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0)
- 2023(7532)
- 2022(6772)
- 2021(6559)
- 2020(5436)
- 2019(12467)
- 2018(12542)
- 2017(25332)
- 2016(13922)
- 2015(15704)
- 2014(15870)
- 2013(15742)
- 2012(15248)
- 2011(14062)
- 2010(14775)
- 2009(14256)
- 2008(14302)
- 2007(13091)
- 2006(12369)
- 2005(11441)
- 学科
- 济(56852)
- 经济(56785)
- 管理(43231)
- 业(37679)
- 企(28513)
- 企业(28513)
- 方法(21263)
- 农(19750)
- 数学(18473)
- 数学方法(18119)
- 中国(17855)
- 环境(17206)
- 财(16101)
- 制(14059)
- 学(13751)
- 地方(13689)
- 贸(12870)
- 贸易(12863)
- 易(12533)
- 农业(12522)
- 业经(11813)
- 银(11671)
- 银行(11651)
- 行(11227)
- 策(11153)
- 划(10954)
- 融(10147)
- 金融(10146)
- 税(9679)
- 和(9592)
- 机构
- 学院(211194)
- 大学(210200)
- 济(88515)
- 经济(86452)
- 管理(77372)
- 研究(76831)
- 理学(64918)
- 理学院(64107)
- 管理学(62959)
- 管理学院(62567)
- 中国(60753)
- 科学(46408)
- 京(45851)
- 财(45420)
- 所(40605)
- 研究所(36203)
- 农(35008)
- 中心(34524)
- 财经(34495)
- 江(33797)
- 经(30882)
- 北京(30185)
- 范(29830)
- 师范(29620)
- 业大(28387)
- 州(27467)
- 院(27360)
- 农业(26985)
- 经济学(26630)
- 财经大学(25071)
- 基金
- 项目(127834)
- 科学(99916)
- 研究(96097)
- 基金(91684)
- 家(79744)
- 国家(79084)
- 科学基金(65840)
- 社会(60108)
- 社会科(56837)
- 社会科学(56821)
- 省(49102)
- 基金项目(47762)
- 教育(43262)
- 划(42442)
- 自然(41294)
- 自然科(40101)
- 自然科学(40084)
- 编号(39617)
- 自然科学基金(39306)
- 资助(38583)
- 成果(34666)
- 重点(29368)
- 发(29181)
- 部(28855)
- 课题(28343)
- 创(25444)
- 性(24921)
- 国家社会(24331)
- 教育部(24248)
- 科研(24003)
共检索到336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钢,李静,赵景柱
本文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角度,分析了制约西北地区发展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和干旱、生态资源安全、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生态系统退化、点面源环境污染、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等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着重探讨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及荒漠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及恢复措施。其目的是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环境问题 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世琦 杨改河 尚爱军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及其严重退化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十分迫切。建设和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五种基本思路是 :应用熵理论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生物哲学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物质投入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应用先进技术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社会进步和持续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这些基本思路是研究和探讨西北地区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核心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 基本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乔远 杨欢 雒金麟 汪思娴 梁蓝月 陈新平 张务帅
目的】明确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西北地区六省或自治区(新疆、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甘肃)15年间(2004—2018年)玉米生产的投入(肥料、农药、柴油、地膜、种子及人工)与生态环境风险(温室气体排放、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及人体毒性)进行评价,定量化该地区单位面积(hm~2)玉米生产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较高,15年间平均肥料投入为233.1 kg N·hm~(-2),106.3 kg P_2O_5·hm~(-2)和23.3 kg K_2O·hm~(-2),农药、柴油、地膜、种子、人工投入量分别为6.5 kg·hm~(-2)、93.2 L·hm~(-2)、13.7 kg·hm~(-2)、38.8 kg·hm~(-2)和120.1 h·hm~(-2)。玉米平均产量为7.9 t·hm~(-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 188 kg CO_2 eq·hm~(-2),土壤酸化潜值为155.3 kg SO_2-eq·hm~(-2),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为52.6 kg PO_4-eq·hm~(-2),人体毒性为2.9 kg 1,4-DCB-eq·hm~(-2)。相较于2004年,2018年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种植面积和玉米单产分别增加了79%和26.9%;投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单位面积投入量分别增加9.2%、52.7%和203.7%,农药、柴油、地膜的单位面积用量分别增加了303%、143%和108%,而种子和人工的单位面积投入量则分别降低了38.6%和50.8%。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生态环境风险则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土壤酸化潜值、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以及人体毒性分别增加了13.6%、15.8%、2.6%和302.5%。西北地区玉米生产15年间单位面积氮肥投入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年份均为2016年,最低均为2007年。西北地区不同省份玉米生产单位面积的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甘肃的氮肥、地膜和人工单位面积投入量最高,3种投入的最低省区分别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新疆的磷肥和柴油投入量最高,最低均为陕西;山西的钾肥投入量最高,最低为新疆;农药和种子的投入量最高分别为宁夏和新疆,最低均为山西,玉米的种植面积与单产最高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和新疆,最低的分别为宁夏和陕西。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土壤酸化潜值均为甘肃最高,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为陕西最高,人体毒性为宁夏最高,均为山西最低;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量与生态环境风险综合值最高的省区为宁夏,山西为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综合生态环境风险最低的省份。【结论】西北地区玉米生产呈现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其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2004—2018年,西北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单产、投入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风险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未来玉米生产布局可考虑向高产和低环境风险的省份倾斜,在实现高产的同时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庆礼 邓红兵
本文在分析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及自然状况的基础上 ,着重从资源与环境方面指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环境策略。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问题与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从生态景观、自然资源、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畜数量、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土壤侵蚀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特征,探讨了缓解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生态贫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贫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杨芳
基于2005-2013年西北四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西北四省(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特征,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西北四省(区)均进入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阶段,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上呈现出互补互适的特征;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西北地区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在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中,生态环境的作用大于城镇化,影响较显著的子系统依次是生态水平、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生态响应。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西北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立志 马洪建
维护生态安全是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然而,目前西北地区生态安全还面临着城镇化建设可能加深能源危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引发环境风险以及西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商和游客的不当行为易导致资源高耗、环境破坏加剧等现实困境。因此,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有效遏制环境恶化、有选择性承接转移项目,严格转移环保要求,降低环境风险、强化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游客三主体的环保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安全 现实困境 应对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民
本文在界定农业生态力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自然环境劣势对生态力的影响。探讨了水土保持对恢复农业生态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恢复农业生态力的关键因素在于科学地使用土地资源和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农业生态力 恢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立志 马洪建
维护生态安全是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然而,目前西北地区生态安全还面临着城镇化建设可能加深能源危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引发环境风险以及西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商和游客的不当行为易导致资源高耗、环境破坏加剧等现实困境。因此,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有效遏制环境恶化、有选择性承接转移项目,严格转移环保要求,降低环境风险、强化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游客三主体的环保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安全 现实困境 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爱胜 李锋瑞 康玲芬
西北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节水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建设节水性社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流域管理为主体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加强工业"三废"治理,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工业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文杰
森林问题的根本是森林培育问题,而森林培育的动力和源泉是森林培育主体的积极性。本文结合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森林培育的激励机制体系。本研究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持和提高该地区森林培育积极性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森林培育 激励机制 市场 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闵庆文
本文首先从水资源的数量、区域分布、水旱灾害、可达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等角度 ,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现状 ,然后辨识了影响该地区水资源安全的几对矛盾 ,包括水量短缺与用水浪费之间的矛盾、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上游用水与中下游用水之间的矛盾等 ,最后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对策 ,包括 :①普及水资源安全忧患意识 ,增强节水观念 ;②引入生态系统管理思想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合理使用 ;③保证生态用水 ,并根据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向辉 卜风贤
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水资源极度缺乏,农业生产受干旱威胁日益加深,发展减灾农业是当务之急。在发展减灾农业的方式上,要突出重点,以抗旱防灾为主,又要根据不同区域灾害特征,探索发展特色减灾模式。文章针对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减灾农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减灾农业 发展方式 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岚
一、环境问题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这是对人类环境的特征和范围的明确具体的界定。环境问题,就是指这些人类生存和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