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0)
- 2023(12619)
- 2022(10470)
- 2021(9656)
- 2020(7817)
- 2019(18206)
- 2018(18139)
- 2017(35569)
- 2016(19396)
- 2015(22140)
- 2014(22682)
- 2013(22788)
- 2012(21904)
- 2011(20174)
- 2010(20719)
- 2009(19491)
- 2008(19624)
- 2007(17998)
- 2006(16218)
- 2005(15052)
- 学科
- 济(92723)
- 经济(92632)
- 管理(53711)
- 业(51695)
- 企(39209)
- 企业(39209)
- 方法(35886)
- 数学(30892)
- 数学方法(30627)
- 中国(28910)
- 农(27248)
- 地方(23699)
- 业经(20416)
- 财(20375)
- 学(19353)
- 制(18230)
- 农业(18190)
- 贸(17536)
- 贸易(17521)
- 环境(17272)
- 易(16933)
- 银(16912)
- 银行(16880)
- 行(16333)
- 融(15944)
- 金融(15941)
- 和(14406)
- 发(14099)
- 理论(13255)
- 地方经济(13145)
- 机构
- 学院(296709)
- 大学(295926)
- 济(126403)
- 经济(123654)
- 管理(108679)
- 研究(105656)
- 理学(91621)
- 理学院(90525)
- 管理学(89123)
- 管理学院(88564)
- 中国(81389)
- 京(63999)
- 科学(63491)
- 财(60330)
- 所(55046)
- 农(51374)
- 研究所(49383)
- 中心(47677)
- 财经(46800)
- 江(46599)
- 业大(42467)
- 经(42126)
- 北京(41562)
- 范(40874)
- 师范(40497)
- 农业(40149)
- 经济学(39124)
- 州(37548)
- 院(37428)
- 经济学院(35277)
- 基金
- 项目(182220)
- 科学(141707)
- 研究(136832)
- 基金(128297)
- 家(110929)
- 国家(109927)
- 科学基金(92084)
- 社会(85521)
- 社会科(80972)
- 社会科学(80949)
- 省(72815)
- 基金项目(67341)
- 教育(62727)
- 划(61250)
- 编号(57386)
- 自然(56463)
- 自然科(54991)
- 自然科学(54973)
- 自然科学基金(53943)
- 资助(52654)
- 成果(48289)
- 发(45394)
- 重点(41807)
- 课题(40725)
- 部(40596)
- 创(37636)
- 发展(36733)
- 展(36111)
- 创新(35202)
- 性(34880)
- 期刊
- 济(150066)
- 经济(150066)
- 研究(93492)
- 中国(61313)
- 农(48581)
- 财(45236)
- 学报(44574)
- 科学(41439)
- 管理(39727)
- 教育(35039)
- 大学(33409)
- 农业(32648)
- 融(31922)
- 金融(31922)
- 学学(31279)
- 技术(25909)
- 业经(25782)
- 经济研究(23755)
- 财经(23343)
- 问题(20726)
- 经(20160)
- 贸(16896)
- 业(16793)
- 技术经济(15523)
- 商业(15226)
- 理论(14948)
- 国际(13958)
- 图书(13931)
- 统计(13756)
- 现代(13488)
共检索到462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军 张歆莹
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努力将海洋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碳汇能力纳入现有的政策框架。我国拥有发展蓝碳的良好资源条件,但蓝碳开发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结合本国发展现实进行相关理论的原始创新,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的联动效应。为此,运用生态资源资本化、公共物品、外部性、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协同治理、陆海统筹等理论构建我国蓝碳开发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我国蓝碳开发面临着碳主权遭受冲击、蓝碳交易价格波动大于预期、蓝碳国际合作受到制约、无法确定滨海湿地总体上偏向碳汇还是碳源等挑战,分析提出以保证蓝碳产业政策独立性为主线,在碳主权不动摇的基础上的四方面具体开发路径:基于生态资源资本化理论的政策改进路径,基于公共物品、外部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的价格稳定路径,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国际合作路径以及基于陆海统筹理论的生态保护路径。进一步,主要从三方面对我国的蓝碳开发研究提出展望:一是蓝碳项目规模扩大、额外性界定与增强方式;二是不同生物资源种类蓝碳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深化;三是不同建设方法利弊和成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应验
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海南蓝碳开发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蓝碳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地区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视角,运用公共物品、外部性、协同治理等理论可以对蓝碳开发进行理论分析。基于开发价值与理论分析提出海南蓝碳开发的路径建议,包括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生态保护建议、基于外部性理论的经济发展建议和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地区合作建议等。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蓝碳 海洋碳汇 海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纪丽娟
海洋蓝碳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汇,具有可监测、可溯源、可交易等特征。我国加快海洋蓝碳市场建设,对于实现碳中和、减缓气候变化及拓宽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建设蓝碳市场的目标及演进过程分析发现:我国学术界对蓝碳研究不足,蓝碳资源产权确权尚不明确、蓝碳监测及核算体系还有待健全、其价格波动大影响市场预期。为此,推进我国蓝碳市场建设,需要明确总体思路,加速推进蓝碳资源产权改革,加强蓝碳资源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蓝碳资源的监测及核算体系,发挥政府在市场培育中的引导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根紧 丁志帆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多年来成绩显著,但西部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纵向投资和高速度工业化的外部驱动效应,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发展直接导致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依据内生增长理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该逐步强化以制度安排为主体的开发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要素配置机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内生增长机制,实现西部经济以自我发展能力为驱动力的内生增长态势。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内生增长理论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朗生 卢石英
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三十年的开端,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年。低碳经济是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后的又一次术语革命。在区域发展格局非均衡状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我们梳理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又需要审视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范型,这样对于我们思考低碳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大有助益。
关键词:
中国 低碳经济 非均衡发展 法律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仲云云
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20年中国各省份和三大地带的碳排放状况,并分析能否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结果表明:相对于2005年,2020年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碳排放总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是可能的。另外,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未来碳排放情景的差异性明显,从而提出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关键词:
低碳 碳排放 情景分析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伟辉
本文从技术进步路径"要素禀赋说"与"技术赶超说"争论出发,基于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典型事实,构建包含技术模仿、自主创新两种技术演化路径和技术"模仿陷阱"、技术进步路径"转型陷阱"、"自主创新"三种稳态的技术进步模型,探索技术进步路径由模仿向自主创新转换的理论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采用技术模仿实现产业升级时,在没有国家干预情况下,很难跳出技术"模仿陷阱";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健全市场制度、促进资本积累、加强产权保护、加大研发补贴等政策推动国家技术进步路径由技术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但这个转变要跨过技术进步路径"转型陷阱"才能成功;我国应该采取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战略,积极采用功能性与选择性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国家干预措施,抓住技术变革机会,选取新兴产业作为"技术赶超"的重点方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美平
统筹城乡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定内涵,任何背离这一特定内涵的思想与观点都是错误的。由于统筹城乡发展是针对城乡差距拉大而提出的,因而科学阐释城乡差距拉大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演变为城市居民优先享受的社会发展战略,进而又转变为城市优先配置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城乡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差距 战略演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殿伟 文桂江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该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的原因,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低碳经济创新的两个支撑点,从政府、企业、产业链和区域4个层面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方式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翊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农业素质低下、资源结构配置不均、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成人教育及培训薄弱等方面。基于此,提出有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剩余劳动力 资源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小平
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碳排放的现状,然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口与城市化和政策与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从建立现代低碳配套体系、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建立现代低碳市场机制等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最后从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城市和碳汇减碳等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 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乃全
本文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出发 ,总结了西部大开发的一些思想观点 ,指出了现阶段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诸如制度、资金、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对西部大开发的思路进行了综合分析 ,探讨了西部大开发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 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雄
文章基于1978-2013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在不断提高。通过考察能源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以及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进一步证明了我国能源效率在提高。在能源经济效率方面,我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工业转为相对集约的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注重技术进步对提高能源效率的长期正向作用;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方面,我国能源效率也在提高。然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能源经济 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安国俊 王风和
随着碳金融市场日渐受到关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核证减排量(CERs)指标的最大卖家,但中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范围却相对狭窄。本文在对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参与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施恬
发展低碳经济虽然会抑制传统能源消费,给经济发展增加成本,但能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推动经济增长。从现阶段国情出发,我国应选择温和地、渐进式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并且应该从改进制度和意识层面的不完善地方着手:即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升级和创新;改进环境税;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微观体系。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经济增长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