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1)
2023(7212)
2022(6029)
2021(5560)
2020(4823)
2019(11252)
2018(10826)
2017(23202)
2016(11949)
2015(13769)
2014(13548)
2013(13848)
2012(13022)
2011(11721)
2010(12147)
2009(11986)
2008(11190)
2007(10036)
2006(9110)
2005(8353)
作者
(31786)
(26163)
(26046)
(24918)
(16858)
(12399)
(12170)
(10028)
(9862)
(9462)
(8831)
(8817)
(8358)
(8224)
(8076)
(7972)
(7816)
(7626)
(7550)
(7336)
(6522)
(6503)
(6137)
(6045)
(5961)
(5880)
(5762)
(5657)
(5141)
(5095)
学科
(56961)
经济(56900)
(43535)
管理(39729)
(36403)
企业(36403)
方法(30328)
数学(28319)
数学方法(28248)
(27446)
金融(27446)
(25203)
银行(25201)
(24377)
中国(22906)
(22117)
(16847)
(16060)
财务(16046)
财务管理(16013)
企业财务(15478)
(13805)
(11886)
贸易(11871)
(11634)
业经(11505)
中国金融(11324)
(10667)
地方(10403)
农业(9416)
机构
大学(176251)
学院(175240)
(85622)
经济(84139)
管理(71107)
理学(61105)
理学院(60638)
管理学(60211)
管理学院(59878)
研究(51623)
中国(50884)
(45997)
财经(36714)
(34903)
(33450)
经济学(29065)
财经大学(27809)
经济学院(26779)
中心(26508)
(25974)
金融(25488)
(24016)
(23885)
科学(23162)
北京(22565)
(22328)
商学(21898)
商学院(21754)
银行(21465)
研究所(20529)
基金
项目(104552)
科学(84020)
研究(81250)
基金(79502)
(65288)
国家(64747)
科学基金(57413)
社会(55606)
社会科(53194)
社会科学(53183)
基金项目(41678)
(38261)
教育(37519)
资助(34095)
自然(33625)
自然科(32850)
自然科学(32844)
编号(32678)
自然科学基金(32342)
(31844)
成果(27508)
(26100)
教育部(23831)
国家社会(23586)
人文(23372)
重点(22830)
(22380)
(22333)
(22308)
(22055)
期刊
(87542)
经济(87542)
研究(57506)
(39261)
金融(39261)
(36766)
中国(28712)
管理(26150)
财经(19681)
学报(17642)
科学(17236)
(16983)
(16694)
经济研究(15497)
大学(15213)
学学(14477)
业经(13367)
技术(12603)
问题(12480)
(12145)
教育(11130)
理论(11098)
国际(10829)
农业(10381)
实践(9839)
(9839)
商业(9419)
财会(9174)
技术经济(8853)
统计(8700)
共检索到268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崔佳宁  史燕平  
以2007—2012年期间我国进入融资租赁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Logit模型,检验上市公司在进入融资租赁市场时的交易身份选择问题,据此分析我国融资租赁交易产生的动因。研究结果显示:流动比率较高的样本公司倾向于以出租人的身份进入我国融资租赁市场;流动比率较低的样本公司倾向于以承租人的身份进入我国融资租赁市场。这一现象初步说明国外的"税负差别理论"并不能解释我国融资租赁交易产生的动因,而信贷资源的供求关系是现阶段我国融资租赁交易产生的主要动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文莺  邓川  
租赁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融资来源之一,但其经济效应仍未得到深刻理解。本文手工收集2010~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数据,考察租赁对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租赁显著提高了承租人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租赁对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在规模较小、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实际税率较低、非国有的公司更强;租赁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具体体现在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经营集中度。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租赁微观经济后果的认识与理解,对如何有效利用租赁优化上市公司融资安排、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功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美涛  
当前学术界对租赁融资的政策效果存在一定分歧,租赁融资能否赋能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租赁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租赁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当使用不同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按照注册地把上市公司划分为东中西部、划分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回归,结论依然是稳健的;(3)使用PSM-DID进行内生性讨论,结论仍然成立;(4)引入融资成本、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等关键节点,发现租赁融资通过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困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果为支持租赁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视角,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俊瑞  白雪莲  孟祥展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为背景,对融资融券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启动后标的公司中发生内幕交易的可能性显著上升,且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而较好的外部法治环境能够约束上述行为,在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内幕交易的刺激效果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助长了内幕交易者的套利行为,但有效的法治治理能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碧连  
本文使用2007年-2013年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信息传递角度和资本结构理论出发,探究了在我国资本市场内部人交易相关监管措施缺位的情况下,内部人交易是否有助于公司获得外部债务融资。研究发现,内部人净买入与债务融资规模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内部人净卖出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相关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传递出的好信号缺乏信心,而对于坏消息表现出高敏感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良成  曹强  廖义刚  
基于我国特有的配股管制环境,考察了政府管制对我国审计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报告传递的信息有利于上市公司从证监会获得配股资格的管制收益,说明我国的独立审计在公司融资行为的层面上由于政府管制的推动存在着显著的治理效应;政府管制对审计治理效应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审计报告传递的信息频率来体现,但在新的配股管制环境下,审计报告被强行管制后信息出现趋同,上市公司出现"自选择"的融资行为,审计的治理效应得到了统一强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章琳一  张洪辉  
从独立审计意见的信息传递机制出发,考虑审计意见影响的持续性,研究了独立审计对公司融资和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相对于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一方面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约束了公司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影响了公司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公司外部融资并最终制约了公司的投资水平。然而,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利用内部融资的公司投资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从侧面印证了优序融资理论的正确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牟星  方先明  
文章从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价格特征出发,构建其理论价格分析框架。基于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分析了19家上市公司所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日的理论价格,并对其折价情况进行了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从债务规模、债务期限、债务来源三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治理效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债权融资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效应;长期债务和企业债券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借款均不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占峰  
本文以2005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制造类企业为样本,检验了企业存货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公司的存货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存货投资受内部现金流影响更大,对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会更高,其融资约束也更加严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龚仰树  辛明磊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债券市场上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文章考察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可以降低公司信息不对称性,进而降低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结果表明,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有利于减少债券直接融资市场上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公司融资成本,进而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辛明磊  高勇强  
本文采取样本匹配方法,通过选取2007~2012年发行公司债的255家上市公司及其匹配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治关系在企业公司债融资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更倾向发行公司债券;无论对于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政治关系对企业获准发行公司债融资以及发债规模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治关系对企业公司债融资的作用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声誉机制的存在,政治关系的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被增强而非减弱。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公司债融资背后因素及政治关系在转型社会中的作用的理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安智宇  任伟  
以2007—2015年A股发布融资租赁业务公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融资租赁公告效应。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融资租赁公告能够带来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截面回归数据表明融资租赁公告的超额收益与税率弱相关、与破产成本显著负相关、与关联交易行为显著正相关;债务互补型的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会降低公司的价值,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不会对融资租赁超额收益产生明显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曾牧  刘永丽  
从我国的市场与制度背景出发,对政治关系、债务融资与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有政治关系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从总投资看,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投资过度;从各类别投资看,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过度,而对固定资产和研发投资的非效率投资则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不同类别投资之间存在挤占问题,即有政治关系的企业对不同类别投资的偏好顺序是无形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这些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投融资以及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源的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健全债务约束机制、规范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理论与经验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兴宇  王满  马勇  
供应链隐性契约以及客户集中度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客户集中度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客户集中度的升高债务融资成本先升高后降低,即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仅在地区法治化水平较低和行业垄断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存在,而在行业垄断程度高的情况下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的关系。在进一步区分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后,回归结果显示,这种倒U型关系仅存在于国有企业中,在民营企业中二者呈现出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为处于不同情境下的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管理供应链关系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