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1)
2023(7816)
2022(6875)
2021(6289)
2020(5656)
2019(13401)
2018(13324)
2017(27373)
2016(14961)
2015(17148)
2014(17279)
2013(17568)
2012(16769)
2011(15202)
2010(15374)
2009(14707)
2008(14774)
2007(13575)
2006(11879)
2005(10855)
作者
(44566)
(37551)
(37320)
(36070)
(23766)
(17960)
(17180)
(14656)
(13778)
(13361)
(12596)
(12290)
(11902)
(11858)
(11844)
(11678)
(11532)
(11007)
(10915)
(10804)
(9345)
(9283)
(9109)
(8631)
(8345)
(8344)
(8342)
(8339)
(7633)
(7570)
学科
(68844)
经济(68778)
(39889)
管理(39642)
方法(34201)
数学(31335)
数学方法(31146)
(29250)
企业(29250)
(19657)
中国(19554)
(18853)
(18676)
贸易(18670)
(18301)
(13651)
(13198)
(12761)
地方(12710)
农业(12670)
业经(12034)
(11844)
银行(11818)
(11313)
(10676)
金融(10674)
(9916)
财务(9900)
财务管理(9868)
(9668)
机构
大学(226759)
学院(224866)
(102255)
经济(100354)
管理(84495)
研究(76124)
理学(72451)
理学院(71681)
管理学(70652)
管理学院(70240)
中国(58889)
(48846)
(47527)
科学(44804)
(39798)
(39548)
财经(38809)
研究所(35596)
(35167)
中心(35076)
经济学(33755)
(33716)
业大(33170)
农业(31774)
经济学院(31131)
北京(30086)
财经大学(28716)
(27566)
师范(27296)
(26486)
基金
项目(141755)
科学(110580)
基金(103582)
研究(102833)
(90019)
国家(89328)
科学基金(75055)
社会(66452)
社会科(63167)
社会科学(63148)
基金项目(54681)
(54225)
教育(47203)
自然(47036)
(46058)
自然科(45899)
自然科学(45883)
自然科学基金(45072)
资助(43637)
编号(41531)
成果(34247)
(33173)
重点(32101)
(31098)
(28839)
教育部(28337)
课题(28137)
国家社会(28034)
科研(27599)
人文(27322)
期刊
(109112)
经济(109112)
研究(68687)
中国(38848)
(37385)
(35735)
学报(35368)
科学(30932)
管理(28691)
大学(26147)
学学(24726)
农业(23927)
(22683)
金融(22683)
财经(19621)
经济研究(19134)
技术(18256)
教育(18147)
业经(17592)
(16896)
问题(16311)
(15682)
国际(12583)
(12470)
技术经济(12427)
统计(12224)
理论(12182)
商业(11758)
实践(10818)
(10818)
共检索到334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海鹏  张俊飚  朱信凯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变动进行阶段分析,以寻找蔬菜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发现,进口国的需求扩大是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商品结构效应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小;竞争力效应对1992-1997年期间的蔬菜出口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它时期蔬菜出口增长效果不明显。对竞争力效应的近一步分解发现,新鲜蔬菜等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效应下降,而加工蔬菜等产品竞争力效应增长。根据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常君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对十几年来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竞争力是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近几年竞争效应在逐渐减弱。进口国的需求效应对出口的增长也有较大作用,应根据进口市场的需求状况安排出口产品结构。结构效应由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很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钟  胡卉君  沈潇茹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规模效应、产品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维度,对1992—2011年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出口竞争力和世界市场需求规模是影响出口增长效应的主要因素,而进口国蔬菜标准的提高和金融危机则是导致竞争力和市场规模效应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了进口国标准提高的"倒逼机制",揭示了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兵  乔晶  
中国出口的内部区域结构非常不平衡,无论从出口额、出口增长率,还是出口依存度来看,省份间出口的巨大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距又主要是由于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造成的,从发展趋势看,目前没有扭转的迹象。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揭示,各省的出口与各省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也就是说,不同的省份间,出口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省份间经济增长的差异,而且出口的增长效应在东、中、西三大地带各异,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部最大,西部次之,而东部最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章胜勇  王诗薇  
东盟是中国蔬菜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中国蔬菜在东盟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分析其出口快速增长的贸易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数量和价格3个方面,并运用三元边际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3年中国对东盟蔬菜贸易出口额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7.1%,远超世界其他出口国;2013年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品种主要集中在鲜冷冻蔬菜和干蔬菜,其出口额占比分别为47.3%和37.8%;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遵循"数量增长为主,价格增长为辅"的贸易增长模式。基于此,应进一步扩大蔬菜出口,满足东盟市场需求,同时提高蔬菜深加工技术水平,遵循既有的贸易增长模式,不断推动中国对东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黄蓉  袁永明  
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罗非鱼养殖和出口国家,但是出口单价较低,所获的贸易比较利益较少。本文拟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对美国罗非鱼出口增长效应,剖析相应的原因,并探讨促进中国罗非鱼出口增长提升的对策建议,为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以及在罗非鱼贸易中获得更多比较利益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云  顾海英  
本文综合运用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出口平均价格和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等总量分析指标及出口商品结构、地理流向和出口来源等结构分析指标分剐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进行了总量和结构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岩  吕美晔  王凯  
本文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我国蔬菜产业及主要出口蔬菜品目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出口蔬菜的大部分品目种类不具备竞争优势,在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品目中,鲜或冷藏的蔬菜并不多,深加工的蔬菜则更少,一些仅经过简单加工处理的干的或暂时保藏的初级加工蔬菜则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银果  姜盼  
加入WTO以来,SPS措施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来自山东、浙江和福建45家蔬菜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62%的蔬菜出口企业受到SPS措施冲击,尤其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影响最大。冷鲜蔬菜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而来自日本的SPS措施对企业冲击最大。大型企业受到的冲击反而大于中小型企业,内资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于外资企业。我国蔬菜受阻于SPS措施,既有国外标准的歧视性,国内外标准差异过大,信息不对称,行业协会的功能较弱等直接和外在因素,也有我国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较低这一根本原因。为此,应对SPS措施短期内以提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伟明  
近年来,我国的蔬菜出口逐年加速增长,出口品种日趋多样化,出口市场日益扩大。全球蔬菜需求量的增加和加入WTO又为我国的蔬菜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我国的蔬菜出口业仍然存在产品结构单一、质量较差、各出口商之间恶性竞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蔬菜的出口。为适应当今国际蔬菜市场上发展的需要,我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理顺蔬菜出口管理体制、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艳  
蔬菜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本文通过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市场流向、种类结构和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总结中国蔬菜出口的优势和不足,对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及进一步扩大出口提出思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瑞涵  李先德  
本文在简介英国农业发展和蔬菜供求特点的基础上,利用蔬菜进出口数量、金额、出口均价以及进口率等指标,分别从中国出口蔬菜和英国进口蔬菜的角度,对两国蔬菜贸易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中国深入开拓英国乃至欧盟蔬菜市场的主要建议蔬菜出口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在出口市场定位上考虑发挥中国蔬菜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政府应为蔬菜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政策支持等服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永福  
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从1998年的262.8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557.4万吨,增幅达112%。我国蔬菜在世界蔬菜出口量中所占份额也从1998年的6.4%增加到2003年的11.6%。在我国蔬菜出口构成中,虽然腌制蔬菜和脱水蔬菜及调理加工蔬菜(以下简称三大类蔬菜)的出口总量仅占3-4成,但其出口金额却占到5成以上。可见,这三大类蔬菜在我国蔬菜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艳艳  
国家的出口竞争力直接影响其能否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决定着竞争收益的获取乃至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2001—2013年5种蔬菜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分析,找出5种蔬菜产品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强度,并把中国与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4大蔬菜出口国的主要蔬菜产品出口指标进行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中国5种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潜力,但整体水平相对不高。基于此,借助波特钻石模型,进一步剖析了中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增强中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蕾  李鸿磊  
文章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世界市场进口需求的变动是影响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以来,竞争力效应逐渐增强,成为我国出口规模扩大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一般增长效应则趋于弱化,表明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变小。商品构成效应和市场分布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较弱,但近年来有所增强。对竞争力效应的分解表明,我国商品竞争力的提升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在欧盟、东盟、美国和香港四个国家和地区以及SITC7和SITC8两类商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