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0)
2023(11651)
2022(9675)
2021(8726)
2020(7587)
2019(17075)
2018(17208)
2017(33891)
2016(18348)
2015(20407)
2014(20514)
2013(20431)
2012(18637)
2011(16716)
2010(17334)
2009(17051)
2008(17044)
2007(15469)
2006(14018)
2005(13053)
作者
(52717)
(43970)
(43724)
(41549)
(28124)
(20607)
(19745)
(16901)
(16448)
(15771)
(14956)
(14619)
(14154)
(13952)
(13497)
(13391)
(12977)
(12635)
(12625)
(12512)
(10883)
(10691)
(10681)
(10038)
(9842)
(9798)
(9792)
(9722)
(8687)
(8459)
学科
(86677)
经济(86539)
(83238)
(75776)
企业(75776)
管理(74493)
方法(38839)
数学(30903)
数学方法(30522)
(29462)
业经(27850)
(26304)
中国(24107)
(22261)
(20959)
财务(20928)
财务管理(20900)
企业财务(19779)
农业(18372)
技术(17321)
(16048)
(15667)
(15094)
(14913)
理论(14779)
(14048)
贸易(14038)
体制(13938)
(13699)
银行(13692)
机构
学院(277356)
大学(273409)
(121445)
经济(119033)
管理(114264)
理学(97928)
理学院(96989)
管理学(95537)
管理学院(95025)
研究(85387)
中国(69454)
(61396)
(57354)
财经(47980)
科学(47837)
(43358)
(42257)
(41655)
(41044)
中心(38947)
经济学(37055)
研究所(36673)
业大(36638)
北京(36094)
财经大学(35340)
经济学院(33490)
(33399)
商学(32105)
农业(31937)
商学院(31812)
基金
项目(173512)
科学(140310)
基金(129567)
研究(128907)
(110200)
国家(109252)
科学基金(97065)
社会(85979)
社会科(81695)
社会科学(81676)
基金项目(68458)
(67535)
自然(61791)
自然科(60430)
自然科学(60418)
自然科学基金(59375)
教育(58288)
(55409)
资助(52795)
编号(51095)
成果(40753)
(39318)
(39021)
重点(38080)
(37946)
(36716)
(36440)
国家社会(35752)
创新(35651)
课题(34856)
期刊
(140007)
经济(140007)
研究(85474)
中国(50540)
(50242)
管理(47967)
(38757)
科学(34686)
学报(32651)
(28205)
金融(28205)
大学(26640)
农业(26273)
学学(25483)
技术(25394)
业经(24420)
财经(24414)
经济研究(21546)
(20979)
教育(20957)
问题(20565)
技术经济(16593)
(15334)
现代(15202)
统计(14769)
(14554)
(14075)
商业(14034)
财会(13722)
理论(13137)
共检索到419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申红艳   滕飞   宋金平  
在界定衰退型制造业城市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分步筛选”和“指标+权重”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2001—2016年我国衰退型制造业城市进行了识别,并对我国衰退型制造业城市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共有46个制造业城市呈现出衰退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我国衰退型制造业城市主要集聚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甘肃、宁夏)。分阶段对比衰退型制造业城市演变历程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衰退型制造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但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分化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申红艳   滕飞   宋金平  
在界定衰退型制造业城市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分步筛选”和“指标+权重”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2001—2016年我国衰退型制造业城市进行了识别,并对我国衰退型制造业城市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共有46个制造业城市呈现出衰退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我国衰退型制造业城市主要集聚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甘肃、宁夏)。分阶段对比衰退型制造业城市演变历程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衰退型制造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但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分化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志彪  
我国经济学界对制造业发展的研究偏好宏观经济的总量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在过渡经济时期的买方市场条件下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揭示我国制造业发生大面积衰退的本质原因。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衰退的原因,还应该从企业的产业选择和投资机制、进入和退出、行政垄断和用户垄断、价格预期等微观经济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云  
制造精神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灵魂;投机炒作盛行与制造精神衰退互为因果;传统价值观解体导致青年学子远离工厂、逃离工科;重塑中国制造精神的希望何在?制造精神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灵魂人们不论从事何种行业、职业,都需要具有与该行业、职业特点相符的行业精神或职业精神,如作为军人得有尚武精神、作为科学家得有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米尔  高喆  
一、引言 新兴产业的成长与衰退产业的转型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部分,没有衰退产业的转型,新兴产业也难以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现象,衰退产业的转型问题更为突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段海艳  李一凡  
以我国2008~2018年间经历了业绩衰退并成功逆转的96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fsQCA方法,探讨衰退程度、组织冗余、紧缩开支、提高资产周转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加大技术创新这6个前因条件构成的不同组态对衰退企业快速逆转与非快速逆转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重度衰退企业,重度衰退企业实现快速逆转的可能性较大,帮助高管意识到衰退并积极应对衰退,是衰退企业实现快速逆转的第一步;紧缩开支和提升资产周转率等效率导向的紧缩战略,以及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主的复苏战略,均有利于衰退企业的快速逆转,但后者的顺利实施还取决于企业组织冗余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并不总是有利的,只有在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前提下加大技术创新,才有利于衰退企业快速逆转。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梅林海  张永艳  
转入衰退的新创企业能否通过创新活动实现自救和逆转,不同市场结构下创新活动对新创企业衰退逆转行为的影响是否相同,是产业经济学有待深入研究解答的问题。基于前人理论,以广东省制造业新创企业为例,利用2004-2011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研究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不同市场结构下新创企业转入衰退情景时的创新活动与逆转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创新投入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逆转的可能性,创新产出则会有效促进衰退中的新创企业恢复到原来的资产回报率水平,而衰退中企业过多的富余资源反而不利于企业的逆转。因此,处在衰退情景中的新创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东  
近年来,台湾制造业处于持续的衰退中,不仅传统产业一蹶不振,高科技产业更是面临着空前的冲击。台湾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衰退与技术创新、制造业结构、产业关联度和产品出口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台湾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应走研发与行销并举之路,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此外,两岸产业应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分工。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田中景  高鹤  谷口洋志  
在平成时代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日本在世界上最先由人口红利社会转入人口负债社会。人口负债已经给日本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衰退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但人口负债无论从供给方面还是从需求方面都对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这无疑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了前车之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淼,丁四保  
文章认为资源型城市衰退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源枯竭,而是体制方面对其不公平待遇的必然结果。资源型城市在我国体制变迁的三个阶段中,由于缺失了"过渡阶段",而缺乏地区的原始资本积累。因此,改变资源型城市衰退局面的办法也要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入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跃伟  
系统研究装备制造业的演化,可以明确我国装备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有的放矢地提出发展对策,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Logistic方程建立模拟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长的演化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数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历史数据,利用该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过程进行了拟合分析,并进行了趋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基本上均处于线性起步期,此阶段应重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发展装备制造业生产型服务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特征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很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并且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下降;新进入企业是各年份企业的主要构成来源,但新进入企业的持续期较短,同时进入与退出企业的规模均相对较小。在平均生产率的排序关系上,进入企业明显高于退出企业,但两者的生产率均低于存活企业;同时,新进入企业的存活概率随着进入年限的增长而下降,初始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越不容易退出市场。实证研究还表明,存在显著的市场选择效应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新企业在进入之后通过学习效应实现了自身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岳文  
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基于最新的MP分解方法,从企业进入退出视角探讨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的动态演化,详细分析了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总体来看,样本期内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源于存续企业的贡献,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的提升贡献为负,新进入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贡献则有正有负。进一步分行业、分地区、分所有制类型来考察总体加成率的变动时发现,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瑞东  江曼琦  
研究城市内部产业空间演化及其动因机制对优化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北京市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大城市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发现其分布集聚明显、受开发区政策影响较大、有适宜的人口分布区间,演化过程有较强的路径与地理依赖特征。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对产业演化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多样化经济带来的雅各布斯外部性,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受专业化产生的马歇尔外部性影响更大;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阻碍产业向城市中心集聚;地区创新能力和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演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