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4)
- 2023(15307)
- 2022(12927)
- 2021(11725)
- 2020(10270)
- 2019(23444)
- 2018(23354)
- 2017(46171)
- 2016(25078)
- 2015(28221)
- 2014(28320)
- 2013(28291)
- 2012(26330)
- 2011(23571)
- 2010(23934)
- 2009(23080)
- 2008(23183)
- 2007(21141)
- 2006(18872)
- 2005(17420)
- 学科
- 济(109910)
- 经济(109749)
- 业(96127)
- 管理(87586)
- 企(83899)
- 企业(83899)
- 方法(49121)
- 数学(39580)
- 数学方法(39276)
- 财(37241)
- 农(34831)
- 业经(31801)
- 中国(28271)
- 制(27157)
- 务(24917)
- 财务(24876)
- 财务管理(24826)
- 农业(23910)
- 企业财务(23482)
- 贸(22068)
- 贸易(22058)
- 易(21496)
- 技术(19896)
- 银(19152)
- 体(19129)
- 银行(19107)
- 和(18877)
- 地方(18662)
- 理论(18284)
- 行(18218)
- 机构
- 学院(371537)
- 大学(369385)
- 济(161717)
- 经济(158569)
- 管理(145355)
- 理学(124098)
- 理学院(122850)
- 管理学(121240)
- 研究(121128)
- 管理学院(120550)
- 中国(96213)
- 财(80781)
- 京(76959)
- 科学(69565)
- 农(63142)
- 财经(62995)
- 所(61371)
- 江(57534)
- 经(56930)
- 中心(55875)
- 研究所(54650)
- 业大(52554)
- 经济学(50045)
- 农业(49637)
- 北京(48470)
- 财经大学(46376)
- 经济学院(45513)
- 州(44991)
- 范(44307)
- 师范(43903)
- 基金
- 项目(232904)
- 科学(184599)
- 研究(173510)
- 基金(170378)
- 家(146481)
- 国家(145181)
- 科学基金(125336)
- 社会(112511)
- 社会科(106761)
- 社会科学(106730)
- 省(90876)
- 基金项目(90203)
- 教育(79402)
- 自然(78670)
- 自然科(76807)
- 自然科学(76785)
- 划(75654)
- 自然科学基金(75512)
- 编号(70199)
- 资助(68960)
- 成果(57785)
- 部(53169)
- 重点(52225)
- 创(50982)
- 发(50411)
- 课题(47892)
- 制(47835)
- 创新(46990)
- 国家社会(46720)
- 业(46477)
- 期刊
- 济(185179)
- 经济(185179)
- 研究(113563)
- 中国(71164)
- 财(66826)
- 农(58835)
- 管理(56932)
- 学报(52391)
- 科学(49774)
- 大学(40643)
- 农业(39631)
- 融(38717)
- 金融(38717)
- 学学(38491)
- 教育(33888)
- 财经(32174)
- 技术(32065)
- 业经(31231)
- 经济研究(29226)
- 经(27730)
- 问题(25356)
- 业(22770)
- 贸(21814)
- 技术经济(20702)
- 国际(19410)
- 财会(18377)
- 商业(18242)
- 世界(18038)
- 现代(17935)
- 理论(17620)
共检索到565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会政 朱光
装备制造业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高低不仅决定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分配,还关系到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运用部门层面的总贸易流分解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WIOT及SEA数据,从产品内分工下的真实获益额、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出口中高技术劳动力的增加值率等多个维度实证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中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但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更多担任的是中间品使用者的角色。从创造增加值的要素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艺毛 李春艳 杨文爽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利用WIOD数据库国际投入产出表以及黑田法,分解了2000-2016年我国多部门贸易流量,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及位置,真实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以及产业升级现状及趋势。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制造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劳动比较优势生存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出口获利能力有待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效果逐步凸显。随着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高,出口对外依存度降低,增值能力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较好,显示出获利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攀升的良好态势。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效果甚微,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生存空间较为狭窄,面临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风险。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国际分工地位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尚涛
本文以电子和服装类产业为例分析了不同驱动机制价值链条中我国增加值贸易与国际分工地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分割程度很高的电子和服装产业是我国最大的增加值贸易部门,但在增加值分解上存在差异:生产者驱动型的电子产业价值链中,增加值与总值贸易的背离更为显著,链条的境外成分与国内回流成分更高;国际分工地位的分析表明,二者都显示出很高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但在购买者驱动的服装类部门,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更高且稳定,而生产者驱动的电子产业分工地位较低且不断下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丹青 于津平
利用拓展的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制造业1995—2011年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扭曲确实存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和贸易伙伴国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是有效降低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作为重要的中间品,服务投入已经成为影响制造业分工地位的重要因素。基于出口增加值视角,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并考察了内涵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尽管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中内涵服务总额处于增长态势,但占比在金融危机以后出现了下降,且大大低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要素投入服务化趋势还没有充分显现;(2)内涵服务占比上升在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提高,且主要是通过内涵本国服务发挥作用;(3)进一步细分研究发现,中间产品内涵服务和来源于OECD国家的内涵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内涵服务占比较低是"中国制造"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重要原因。未来需要加快国内服务业改革开放和高端服务"引进来",为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内涵服务 出口增加值 制造业 分工地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利用WIOD最新数据,对中日制造业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明显高于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中的DVA比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对日本出口最终品,垂直专业化(VS)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中间品比重呈小幅下滑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出口国外增加值(FVA_INT)比重明显低于日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更加依赖最终品出口,增加值出口(VAX_F)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珍珍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现有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决定因素。然后,基于1998~2005年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数据,采用Panel Data实证分析了价值链分工中的利益分配及其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后得出,价值链分工比规模经济更能提高行业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使一国或某一行业获得更多利益。但是,不同行业在参与价值链分工中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资本密集型行业由于其资产专用性强,使得其在参与价值链分工过程中工业增加值提高的幅度较大。加工贸易作为我国介入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式,应该致力于提高要素资产专用性和优化要素结构,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增强产业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叶 郝雄磊
文章按照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从部门增加值和最终产品双向分解生产活动,综合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参与跨国生产的特征和演变过程。结果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生产和整合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利用国内外生产要素水平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后向参与度都表现出先增后减趋势,低附加值生产活动减少,高附加值生产能力增强,且对国外生产要素依赖程度降低。
关键词:
价值增值 双向分解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朱光
利用基于产业前向联系的增加值出口比率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两个指标构建了新型的国际分工地位指数,比较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分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并运用SDA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装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差距的来源。研究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分工地位与美、日、德3国有较大差距,技术差距是主要差距来源。中国应以重点研发燃气轮机、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及零附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通用机械和专用机械制造部门"走出去",支持发展带动作用较强的汽车制造部门等为抓手,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之杰 赵桐
利用2016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制造业整体及按要素禀赋区分的制造业行业R&D投入绩效的演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制造业R&D强度呈现阶段性特征,R&D经费投入和行业增加值变化主导了R&D要素投入绩效的变化。随着要素禀赋向技术密集方向演进,R&D经费投入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有促进作用;增加值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为提高中国制造业R&D投入绩效,R&D投入比较优势要向质量提高方向转型。
关键词:
制造业 R&D投入绩效 增加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贸易增加值核算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借鉴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了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出口中的贸易增加值规模及增值率,并进行跨国跨行业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核算方法夸大了中国的出口规模,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和资源充裕的国家出口中的增值率较高,跨行业比较来看,传统的高科技行业出口中的增值率反而比其他行业要低。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增加值 跨国 跨行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和后向的分解后发现,中国依旧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也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依旧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