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2)
- 2023(10249)
- 2022(7958)
- 2021(7246)
- 2020(6121)
- 2019(13543)
- 2018(13761)
- 2017(26529)
- 2016(14963)
- 2015(17149)
- 2014(17398)
- 2013(17278)
- 2012(16049)
- 2011(14601)
- 2010(15170)
- 2009(14252)
- 2008(14691)
- 2007(13444)
- 2006(12593)
- 2005(11785)
- 学科
- 济(62635)
- 经济(62568)
- 管理(47130)
- 业(40714)
- 企(32493)
- 企业(32493)
- 方法(22941)
- 中国(20396)
- 数学(19110)
- 数学方法(18926)
- 农(18759)
- 财(16820)
- 学(15843)
- 地方(15551)
- 业经(14655)
- 制(14561)
- 农业(12400)
- 银(12209)
- 银行(12181)
- 行(11605)
- 发(10606)
- 务(10370)
- 环境(10340)
- 贸(10340)
- 财务(10334)
- 贸易(10332)
- 财务管理(10308)
- 和(10280)
- 融(10139)
- 金融(10137)
- 机构
- 大学(225473)
- 学院(224399)
- 济(86600)
- 经济(84340)
- 管理(82275)
- 研究(81638)
- 理学(67796)
- 理学院(66850)
- 管理学(65629)
- 中国(65370)
- 管理学院(65182)
- 科学(53063)
- 京(50775)
- 财(44986)
- 所(43991)
- 农(42182)
- 研究所(40002)
- 江(37058)
- 中心(36735)
- 业大(34169)
- 财经(34143)
- 农业(33417)
- 北京(32419)
- 范(31927)
- 师范(31585)
- 经(30758)
- 州(29672)
- 院(29409)
- 省(26569)
- 经济学(26201)
- 基金
- 项目(141071)
- 科学(109760)
- 基金(101167)
- 研究(100695)
- 家(90417)
- 国家(89737)
- 科学基金(74262)
- 社会(62232)
- 社会科(58838)
- 社会科学(58820)
- 省(54570)
- 基金项目(53531)
- 自然(48518)
- 划(47405)
- 自然科(47224)
- 自然科学(47207)
- 自然科学基金(46306)
- 教育(45311)
- 编号(41394)
- 资助(40619)
- 成果(34674)
- 重点(32980)
- 发(31807)
- 部(30732)
- 课题(29460)
- 创(27926)
- 科研(27043)
- 计划(26656)
- 创新(26412)
- 国家社会(25818)
- 期刊
- 济(105933)
- 经济(105933)
- 研究(67968)
- 中国(48945)
- 学报(38504)
- 农(37978)
- 科学(37121)
- 财(34380)
- 管理(32877)
- 大学(28019)
- 学学(26295)
- 农业(25708)
- 融(23936)
- 金融(23936)
- 教育(23110)
- 技术(18157)
- 业经(17194)
- 财经(16842)
- 经济研究(15822)
- 业(15672)
- 问题(14745)
- 经(14564)
- 资源(14308)
- 图书(11758)
- 版(11506)
- 贸(11432)
- 现代(11269)
- 理论(10638)
- 国际(10609)
- 技术经济(10552)
共检索到355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黎明 赵英伟 谢花林
本文对我国草地退化的现状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作了分析 ,并根据草地退化的形式、原因等划分为六个草地退化区域 ,针对各区域的退化草地特征 ,作者提出了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宏观对策 ,对实现我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草地资源 退化 区域特征 可持续利用管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燕 李钒 姚树冉 孙颖 解淑斌 李海玲 楚启鹏 马娟 魏茂宏 冉金枝 田斌 邓建明
以云南省会泽县典型亚高山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分析方法,对该区域不同退化程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趋势及其内在关联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均匀度均随退化程度加剧而增加,但是植物群落中牧草类物种多样性及其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毒杂草类植物多样性及其比例则呈上升趋势。整体上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相比于轻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0–20 cm土层pH均有显著关系(P <0.05),但是影响退化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异的土壤因子组合及其解释率并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方亚高山草地在不同退化程度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二者间的内在关联,为探究该区域草地退化机制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峰 钱育蓉 李建龙 杨齐 杨智明
以天山北坡典型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点—线—面"的方法,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和农业为主要研究点,设置横竖样带分析典型荒漠草地19 a间的动态变化,进而从自然社会因子角度探讨荒漠草地退化成因。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研究区域荒漠草地面积急剧下降,而农业及其它用地面积增加。同时,荒漠草地覆盖度也明显下降,特别是中覆盖度和高覆盖度草地植被变化较大。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角度分析草地退化原因,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类的活动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导致草地面积减少、覆盖度降低。因此,通过对天山北坡草地退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的研究,以期为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天然草地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荒漠草地 景观生态 新疆草地 遥感监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姬超 颜玮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必然要求。在广义系统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中国草地资源禀赋及其利用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草地退化问题一方面由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另一方面人为原因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经验证据表明,单从草业科学或生态学的角度不能为草地治理提供满意的答案,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内在的统一于草原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因此,在跨学科和广义系统论视角下,应重新审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为实现草地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将草地治理的主体赋予草原当地居民,为适宜性制度的演进创造条件;政府同时需要在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对草原地区进行必要投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晓青
采用1990年以来全国和省级层面相对连续的草原普查和监测数据,构建能够衡量不同年度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变化的可比性草地面积指数和存栏系数,对我国草地可持续利用状态的变化态势和区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1990年相比,目前全国和20个草原重点省份的可比性草地面积均有所下降,但同期这些地区的草食家畜的饲养量逐年增加。从2005年以来全国和各省份的可比性草地面积的变化看,随着政府各项草原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大部分省份的可比性草地面积开始小幅增长,同期草食家畜的饲养量也在增加,说明这些省份的草地资源利用是趋于可持续方向;但同时也有一些省份的草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在下降,需要各级政府关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蕊 李飞 王媛 马丽娜 桑潮 王力 郭瑞英 赵学勇 尚占环
生物量碳密度是生态系统表征碳截存能力的重要功能特征之一。为明晰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选取源区内3个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的退化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区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及其碳密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地上生物量高于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生物量都低于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总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719.47、706.57和2 233.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文业 戚登臣 李广宇 魏强 王芳 孙飞达 刘振恒 朱丽
采取样方法,对玛曲县高寒中度退化草地的植物种群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以莎草植物(嵩草)为绝对优势种,杂类草(金莲花)为主要伴生种。非优势种垂穗披碱草、甘青青兰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0.913和0.911,而绝对优势种嵩草和主要伴生种金莲花的生态位宽度较低,分别为0.906和0.641。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50%的种对约占种群总对数的42.29%。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040的种对,约占种群总对数的20.55%。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两个种群,种对相似性比例一般较高,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如种对乳白香青和毛茛0.082),而生态位窄的物种相互间生态位重叠比例较小(如种对二裂委陵菜和金莲花0....
关键词:
高寒退化草地 生态位特征 生产力 玛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华伟 高帅 刘玉平 臧春鑫 许时光
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草地退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采用基于植被覆盖度的草地退化监测方法,对2003-2012年10年期间呼伦贝尔生态功能区草地进行了动态监测,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气候数据对草地退化指数的年际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环境表现较为脆弱,草地退化指数年际间变化剧烈;生态功能区草地退化等级全区呈差异分布,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退化现象严重,但是近几年西部地区草地退化现象有所好转,东部地区有所加重;结合气象和人为因素综合分析表明,极端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秀卿 杜天庆 郝建平 崔福柱 杨珍平
以退化草地土壤为供试基质,采用盆栽和网箱栽培方法,研究大豆、黑大豆、绿豆、豌豆和蚕豆根系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豆科作物根系各项指标的增长随生育期变化的时间趋势基本呈"S"型增长模型,可划分为缓增期、速增期、顶峰期和衰减期4个时期;不同豆科作物根系垂直分布的深浅存在较大差异,根系生物量空间呈"T"型分布,其垂直递减率符合幂曲线模型Y=B_0·X~(B1)。综合试验结果,黑大豆、蚕豆和大豆比绿豆和豌豆更适合在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其中黑大豆和蚕豆可以作为该类型土壤首选作物。本研究结果为选择适宜的豆科作物进行合理种植达到改良退化草地土壤、提高退化草地生物量产出提供了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敏 罗久富 陈德朝 朱欣伟 周金星
为探索高寒脆弱生态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生态系统中各植物种群资源利用能力,通过草地群落学调查结合物种重要值、 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 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等对若尔盖高原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主要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轻度、中度退化群落中,建群种为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已侵入不可食性杂类草,且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在重度、极重度群落中,建群种更替为禾本科Poaceae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中不可食性杂类草的重要值高于轻度和中度退化群落。②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除建群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以外,退化草地指示种也在群落中占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增加了草地优良牧草的生长压力。③群落中主要种之间的所有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依次为轻度退化(0.59),中度退退化(0.58),重度退化(0.42)和极重度退化(0.40),主要种群之间对资源的利用随退化程度加剧在整体上逐渐趋向于离散。轻度退化群落中的线叶嵩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中度退化中的线叶嵩草、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重度退化中的垂穗披碱草以及极重度退化中的赖草,与群落中的其他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综上,若尔盖高原草地在退化过程中,伴随具有不同资源利用策略的植物种群替代的过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宝英 樊胜岳 赵成章
天然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 ,天然草地因疏于管理与保护 ,加之不合理的放牧利用 ,致使我国天然草地陷于面积缩减 ,草地组成退化 ,生产力下降 ,草地生境日趋恶化的困境 ,草原退化已成为我国重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例 ,通过对天然草地退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剖析了天然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 ,草地退化虽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制度不完善 ,过度放牧 ,农户经营封闭、生产结构单一等人为因素才是造成草地生态急剧退化的主要原因。并依此为依据 ,提出了完善草原法体系、加强管理、创新草业发展制度等天然...
关键词:
肃南县 草地退化 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博
草地退化是在过牧、开垦等人为活动及不利自然因素影响下草地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在讨论了草地退化指标及其等级划分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北方退化草地分布图。据此图计算,北方草地退化面积达137.77万km2,占该区草地总面积的50.24%,近15年来以每年1.9%的速度在扩大退化。为此提出了防治对策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草地退化 指标体系 防治对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玉素甫江·如素力 张发 茹克亚·萨吾提 张旭辉
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基于2001-2020年天山新疆段MODIS NDVI和气象遥感资料,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草地退化指数、冷/热点分析、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草地退化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2001-2020年平均草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4.04%,草地退化指数为1.67,处于轻度退化水平。2)空间上,轻度退化草地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天山西部和中段山区,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面积较小且不集中,95%以上的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异系数小于0.2,总体上覆盖度的年际波动小,变化相对稳定。3) 2001-2020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因子驱动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4.23%,主要分布在天山西部和东部,受非气候因子驱动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5.77%,在山区和南北两侧地势较平缓的区域均有分布,说明非气候因子在天山新疆段草地的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该研究结论可为当地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詹天宇 侯阁 刘苗 孙建 付顺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不同草地退化的演替过程中,土壤属性与植被特征的变化机理尚未理清。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整合分析(meta-analysis)不同退化梯度草地的植被群落、生产力及土壤属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梯度下,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降低,土壤特征均呈恶化趋势。尤其是在重度退化草地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降低了42.44%、60.64%、21.08%和8.36%,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同样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下降了33.57%、45.75%、22.70%和11.23%,而土壤容重显著上升了12.12%(P<0.05)。就效应比而言,植被生物量与土壤主要性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产力与土壤性质互相影响,相较氮和磷含量,碳含量的流失非常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受损草地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宝林 江世高 张春萍 李旭东 特木其勒图 庄光辉 赵建 牛得草
本研究分析了干旱区贺兰山西坡山前草地土壤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潜在退化状态下土壤碳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逐渐增加,表现为山地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而土壤无机碳、全碳含量和密度随海拔增加先逐渐增加随后有所降低。偏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显著相关,而影响土壤无机碳含量的因素因土层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无机碳与土壤容重显著相关,且受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因子的共同影响。土壤碳密度受土壤碳含量的影响大于土壤容重。另外,当各高海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