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2)
- 2023(11830)
- 2022(9896)
- 2021(9373)
- 2020(7582)
- 2019(17780)
- 2018(17727)
- 2017(34974)
- 2016(18874)
- 2015(21501)
- 2014(21686)
- 2013(21542)
- 2012(20260)
- 2011(18858)
- 2010(19623)
- 2009(18434)
- 2008(18088)
- 2007(16421)
- 2006(15150)
- 2005(14005)
- 学科
- 济(86234)
- 经济(86153)
- 管理(53067)
- 业(50827)
- 企(38752)
- 企业(38752)
- 方法(33236)
- 数学(29800)
- 数学方法(29205)
- 中国(28162)
- 农(25644)
- 地方(23470)
- 业经(18543)
- 财(17967)
- 制(17224)
- 农业(16910)
- 贸(16220)
- 贸易(16201)
- 银(16024)
- 银行(16003)
- 易(15677)
- 行(15580)
- 融(14821)
- 金融(14817)
- 学(14625)
- 策(13742)
- 发(13697)
- 环境(13423)
- 和(13011)
- 地方经济(12834)
- 机构
- 学院(278156)
- 大学(274322)
- 济(116994)
- 经济(114334)
- 管理(105358)
- 研究(97604)
- 理学(88853)
- 理学院(87814)
- 管理学(86110)
- 管理学院(85579)
- 中国(77327)
- 京(60115)
- 科学(57830)
- 财(56205)
- 所(50074)
- 研究所(44688)
- 中心(44538)
- 江(44069)
- 农(43217)
- 财经(42769)
- 北京(39345)
- 范(38542)
- 经(38471)
- 师范(38230)
- 业大(36705)
- 州(36173)
- 院(34922)
- 经济学(34902)
- 农业(33183)
- 财经大学(31265)
- 基金
- 项目(171771)
- 科学(134754)
- 研究(129949)
- 基金(121352)
- 家(104411)
- 国家(103458)
- 科学基金(88153)
- 社会(80720)
- 社会科(76584)
- 社会科学(76567)
- 省(68013)
- 基金项目(62486)
- 教育(60178)
- 划(57183)
- 自然(55147)
- 编号(55078)
- 自然科(53712)
- 自然科学(53699)
- 自然科学基金(52690)
- 资助(51725)
- 成果(46397)
- 发(42285)
- 课题(39049)
- 重点(38750)
- 部(37902)
- 创(35256)
- 发展(34256)
- 展(33687)
- 创新(32929)
- 项目编号(32773)
- 期刊
- 济(140052)
- 经济(140052)
- 研究(88948)
- 中国(61430)
- 管理(41621)
- 农(40813)
- 财(40040)
- 学报(37026)
- 科学(36509)
- 教育(35971)
- 融(32536)
- 金融(32536)
- 大学(28416)
- 农业(27947)
- 技术(26643)
- 学学(26186)
- 业经(24759)
- 经济研究(22666)
- 财经(20846)
- 问题(18450)
- 经(17938)
- 图书(16087)
- 贸(15183)
- 统计(15154)
- 业(14641)
- 技术经济(14390)
- 商业(13924)
- 策(13811)
- 理论(13651)
- 资源(13484)
共检索到443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争流
我国藏族同胞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内的12个藏族自治州县,其面积为23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60多万,其中藏族人口约占76%。据考古资料证明,大约在一万年以前,藏族的先民们就已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千百年来,藏族同胞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为自己培育了许多麦系品种、高原藏系羊和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特别是他们建树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箕、文学艺术、藏式建筑、雕塑绘画等独具特色,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解放后,藏区社会经济获得了跨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超 张宏岩
青海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究其根源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实现藏族地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加大对藏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加藏族地区居民的收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藏族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藏族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青海藏族地区 人力资源 开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凤
为了探索以英语为第三语言的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课语用教学规律,本研究以请求言语行为为教学内容,选取60名藏族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进行了显性与隐性语用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显性教学结合隐性教学的语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藏族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仲霞 向程 刘梦琳 薛华菊
[目的]民族文化是一座丰厚的文化宝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民族地区,旅游治理不仅与各利益主体有关,还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紧密相关,不同主体和谐共生是民族地区旅游治理的首要前提,民族旅游社区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关系和模式一直难以量化。[方法]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选择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为案例地,定量分析了政府、居民、游客和旅游企业等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和模式。[结果](1)各主体间的特征共生度δM≥0. 87>0,说明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且为正向共生关系;(2)共生系数0. 43≤θM≤0. 53,说明各主体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基本相同;(3)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4个共生主体相互之间的行为模式为政府主导、居民推进、企业协助、游客参与的正向互惠共生模式。[结论]在民族地区旅游治理与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和游客等多个主体存在关系,参与民族地区旅游治理活动的不同主体都不可能独自掌控和解决所有问题,各主体间应该是相互依赖,相互共生。
关键词:
旅游治理 民族地区 多主体 共生 社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妍莉 马志强 杨改学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资源因素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藏语授课类中学为调研对象,通过访谈和调研,归纳出当地存在藏语类资源匮乏、藏语类资源二次加工困难等问题,并依此总结出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藏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等相应的资源应用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家红 刘怡春 王江涛
学习策略的使用已经成为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学习方法,帮助英语教师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本文旨在了解藏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依此对实际的教学进行调整,找出适合藏族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学习策略 藏族大学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宏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有宁 赵丽艳 刘峰贵 周海儒 熊勤学
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简称青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两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构建"大青藏旅游圈",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青藏地区 区域旅游联动 机理 模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俸晓锦 徐枞巍
本文在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内化模式、创业驱动模式、"注入—带动"模式和资源吸引模式等四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关键词:
西部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 驱动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尕藏草
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是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它为少数民族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本研究基于多维整合的开发理念,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所藏族小学为例,从藏区基础教育中本土文化课程的单一性出发,探索本土文化课程开发的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从本土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多维度整合,强调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本土性知识与现代文化、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有机整合,才能突破目前藏区本土文化课程的单一角度。
关键词:
本土文化 课程开发 藏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汪伟
文章系统地考察了藏族农村劳动动力转移意愿的决定因素,深入探讨了民族异质性和藏族农村劳动力个人特征对藏族农村劳动动力转移地区的影响。运用Probit模型、多元Logistic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计量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独特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是阻碍藏族农牧民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藏族影响也有差异;独特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使得整体上藏族农村外出劳动力更愿意到藏区和藏区之外本省省会成都或西宁务工,而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很少;另外,不同类型的藏族其转移地区也有较大区别。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捌马阿末 巴登尼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甘孜州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农牧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前教育办学形式的区域适应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课程适宜性仍待提高等。分析上述问题的根源,应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系、建立平民化的实用型学前教育机构、力求职前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和本土化、开发适宜于区域内学前儿童需要的课程及活动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世金 焦世泰 牛贺文
中国冰川资源规模巨大,形态各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地位。然而,我国冰川旅游发展却较为缓慢,景点稀少,与冰川资源禀赋极不相符,与国外冰川旅游发展差距较大。冰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并非由冰川旅游单体决定,往往由冰川及周边景观的组合程度大小决定。鉴于此,中国冰川旅游需要改变以往冰川观光和其他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进而向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峡谷与民族文化组团式开发转变,通过冰川与其他景观的组团式开发模式,扩展其冰川旅游类型与内涵,延伸其高山带山地旅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冰川旅游产品品牌价值,以此为我国冰川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
冰川 旅游资源 开发模式 对策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虎技能 滕星
G藏族自治州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跨专业任教现象比较普遍,且部分教师不具备藏汉双语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州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学功能的良好发挥,这种状况归因于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育的结构缺失造成了功能萎缩。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完善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职前教育、继续教育的结构,充分发挥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育功能,是改善G州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现状的根本出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实施资源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企业调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企业调查组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的甘肃省西南部,是一个拥有4.5万平方公里土地、59.73万人口,且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