱化。
关键词:
信息不充分 经济发展 农村居民幸福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左停 旷宗仁 徐秀丽
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当前农业信息化领域内广泛使用的"最后一公里"提法所隐含的意义,并由此对中国农村信息传播理念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本文认为,"最后一公里"提法实际上隐含了"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理念。该理念认为:信息是从知识富有的外部传播者单向传递给知识缺乏的农民,信息到达即有效,传播失效的关键原因在于传播渠道不畅等。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村信息传播的效果就必须改变这种理念,将农民从"最后一公里"的末端地位提升到"第一公里"的首要地位,以便传播者能够在实际传播活动中真正采用"以农民为中心"的方法,通过与农民长期的互动交流,帮助农民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的能力和素质,让农民平等地、全面地参与到农村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冯献 李瑾
文章基于传播要素视角,构建了基于受众视角的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李克特量表与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鲁四省市660个村民样本进行了评价,分析比较了京津冀鲁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综合水平。结论表明,2017年农村地区受众对当地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水平较好,综合水平得分0.6647,位于中等发展水平。最后文章从加大农村信息供给能力建设、重视对农传播效果反馈、加强农民信息素养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献 李瑾
基于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新型城镇化特点,界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的内涵、特征及体系构架,剖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外生动力,为其提供条件支撑,推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精准把握农村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渠道立体化、传播受众个性化以及传播效果精准化等特点,加快搭建包含信息供给能力、信息传播效果及信息受体能力的农村信息传播能力体系框架;进一步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供给渠道拓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等方面推进农村信息传播能力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