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5)
2023(5912)
2022(5404)
2021(5037)
2020(4637)
2019(10900)
2018(11047)
2017(22808)
2016(12579)
2015(14601)
2014(14894)
2013(15192)
2012(14537)
2011(13377)
2010(13634)
2009(13157)
2008(13295)
2007(12228)
2006(10758)
2005(9826)
作者
(38753)
(32541)
(32262)
(31173)
(20516)
(15531)
(15051)
(12646)
(11942)
(11459)
(10920)
(10686)
(10316)
(10300)
(10238)
(10235)
(10080)
(9587)
(9392)
(9357)
(8171)
(8126)
(8020)
(7475)
(7358)
(7334)
(7230)
(7204)
(6594)
(6575)
学科
(57493)
经济(57440)
(34439)
管理(33678)
方法(29735)
数学(27222)
数学方法(27041)
(24960)
企业(24960)
(16998)
中国(16202)
(14434)
(12585)
贸易(12581)
(12273)
(12018)
(10870)
农业(10824)
业经(10395)
(10204)
银行(10179)
(9726)
地方(9621)
(8863)
金融(8861)
(8293)
(8252)
财务(8236)
财务管理(8208)
环境(7859)
机构
大学(196432)
学院(194905)
(85810)
经济(84070)
管理(73090)
研究(66226)
理学(62368)
理学院(61692)
管理学(60777)
管理学院(60414)
中国(51342)
(41655)
(40624)
科学(39752)
(35250)
(35036)
财经(32372)
研究所(31610)
中心(30185)
业大(29399)
(29169)
(29161)
农业(28205)
经济学(27615)
北京(26754)
经济学院(25311)
(24344)
师范(24109)
财经大学(23842)
(23230)
基金
项目(119912)
科学(92627)
研究(87415)
基金(86102)
(74874)
国家(74282)
科学基金(61695)
社会(54841)
社会科(51963)
社会科学(51945)
(46267)
基金项目(45319)
教育(40257)
(39425)
自然(38896)
自然科(37908)
自然科学(37893)
自然科学基金(37223)
资助(36743)
编号(36558)
成果(30266)
(27855)
重点(27224)
(26436)
课题(24622)
(24217)
教育部(23534)
科研(23299)
创新(22795)
人文(22741)
期刊
(92912)
经济(92912)
研究(58740)
中国(33311)
(31514)
(30639)
学报(30219)
科学(27119)
管理(24465)
大学(22281)
农业(21148)
学学(21021)
(19494)
金融(19494)
教育(16678)
技术(16568)
财经(16301)
经济研究(15657)
业经(15452)
(14021)
问题(13755)
(11830)
(11224)
技术经济(11119)
理论(10941)
统计(10639)
商业(10350)
实践(9865)
(9865)
国际(9338)
共检索到287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社梅  
本文对1991—2006年我国蚕桑产业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的变动以及肥料和用工量两大投入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蚕桑优良品种、先进种养技术、区域结构调整以及体制改革等因素对蚕桑产业生产率变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蚕桑生产率的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兴明  熊超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iu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8年中国蚕桑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重点分析了"东桑西移"实施后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蚕桑生产的TFP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共同推动;西部蚕区TFP增长对促进其生产增长作用显著,"东桑西移"工程对中西部蚕区的技术效率有积极作用,但对推动中西部蚕区技术效率和TFP的快速增长作用有限,中西部蚕区除了注重技术的推广外还要加快以组织经营模式为代表的制度优化来加速TFP的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晴  刘洋  高明杰  刘李峰  
近年来我国蚕桑业的主产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东桑西移"、"两广崛起"的发展态势十分明显。本文在对我国桑蚕业区域格局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重心模型及年际空间移动角度模型对我国蚕桑业优势产区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桑蚕生产重心逐步向西、向南移动,广西、广东蚕桑业发展突飞猛进。运用比较优势指标对我国蚕桑业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评价也印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张社梅  赵芝俊  
本文对我国棉花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的变动,以及肥料和用工量两大投入要素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测算了1998-2005年我国棉花生产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分析了技术进步中棉花良种、先进栽培技术和棉花种植区域调整等因素的作用,以及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的技术潜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培钦  
本文选取我国28个省市1978-20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投资不断增长、资本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资本回报率之所以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生产率的持续提升是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本文的结论不受异常值和生产率测度方法的影响。同时,资本深化、经济开放程度、政府干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和成本因素等也会影响资本回报率。笔者认为,应加大研发投入和教育支出,促进生产率提升,从而保证资本回报率的稳定性,防止投资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义青  聂辰席  
一、方法及数据 生产率的测定采用了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C-D)函数Y=AL~αK~β为基本工具,式中,Y为工业增加值(亿元),L为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万人),K为资金总额(亿元),α、β分别为L、K的产出弹性,A为结构参数,α、β、A由观测年度各省市区工业有关指标的混合数据经回归计算确定。通过引入适当条件,对柯布-道格拉斯(C-D)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江玲玲  孟令杰  
基于2006—2009年我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6—2009年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4.3%,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6%,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2.7%,技术进步已失去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性优势地位;我国工业发展需注重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否则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会受到限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秦小莉  张光宏  
本文将经济学中的全要素生产率引入到政府公共部门,提出了政府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测度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上看,虽然地方政府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缓慢且波动较大,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且呈现出一定的发散趋势,其中时空差异主要源于各地区技术进步变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分省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和差异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庞瑞芝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8家三类商业银行2000~2004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三类商业性银行的效率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最低,并且呈规模报酬递减;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由相对最低转为相对最高。总体上看,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无明显变化。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规模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受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钟馗  杨俊  胡玮  
本文基于DEA,对1997—2007年间我国29个主要能源生产省份的能源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平均水平较低,相对来说常规能源的生产效率发挥比较充分;总体看来,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规模效率的贡献较少;大多数省份的生产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引起各地变化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彦云  
一、我国工业生产率分析模式 第一,我们关于我国工业生产率分析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是:(1) 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出发去研究;(2) 从系统因素的决定过程去寻求方法;(3) 从市场经济过程和依据商品经济基本原则去进行分析。因此,国外有关经济增长因素核算和分析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然而,在我国工业生产率分析研究中,我们又不能不面对所存在的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滕泽伟  刘军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生产率研究体系,引入考虑"坏"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算了中国2000—2012年31个省市和2004—2012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同时与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服务业tFP区域和行业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tFP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未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测算方法显著高估了服务业tFP的增长率及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服务业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技术进步,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来促进服务业增长还有很大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霖  
生产率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相比较的效益和效率关系的反映,是现实生产力质的规定性的量的客观描述和测量尺度。本文通过对中国生产率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揭示生产率与其相关变量的变化关系,进而提出有关未来发展的一些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可能性集,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结果表明,中国TFP平均增长率不高,各省的TFP增长存在异质性;中国TFP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2年之前技术效率提高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1992年之后技术进步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样本期间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对该地区TFP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结论与之相反,技术效率是两个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炜  范洪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阶段特点、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增长来源主要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较大,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1998-2012年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变化,两个地区虽技术水平变化增长0.3%,但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