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1)
2023(16565)
2022(14145)
2021(13235)
2020(11344)
2019(25893)
2018(25711)
2017(50455)
2016(27293)
2015(30677)
2014(30748)
2013(30288)
2012(28545)
2011(25952)
2010(26231)
2009(24596)
2008(24372)
2007(21740)
2006(19106)
2005(17552)
作者
(79613)
(66605)
(66446)
(63577)
(42684)
(32013)
(30407)
(25859)
(25249)
(24022)
(22641)
(22413)
(21372)
(21160)
(20827)
(20715)
(19892)
(19664)
(19416)
(19251)
(16850)
(16411)
(16199)
(15365)
(15220)
(14977)
(14787)
(14470)
(13513)
(13241)
学科
(125643)
经济(125515)
管理(78080)
(73794)
(59681)
企业(59681)
方法(53581)
数学(47595)
数学方法(47014)
中国(31267)
(30965)
(30949)
(27583)
地方(25273)
业经(24330)
(23633)
(22520)
贸易(22506)
(21881)
农业(20211)
(20019)
银行(19981)
(19148)
(18818)
财务(18760)
财务管理(18718)
(18710)
金融(18707)
企业财务(17791)
理论(17520)
机构
大学(399435)
学院(398991)
(172771)
经济(169241)
管理(152597)
研究(136544)
理学(130712)
理学院(129259)
管理学(126979)
管理学院(126233)
中国(105149)
(83033)
科学(81978)
(81161)
(69696)
(64404)
财经(64267)
研究所(63026)
中心(62847)
(60125)
(58213)
业大(56688)
经济学(53908)
北京(52272)
(51880)
师范(51360)
农业(50606)
(48524)
经济学院(48370)
(47656)
基金
项目(258060)
科学(204034)
基金(189251)
研究(186985)
(164937)
国家(163608)
科学基金(140203)
社会(119669)
社会科(113401)
社会科学(113372)
(99491)
基金项目(99275)
自然(91033)
自然科(88923)
自然科学(88896)
自然科学基金(87345)
教育(86761)
(84375)
资助(78784)
编号(75268)
成果(62119)
重点(58376)
(58197)
(55603)
(52768)
课题(51935)
教育部(50012)
科研(49921)
国家社会(49579)
创新(49477)
期刊
(192440)
经济(192440)
研究(120626)
中国(72589)
(62872)
学报(60634)
(57177)
管理(56405)
科学(56388)
大学(45992)
学学(43599)
(41752)
金融(41752)
农业(38317)
教育(38282)
技术(34718)
财经(32803)
经济研究(32092)
业经(29589)
(28220)
问题(25311)
(21602)
统计(20964)
技术经济(20776)
(19666)
理论(19324)
(18620)
国际(18503)
商业(18297)
(18008)
共检索到597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倩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认知局限假设的行为宏观经济学模型,旨在深入探究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联动关系。研究发现:注重调控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彰,效率损失较高;注重调控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体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较低的效率损失;增强行为人的学习意愿能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其效率损失;适度的记忆程度有利于降低货币政策的效率损失。我国中央银行应施行注重调控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应以加强行为人学习意愿为主,形成适度的记忆程度为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国  
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会恒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轨制经济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制度环境,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通货紧缩是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状态。总的来看,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限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以消除转轨时期相对不稳定的经济体制基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及其取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继志  郭敏  
本文首先对全球性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同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协同效应的历史演变,然后实证分析了1998-2011年全球性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世界经济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同时,全球性因素对各经济变量的解释力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已成为系统更重要的因素。全球性因素引起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部分改变,然而,全球性因素在中国不同经济变量响应货币冲击中有着不同的影响,由于全球性因素,某些经济变量对货币冲击的调整幅度和方向、持续性反应和时滞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全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构造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变量,检验了中央银行沟通在货币政策中的有效性。本文分别比较了沟通信息、前瞻性宏观经济信息和当期宏观经济信息对利率变化的影响及各自对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检验了沟通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评论、预期宏观经济信息以及通货膨胀都与利率变化显著相关;但在预测利率变化上,沟通信息不能胜过宏观经济信息。此外,中央银行沟通信息只是宏观经济信息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宏观信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梅  
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影响个人的消费、投资行为,个人行为的累积会形成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通过信贷和融资将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从而达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SidrauSki模型,提出货币政策的影响路径假说,并构建ardL-ECM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认为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效果比对宏观经济更有效,短期调整比长期影响更有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国华  常鑫鑫  
本文从以中国为代表的外围国家出发,采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动态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了美元本位在中美货币政策福利分配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围国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美元本位导致了汇率传递的不完全,美国作为美元本位的核心国始终能够获得正的福利增量,而外围国家的福利是否增加,受到美元本位程度、消费替代弹性和国家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美元本位程度和消费替代弹性主要影响两国福利分配的总量,而国家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两国福利分配的比例。总的来说,中国可以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出口厂商的议价能力以及加强中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来减少美元本位带来的福利损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连飞  
本文在货币政策转型背景下研究汇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对比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规则对烫平汇率冲击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的效果。结果表明:当汇率冲击导致经济波动时,数量型规则比价格型规则对烫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更有效,且能够更好的减小社会福利损失。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过程中,仍然不能放弃数量型工具的使用,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两种调控手段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黎文忠  
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同时取代货币渠道成为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晓莉  
我国宏观经济过去20年间的一大特征就是高增长、高波动,但1996年后波动性有所减小。本文目的就在于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反映我国利率双轨制以及相应汇率制度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两个维度,用GMM模型实证估计了1987—2007年间以及1996年前后的反应函数,结果发现其可作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基准;同时管制利率在1996年以前有放大经济波动的效果,而1996年以后对产出表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控特征,但央行利率调控效果因没有从管制利率有效传导到市场化利率而减弱。此外,我国管制和市场利率都对通胀反应不足,这使得通胀在我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宏观调控应该瞄准常态增长率。由于劳动力市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工资水平 ,所以中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除了具有通货膨胀效应之外 ,还具有产出效应 ,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馨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促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反映在央行职能上,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审视以及对金融稳定方面监管职能的重新思考,我国除了关注逆周期调节以外,还应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引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在阐述货币政策从逆周期向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足以及在引入动态资本充足率之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证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琴  陈勇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国债市场的三因子动态模型,并运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利率期限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雁  
文章将通胀预期、汇率与资产价格在内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引入IS-Philips模型推导了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数据实证比较了央行考虑不同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规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采用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刻画了以房价和股价为代表性的资产价格波动与实际产出和通胀率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股价和房价对产出和通胀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央行考虑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会显著降低产出和通胀率的波动,而不考虑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更大损失。相对股价而言,房价波动对产出和通胀率的影响更大。相对于严格的通胀目标制而言,混合通胀盯住制有利于降低产出和通胀波动,更适合我国国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