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9)
2023(3846)
2022(3432)
2021(3313)
2020(3001)
2019(6997)
2018(7383)
2017(14756)
2016(8265)
2015(9702)
2014(9830)
2013(10182)
2012(9756)
2011(9125)
2010(9544)
2009(9286)
2008(9469)
2007(8599)
2006(8072)
2005(7238)
作者
(27333)
(22765)
(22305)
(21358)
(14294)
(10872)
(10432)
(8830)
(8494)
(8266)
(7845)
(7689)
(7317)
(7262)
(7044)
(6910)
(6831)
(6605)
(6575)
(6543)
(6027)
(5664)
(5589)
(5186)
(5132)
(5124)
(5121)
(5118)
(4766)
(4509)
学科
(35462)
经济(35427)
管理(23929)
(20726)
方法(16773)
(15763)
企业(15763)
数学(14994)
数学方法(14796)
中国(11616)
(10001)
(8373)
(8352)
(8162)
(7296)
资源(7051)
(6858)
银行(6839)
(6779)
贸易(6774)
环境(6704)
(6620)
(6594)
业经(6591)
农业(6315)
地方(5873)
(5743)
(5483)
金融(5482)
(5428)
机构
大学(135972)
学院(133264)
(53051)
经济(51807)
管理(49878)
研究(47341)
理学(42126)
理学院(41610)
管理学(40827)
管理学院(40589)
中国(36714)
科学(30477)
(30390)
(27055)
(25844)
研究所(23465)
(22718)
财经(21286)
中心(20395)
(20394)
北京(19857)
业大(19341)
(19097)
(19039)
师范(18854)
农业(18099)
(16681)
(16470)
经济学(15851)
财经大学(15660)
基金
项目(81601)
科学(62746)
研究(58909)
基金(57702)
(50809)
国家(50431)
科学基金(41228)
社会(35724)
社会科(33810)
社会科学(33793)
(31625)
基金项目(30494)
(27385)
教育(26768)
自然(26589)
自然科(25745)
自然科学(25730)
自然科学基金(25223)
编号(24727)
资助(24587)
成果(21351)
重点(18716)
(18630)
(17991)
课题(17193)
(15806)
科研(15503)
计划(15399)
教育部(15161)
创新(14952)
期刊
(60877)
经济(60877)
研究(40215)
中国(25314)
学报(21906)
科学(20285)
(19567)
(18673)
管理(17322)
大学(15411)
学学(14151)
农业(13722)
教育(13297)
(12366)
金融(12366)
技术(10801)
财经(10227)
业经(9952)
经济研究(9325)
资源(9076)
问题(9051)
(8740)
图书(8691)
理论(7453)
统计(7443)
(7386)
技术经济(7156)
(7079)
实践(6779)
(6779)
共检索到203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李红梅  
本文给出了西双版纳雾的类型特征、时空分布,描述了山区辐射雾和逆温暖带形成的机制、规律,及对某些气候要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山区雾及逆温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文杰  张克映  张光明  李红梅  段文平  
测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冠干季对雾露水的截留量及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 ,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 ,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加浓下沉而来。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 ,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夜间 ,各林冠层截留的雾露水总量可达 1 36mm ,其中最上层林冠截留 0 97mm(吸附水 0 4 5mm ,流落水 0 2 2mm) ,中间层林冠截留 0 4 0mm (吸附水 0 2 9mm ,流落水0 1 1mm) ,下层林冠截留 0 2 8mm ,(吸附水 0 2 3mm ,流落水 0 0 6mm)。林冠截留雾露水量的多少与最上层林冠处的风速、降温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李红梅  段文平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夜雨及雾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夜雨、雾雨的形成机制及其农业气候意义。结果表明,本区降水呈夜雨与昼雨相均衡的状况,夜雨率达545%~577%,尤其是雾季和干热季可分别达714%、706%。夜雨形成多是山风环流造成的地形雨,雨强小,雨时长,因而对作物的有效性高。夜间雾雨则在作物生态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部分缓解干旱季节作物需水的不足。因此,深入探讨夜雨和雾雨资源是制定有效防御干旱对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杰  李红梅  段文平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露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雾和逆温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露的农业气候意义。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露日数呈干季较多、雨季较少的分布特征;干季的露水对本地区热带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可部分缓解干季降雨的不足,避免或减弱冷冻害的发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向前  李思颖  王家金  陈啸云  梁名志  周玉忠  蒋会兵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磊  杨大荣  彭艳琼  魏作东  
榕属的4个亚属在西双版纳均有分布,目前已报道榕树69种、亚种和变种,占全国已报道榕树种类的69.4%,其中榕亚属23个种和变种:白肉榕亚属4个种:聚果榕亚属2种和变种;无花果亚属41个种、变种和亚种。在榕树隐头果内生活着种类专一的传粉榕小蜂和一些非传粉小蜂。西双版纳地区目前已分类鉴定29种榕树的30种传粉小蜂和170多种非传粉小蜂,其它榕树种类及其隐头果内的小蜂种类还未获得活体标本而没有确切的分类定名。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以及各种非传粉小蜂之间相互影响,并影响着榕树与传粉小蜂形成的共生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榕树隐头果内复杂的小蜂群落。对榕树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都集中在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维  萧自位  王小李  郑丽  朱兴正  高丽红  
根据不同龄级和大小的龙竹个体生物量数据,建立了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不同龄级龙竹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测定了龙竹单株各器官的含水率和林分的生物量,分析了3个不同林龄的人工龙竹林的生物量组成和分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龙竹不同器官的含水率均随林龄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茎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枝次之,而根的含水率变化幅度最小。龙竹林的生物量随林龄而迅速增长,4年生龙竹林的生物量(19905.6kg/hm2)分别为3年生和2年生龙竹林生物量的3.27倍和8.73倍。3个不同林龄的龙竹林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虽有所不同,但均以茎秆所占的比例最大(42.9%~49.4%),根次之(21.6%~24.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健  梁坤南  周再知  黄桂华  李碧均  马华明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柚木人工林立地类型,为西双版纳及其他类似地区的柚木人工林立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2~26年生的柚木人工林,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置51块样地,测定样地内柚木生长指标,记录地形因子,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土壤主要化学因子,以主成分分析划分土壤养分等级。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立地因子与样地林木生长量的关系。【结果】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密度和海拔等立地因子与优势木高生长拟合的数量化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865,达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密度、土壤质地、坡度以及8个土壤养分因子(PH值、交换酸含量、全K含量、全P含量、有效P含...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研究制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规划,层层分解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增加对“三农”投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了农业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萍  陈爱国  刘宏茂  
探讨轮歇农业的概念和特征,研究西双版纳轮歇农业的现状、类型,指出轮歇农业的生态后果,建议进一步加强轮歇农业及其替代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敏  李丽  李云仙  李雯雯  邓喜庆  刘洪江  代云川  张宇  
人象冲突的频繁发生,给西双版纳政府和村民带来极大不便。文章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风险区域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RStudio软件中fitdistrplus程序包对2011—2016年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补偿数据的分布进行拟合,从而厘定出不同风险区域的纯保费。结果表明:无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和高风险区域的单位纯保费合计分别为:1 718.33元、4 667.14元、7 578.624 5元、9 862.595元。文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缓解人象冲突的可行性措施,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肇事保费厘定上提供了较强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萧自位  王秀华  郑丽  王小李  高丽洪  唐建维  
根据4种不同胶林种植模式的样地调查资料,运用已有生物量模型和收获法获取生物量,分析了4种胶林种植模式的生物量组成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橡胶+茶和橡胶+咖啡和橡胶+多种植物模式的总生物量分别高于纯胶林69.636 t·hm-2、114.648 t·hm-2和81.924 t·hm-2。活植物体生物量是各胶林类型总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7.79%~98.76%;死植物体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24%~2.21%。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物量均存在"超产"现象(D>0),表明植物多样性对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产力存在正效应,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奇  吴怀栋  谭运洪  张教林  
【目的】揭示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雨林内木质藤本多样性特征,阐明木质藤本对热带季雨林共存树木的攀援方式,为研究木质藤本对热带森林更新、动态和碳固定等生态过程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参考巴拿马热带季雨林木质藤本普查规范,调查并鉴定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20 hm2动态监测大样地中500块20 m×20 m样地中胸径≥1 cm的木质藤本,分析其空间分布、多样性、丰富度、径级、攀援方式及其对共生树木的攀援状况。【结果】20 hm2大样地中胸径≥1 cm的木质藤本共有21 781株(包括分株),密度为1 089.1株·h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万鹏  
傣族干栏式建筑的保护对弘扬傣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指出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建筑保护的难点,并从各个不同方面对传统竹楼与新式现代“洋房”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提出其保护的五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