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2)
- 2023(5993)
- 2022(5616)
- 2021(5292)
- 2020(4994)
- 2019(11754)
- 2018(12049)
- 2017(24722)
- 2016(13794)
- 2015(16023)
- 2014(16500)
- 2013(16691)
- 2012(15993)
- 2011(14687)
- 2010(14952)
- 2009(14542)
- 2008(14718)
- 2007(13515)
- 2006(11861)
- 2005(10832)
- 学科
- 济(60785)
- 经济(60727)
- 管理(37549)
- 业(37309)
- 方法(30992)
- 企(28595)
- 企业(28595)
- 数学(27969)
- 数学方法(27779)
- 中国(17236)
- 农(17163)
- 财(15749)
- 贸(13404)
- 贸易(13400)
- 制(13088)
- 易(13017)
- 学(12310)
- 地方(11107)
- 业经(10854)
- 银(10850)
- 银行(10821)
- 农业(10804)
- 行(10340)
- 融(9481)
- 金融(9478)
- 和(9267)
- 务(9142)
- 财务(9127)
- 财务管理(9095)
- 企业财务(8570)
- 机构
- 大学(212694)
- 学院(210517)
- 济(88149)
- 经济(86184)
- 管理(78679)
- 研究(71389)
- 理学(67293)
- 理学院(66473)
- 管理学(65343)
- 管理学院(64966)
- 中国(55210)
- 京(45252)
- 科学(43899)
- 财(42497)
- 所(38192)
- 农(38100)
- 研究所(34481)
- 财经(33742)
- 中心(32718)
- 业大(31883)
- 江(31848)
- 农业(30411)
- 经(30363)
- 北京(29203)
- 范(27782)
- 师范(27523)
- 经济学(27385)
- 州(25707)
- 经济学院(25017)
- 财经大学(24715)
- 基金
- 项目(129213)
- 科学(99459)
- 研究(93940)
- 基金(91965)
- 家(79894)
- 国家(79201)
- 科学基金(65653)
- 社会(57797)
- 社会科(54597)
- 社会科学(54577)
- 省(50251)
- 基金项目(49107)
- 教育(43929)
- 划(42915)
- 自然(42145)
- 自然科(41083)
- 自然科学(41068)
- 自然科学基金(40345)
- 编号(39623)
- 资助(38987)
- 成果(33459)
- 部(29795)
- 重点(29235)
- 发(28132)
- 课题(27152)
- 创(25961)
- 科研(25191)
- 教育部(25078)
- 创新(24308)
- 大学(24241)
共检索到313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俊超
分析了人地关系和人地比例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判断人地关系紧张与否的具体标准为满足人均占有粮食数量764斤。用此标准判断我国西汉至建国前的人地关系状况发现:西汉至清代前期是不紧张的;清代中期以来逐渐紧张;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建国前紧张加剧。分析原因是:清代中期以来抑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因素被消除后人口迅速增加,而农业生产并没有大的提高;鸦片战争后人口继续增长,但社会持续动荡造成农业生产大幅度倒退。
关键词:
人口 土地 人地关系 人地比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长征 刘毅
人地关系是一个既涉及自然过程又涉及社会过程的综合概念,它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从时间角度看,人地关系的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混沌阶段,原始共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顺应阶段、大规模改造阶段和人地协调共生阶段。在人地关系演进过程中,"人"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人地关系,并且"人"与"地"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是与特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根据区域间人地系统要素空间流的性质和方向,区际关系可分为封闭式、掠夺式、转嫁式、互补式等4种类型,当前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局部地域3个不同尺度上。为协调区际人地关系,在优化区内人地关系和公平原则条件下,应强调共同利益和跨地区补偿的理念。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时间性 空间性 地域系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缪磊磊 王爱民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人地关系有了新的变化。文章基于对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关系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地关系协调的对策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於嘉 谢宇
文章分析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男性与女性初婚前同居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中具有初婚前同居经历的比例约为10%,且这一比例在较年轻的群体中更高。在最近结婚的人群当中,同居比例达到1/3以上。根据发展范式这一理论框架,结合我国的社会情境,文章提出,人们观念的改变与制度的变化是造成我国同居比例上升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出生世代、教育程度、城市生活经历、流动经历、党员身份和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是否具有初婚前同居的经历均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同居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初婚年龄的推迟等婚姻与家庭领域中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
同居 家庭观念 发展范式 第二次人口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於嘉 谢宇
文章分析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男性与女性初婚前同居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中具有初婚前同居经历的比例约为10%,且这一比例在较年轻的群体中更高。在最近结婚的人群当中,同居比例达到1/3以上。根据发展范式这一理论框架,结合我国的社会情境,文章提出,人们观念的改变与制度的变化是造成我国同居比例上升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出生世代、教育程度、城市生活经历、流动经历、党员身份和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是否具有初婚前同居的经历均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同居
关键词:
同居 家庭观念 发展范式 第二次人口转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建国后的17年,我国的比较教育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建制上表现为,《比较教育》课程不复存在,比较教育研究机构尚属初创,比较教育专业刊物未露头角;在研究成果上表现为,研究对象国的“一边倒”,研究专题的“两个侧重”,研究方法的简化单一。这一状况与总体国际关系的“一边倒”、教育政策的“俄语化”与“留苏热”、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 建国17年 比较教育 “一边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辉 潘玉君 丁生 和瑞芳
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今天,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利用开始了多样化,开发程度也不断深入,这极大地加剧了人地关系研究的紧迫性。本文简要阐述了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理论对区域人地关系定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同时指出了人地关系状态系数这一指标在区域人地关系评价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2004年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并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作为区域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结合经济、社会和人口密度要素,确立评价人地关系状况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建立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结果的评价模型,藉此判断区域人地关系的结果状态,为区域的开发、设计和预测做了必要的准备。运用该模型,文章将不同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长征 刘毅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不同时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特征不同。本文以沿海地区“人”与“地”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以及追求协调的历史过程为线索 ,将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划分为混沌阶段、原始和谐阶段、矛盾发展阶段、矛盾激化调整四个阶段。影响人地关系的因素较多 ,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各种不合理的破坏性活动。从人地关系演化的历史过程 ,可知人地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针对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 ,沿海地区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以优化人地关系 :①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 ,深化对外开放 ;②通过生态工作建...
关键词:
沿海 人地关系 阶段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启武 尧波 刘影 吴琴 钟中罡 卢伍山
通过综述鄱阳湖区人地关系史3个重要时期"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三者的转变过程,探讨了湖区人地关系的转变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湿地的诸多功能(如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碳汇等),促生了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退田还湖"则使湖泊、湿地功能得以逐步恢复,缓和了湖区人地关系,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把湖区人地关系推向和谐阶段。鄱阳湖区人类活动由"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转变是在当地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省与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实现的,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则是人与自然和...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围湖造田 退田还湖 人地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远索 张占录 孟斌 朱海勇
采用改进过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北京市的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其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未来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近十年来耕地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其中区域耕地生态足迹的变化幅度比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的变化幅度大;耕地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其中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降幅较区域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降幅更加明显。耕地生态足迹与耕地承载力异向变化,加剧了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的幅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及保持耕地产品地区间流动性等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洁 李同昇 王武科
随着人类对流域水土地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扩大,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演化逐步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文章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出发选择了与流域人地系统相关的40项指标,建立了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借助系统理论建立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对1996-2006年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6-2006年间,渭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响应明显,并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波动,呈现先好转后恶化再好转又恶化的反复波动态势。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度的研究表明,渭河流域耦合度增长很快,并呈现出一种S型规律,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开始时因资源开发需要,流域人地系统的耦合度发展缓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逐步适应,耦合度快速上升,最后受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限制耦合度将接近某一饱和水平。目前,渭河流域已处于过度开发阶段,资源环境危机也已处于潜伏期,若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度开发资源,将很快跨越现在的阶段,持续增长的经济水平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使资源环境系统不堪重负,环境质量不断降低,人地系统关系不断恶化,同时资源环境反馈于社会经济,系统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梅林
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 ,参照生态学模式 ,认为人地关系概念的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和非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广义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存在孰是孰非问题 ,其差别在于操作意义的不同。人地关系及其系统的经典构型主要适合于从长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 ,非经典构型更适合于从中短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特征 ,并将后者定义为开放性、人性、开发性和协调性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明华 韩荣青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的基础。文章从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的基本内涵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粗浅的研究框架和蓝图。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地系统 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惠雄
"青山绿水"是山水环境内生一致性的传统机理,并成为一些"治山得水"公共政策的出发点。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人地系统中的山水联系机理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山青水不绿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生态悖论。探讨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变迁,有助于我们透析现代水生态的影响机制,考虑更加综合的人文影响因子,从源头改进水资源治理模式。本文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实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可能存在的低效率情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水资源管理由关注"山"向关注"地"转变的公共政策建议:本文运用"虚拟水"贸易理论,解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以缺水区弥补富水区的水资源管理逆向选择情形,揭示了由此可能导致我国南北方流域水危机同时加剧的发展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君 郝晋珉 匡远配 谢红霞
人地关系反映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和谐的人地关系传达了人地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国内外主要地理刊物和有关文献,对2005年以前人地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反映了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趋势,我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将逐步更新,人地系统理论的不断提升,研究领域的应用性加强,研究的学科综合性日益显著。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地协调 文献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