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7)
- 2023(6804)
- 2022(5677)
- 2021(5328)
- 2020(4432)
- 2019(9914)
- 2018(9933)
- 2017(19560)
- 2016(10660)
- 2015(12174)
- 2014(12436)
- 2013(12240)
- 2012(11430)
- 2011(10367)
- 2010(10718)
- 2009(10473)
- 2008(10403)
- 2007(9474)
- 2006(8699)
- 2005(8239)
- 学科
- 济(40960)
- 经济(40879)
- 管理(37206)
- 业(31863)
- 企(26460)
- 企业(26460)
- 方法(16876)
- 制(15739)
- 数学(14821)
- 财(14679)
- 数学方法(14667)
- 中国(14532)
- 农(11778)
- 体(10348)
- 银(9977)
- 银行(9966)
- 业经(9922)
- 行(9570)
- 贸(8874)
- 贸易(8867)
- 体制(8827)
- 易(8736)
- 融(8220)
- 金融(8218)
- 务(8208)
- 财务(8185)
- 财务管理(8158)
- 企业财务(7717)
- 税(7444)
- 度(7298)
- 机构
- 大学(162467)
- 学院(161112)
- 济(68759)
- 经济(67234)
- 管理(59732)
- 研究(52393)
- 理学(50504)
- 理学院(49982)
- 管理学(49267)
- 管理学院(48960)
- 中国(42300)
- 财(38320)
- 京(34126)
- 财经(29100)
- 科学(28079)
- 经(26191)
- 所(25720)
- 江(24596)
- 中心(23672)
- 研究所(22463)
- 北京(22054)
- 经济学(21963)
- 财经大学(21541)
- 农(21283)
- 业大(20054)
- 范(19848)
- 经济学院(19770)
- 师范(19642)
- 州(19380)
- 院(19179)
- 基金
- 项目(97239)
- 科学(76446)
- 研究(74623)
- 基金(70579)
- 家(60177)
- 国家(59685)
- 科学基金(50788)
- 社会(48404)
- 社会科(45875)
- 社会科学(45867)
- 省(36757)
- 基金项目(36630)
- 教育(35116)
- 划(31097)
- 编号(30487)
- 自然(30242)
- 自然科(29463)
- 自然科学(29455)
- 自然科学基金(28923)
- 资助(28657)
- 成果(26554)
- 制(24473)
- 部(22899)
- 重点(21935)
- 课题(21784)
- 发(20438)
- 国家社会(20294)
- 创(20138)
- 教育部(20112)
- 性(19820)
共检索到252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志宏
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和推行,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责任追究机制存在的行政问责制,其主体应仅限于行政系统内部,客体应限于政府主要负责人,范围应重点放在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的重大安全事故或者社会民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程序应仅限于行政机关内部的责任追究程序,内容应主要是指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后果不应是责任人承担责任的终结而应当是追究其他法律责任的开始。也只有建立此严格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制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绝不能误认为行政问责制是包罗万象的责任综合体,更不能把行政问责制简化为引咎辞职。
关键词:
问责制 行政问责制 责任政府 引咎辞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孜予 姜雪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及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作为敦促行政官员依法办事、提升政府权威与公信力以及回应社会舆论社情的重要方式,行政问责业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方式。但不可否认,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日渐暴露出种种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问责立法缺失、行政问责程序不规范、问责要素内涵界定模糊以及问责文化乏力等方面。文章基于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样态,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就明确问责要素、推进问责立法进程、规范行政问责程序以及提升问责意识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行政责任 问责制度 问题 完善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晓姝
推行行政问责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我国行政问责制度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在制度建设和实践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对此,文章在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行政问责制 发展探索 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荣
有别于美国社区学院以制度性利益与市场机制驱动的自主变革的转型逻辑,我国本科高校的转型则受到行政管控制度逻辑的支配。以计划、指标、项目乃至指令的方式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能够实现高校转型的"运动式治理",彰显"国家视角"的超强合法性及其资源配置与动员能力。然而,行政管控的制度逻辑往往忽视高校的自主性与差异性以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全局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建构以国家制度能力培育为前提,以制度性利益为核心,以复合共治的网络治理为权力结构,以高等教育与经济松散耦合关系为理想状态,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方法论的本科高校自主变革的制度逻辑,是我国本科高校转型的应然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乔坤元
引言和文献综述商业银行的绩效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它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似乎在"各司其职"——它们的目标有所不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上的考虑,受到更多行政力量的干预,比如起初承接的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另外,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扮演着经理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阮少凯 张俊胡杰
随着近年来证券发行注册制、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制度等改革的推进,预计未来证券欺诈救济案件数量和求偿金额将显著增长。考虑到上市公司偿付能力的分化和司法资源的有限性,投资者可能面临救济不足的局面。为此,有必要构建符合中国证券市场运行实际和治理需要的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我国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的制度建构应遵循下列逻辑:一是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二是防范证券市场相关主体的道德风险;三是节省司法资源,弥补司法救济的不足。在资金来源方面,可考虑在创设基础配置方案的前提下,因时制宜地制定多元资金筹集方案,并根据资金偿付的优先顺序,设立统筹账户和个案账户;在赔付范围方面,在证券虚假陈述类案件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将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赔付范围扩大至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类案件;在赔付标准方面,对不同类别投资者的赔付数额进行限制,以防止道德风险;在设置模式方面,可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法人组织形式,同时赋予投资者赔偿基金一定的监管职能,促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投资者保护之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银生 吴志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树荣 景丽娟
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宅基地资格权的界定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应将宅基地资格权定义为现行农户手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将农户转让给第三方的权利定义为宅基地经营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应重点关注"确权公平、还权赋能、产权清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合文
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行政化的宏观制度表现为一种干预主义,标志是政府和高校之间形成了"行政文化",以及高校实质性办学自主权受到干预。解除管制是在新自由主义、新公共管理理念下对政府干预主义的一种回应,但不是解决行政化的正确选择。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选择是要建立一种管制治理模式,正确区分政府与高校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契约管理、增强管制透明度和政策回应性等对政府干预行为进行限制,对市场力量进行引导,对高校行为进行约束。从干预主义到管制治理的改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稳步推进。
关键词:
干预主义 管制治理 去行政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荣成
基于制度逻辑及其整合机制的分析,结合企业管理之道、体、术,中国式管理体现出三大特点:基本逻辑上,经济逻辑—政治逻辑—技术逻辑是基本;中西规则上,中西合璧、中魂西制、中主西辅、中实西形是事实;三层共振上,与高层、中层、低层分别形成思维共振、行为共振、利益共振。
关键词:
中国式管理 中魂西制 制度逻辑 三层共振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宗劲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是各利益主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演化过程。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诸多限制条件下的次优选择。要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成熟完善,政府应该利用其在资源配置权利上的优势地位,安排相关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及进程,从而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蓓文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横向的国际比较、理论内涵的新变化、“双循环”下的典型特征、自贸试验区探索的创新实践以及“一带一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协同发展六个方面,剖析中国从历史到现状、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中国问题与全球经济治理相互关系的逻辑演进,提出中国以制度型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的六大逻辑: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的历史逻辑,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到开放政策实践的比较逻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型开放内涵变化的理论逻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型开放典型特征的现实逻辑,自贸试验区探索与制度型开放创新实践的中国逻辑,“一带一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协同发展的全球逻辑。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伍开群 欧世平
根据TCE和GHM理论,应该将农场所有权界定给专用性资产投资人,以监督其他契约方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应该选择资本农场。然而,资本农场无法准确计量雇佣劳动边际贡献,具有较高雇佣交易成本。依据Hansmann企业所有权理论,资本农场制度成本较高而制度效率较低。因此,按照效率原则,应该淘汰资本农场。现实中,资本市场处于求大于供非出清状态,而劳动市场处于供大于求非出清状态,造成农场更加依赖于资本而非劳动。根据卢周来讨价还价模型,相对劳动,资本具有较高讨价还价能力,从而拥有农场所有权。因此,存在一定数量资本农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志敏
当前我国大学的治理改革即将迎来一个改革目标渐逐清晰状态下的制度快速供给期。为了避免改革被碎片化、表象化等风险,有必要围绕新格局下出现的大学治理难题寻找制度供给背后的逻辑,从而找到能为大学治理改革实践提供建设性制度力量的"抓手"。本文尝试建构一种以大学四个基本权力主体为分析工具的解释框架,探讨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勾勒出新格局下我国大学治理改革的制度供给逻辑。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制度供给 主体 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