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0)
- 2023(15590)
- 2022(13321)
- 2021(12358)
- 2020(10605)
- 2019(24008)
- 2018(24177)
- 2017(46962)
- 2016(25432)
- 2015(28705)
- 2014(28794)
- 2013(28752)
- 2012(26359)
- 2011(23605)
- 2010(23844)
- 2009(22592)
- 2008(22584)
- 2007(20390)
- 2006(18534)
- 2005(16675)
- 学科
- 济(107178)
- 经济(107013)
- 业(99155)
- 管理(92243)
- 企(88231)
- 企业(88231)
- 方法(48108)
- 数学(38349)
- 数学方法(37984)
- 财(35038)
- 农(33264)
- 业经(32474)
- 中国(28032)
- 制(26127)
- 务(24336)
- 财务(24256)
- 财务管理(24221)
- 技术(23330)
- 企业财务(22963)
- 农业(22825)
- 理论(19626)
- 和(19570)
- 贸(19395)
- 贸易(19383)
- 易(18882)
- 学(18746)
- 体(18621)
- 划(18283)
- 地方(18154)
- 银(17582)
- 机构
- 学院(376359)
- 大学(374848)
- 济(154505)
- 管理(153530)
- 经济(151229)
- 理学(131646)
- 理学院(130316)
- 管理学(128514)
- 管理学院(127819)
- 研究(120049)
- 中国(93230)
- 京(80362)
- 财(76124)
- 科学(71128)
- 财经(59923)
- 所(59809)
- 农(58746)
- 江(56426)
- 经(54236)
- 中心(54110)
- 研究所(53485)
- 业大(53484)
- 北京(51154)
- 范(46109)
- 农业(45877)
- 经济学(45815)
- 师范(45733)
- 州(45215)
- 财经大学(44226)
- 院(43261)
- 基金
- 项目(243722)
- 科学(192624)
- 研究(183008)
- 基金(177083)
- 家(151957)
- 国家(150619)
- 科学基金(130834)
- 社会(115636)
- 社会科(109586)
- 社会科学(109559)
- 省(95050)
- 基金项目(94110)
- 自然(83630)
- 教育(82979)
- 自然科(81623)
- 自然科学(81605)
- 自然科学基金(80182)
- 划(78610)
- 编号(75493)
- 资助(72357)
- 成果(61322)
- 部(54351)
- 重点(53487)
- 创(52895)
- 发(51511)
- 课题(51083)
- 制(48769)
- 创新(48756)
- 国家社会(47110)
- 项目编号(47057)
- 期刊
- 济(177658)
- 经济(177658)
- 研究(115382)
- 中国(71028)
- 管理(61651)
- 财(60985)
- 农(54934)
- 学报(52793)
- 科学(50712)
- 大学(41138)
- 教育(39095)
- 学学(38776)
- 农业(38069)
- 技术(35503)
- 融(34953)
- 金融(34953)
- 业经(30684)
- 财经(30019)
- 经济研究(27149)
- 经(25626)
- 问题(23422)
- 技术经济(21236)
- 业(21009)
- 理论(19143)
- 现代(18839)
- 科技(18303)
- 贸(17719)
- 商业(17681)
- 图书(17247)
- 实践(17212)
共检索到564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冯梅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决定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本文通过对1996—200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技术进步路径、工业化模式以及制度变迁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指出现阶段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贡献率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实现全球范围内要素的重组、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重点技术的突破。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进步 工业化 制度变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超凡 王赟
本文首先通过GL法与AR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品质垂直型、低品质垂直型、水平型三种产业内贸易形态进行划分,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依然以低品质垂直型贸易类型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后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和脉冲函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向显著,但行业间存在差距,且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潘江玲
本文基于1998-2009年两位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数据和拓展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考察了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既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技术进步的长期因素;另一方面,短期内技术进步诱发了装备制造业的集聚,但长期内二者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一结果不仅拓展了产业集聚的成因,也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迪
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楚明钦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从16个国家的进口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等中间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中国可获得全球高级要素资源,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在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中,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显著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效率,但物流服务业大幅度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效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技术进步 装备制造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文章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时代来临为现实背景,在分析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国内及国际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面板和VAR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内外部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效应中,装备制造业收入及能耗效率指标与技术水平呈现双向正面影响,利润与技术水平为单向正面,就业与技术水平为双向负面;外部效应中,装备制造业引进外资质量与技术水平呈现双向正面影响,国际分工程度与技术水平为单向正面,贸易竞争力与技术水平为双向负面。因此为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国内应加大投入,提高生产率;国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桂元 王莉莉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晓华 田晓芳
本文将整个工业分为装备制造和非装备制造两类部门,把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纳入非装备制造部门的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两部门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其他工业部门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2000—2007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对非装备制造部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的结论,不同区域分组的估计结果说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非装备制造部门的设备更新速度对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溢出效应 两部门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技术进步通常耦合于资本与劳动的累积过程,并对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产生差异化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不仅取决于内生因素,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就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不同,正式环境规制会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则会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科技、产业和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慧燕
本文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工序分工模式下,中国制造业会出现有偏向性的技术进步。随着工序分工参与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会越偏向于人力资本方向。有形资本相对报酬越高,行业技术密集度越高,技术进步越偏向于有形资本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亚男 余东华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剖析,探究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理,并提出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与合理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有偏技术进步及要素配置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要素配置效应。结果表明,由于装备制造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且增长滞缓,要素效率与要素禀赋结构方向不一致,造成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要素配置结构均存在部分效率损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强研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要素效率增长率,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水平是实现效率驱动增长的根本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永达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采用1987-2006年的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推断出制造业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建立制造业技术进步与R&D投入、技术引进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观测出我国制造业的TFP正在逐年增加,即制造业技术进步在不断提升;R&D投入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制造业 TFP R&D投入 技术引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曾国彪 刘书祥
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就业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正相关。从行业内部看,中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促进了就业需求,而高中技术行业,行业垄断程度高,技术变化增长明显,但是技术效率低下,不利于改善这些行业就业吸纳能力。
关键词: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就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启斐 刘志彪
本文构建了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多边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一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的作用。模型结论显示,只有当母国制造业生产率达到一定的阈值之后,生产性服务业进口才能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随后,本文利用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可以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细分行业研究表明,金融服务进口贸易、研发服务进口贸易和商业服务进口贸易都可以促进制造业的生产率的提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进口 全要素生产率 系统GM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