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4)
2023(10611)
2022(9425)
2021(8995)
2020(7652)
2019(17767)
2018(18183)
2017(35399)
2016(19162)
2015(21912)
2014(22089)
2013(21999)
2012(20299)
2011(18286)
2010(18373)
2009(16788)
2008(16532)
2007(14560)
2006(12850)
2005(11340)
作者
(57088)
(46839)
(46806)
(44305)
(29778)
(22444)
(21320)
(18508)
(17663)
(16859)
(15988)
(15579)
(14805)
(14796)
(14426)
(14148)
(14106)
(14030)
(13406)
(13367)
(11690)
(11645)
(11396)
(10625)
(10584)
(10549)
(10409)
(10406)
(9434)
(9196)
学科
(76541)
经济(76462)
管理(57840)
(55595)
(45860)
企业(45860)
方法(38070)
数学(33250)
数学方法(32833)
中国(21175)
(20246)
(18431)
技术(17332)
业经(16381)
(16375)
(14808)
贸易(14801)
(14453)
(14431)
地方(13689)
农业(13411)
理论(13196)
(12523)
(12435)
银行(12398)
环境(12085)
(11798)
(11587)
财务(11519)
财务管理(11495)
机构
大学(281194)
学院(279735)
管理(113942)
(109201)
经济(106665)
理学(98761)
理学院(97710)
管理学(96057)
管理学院(95549)
研究(89842)
中国(66665)
(60743)
科学(56484)
(50274)
(45229)
(42355)
业大(41750)
研究所(41105)
财经(40709)
中心(40263)
(39194)
北京(39008)
(36829)
(36399)
师范(36091)
农业(33263)
(32691)
(32607)
经济学(31768)
技术(30668)
基金
项目(187985)
科学(146465)
研究(139109)
基金(134557)
(116465)
国家(115509)
科学基金(98809)
社会(84790)
社会科(80340)
社会科学(80318)
(73572)
基金项目(72153)
自然(64632)
教育(63926)
自然科(63055)
自然科学(63041)
自然科学基金(61887)
(61778)
编号(58376)
资助(56010)
成果(47168)
(41564)
重点(41402)
(39653)
课题(39473)
(39330)
创新(36656)
项目编号(36194)
科研(35812)
教育部(35401)
期刊
(118445)
经济(118445)
研究(82507)
中国(49145)
学报(42414)
管理(41913)
科学(39651)
(37690)
(35905)
教育(32358)
大学(31887)
学学(29852)
技术(27722)
农业(26993)
(22149)
金融(22149)
业经(19721)
财经(18975)
经济研究(18653)
图书(16358)
(15987)
问题(15823)
技术经济(15713)
理论(15460)
科技(14917)
实践(14368)
(14368)
(13345)
现代(13036)
商业(12597)
共检索到401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颖强  马锋旺  
套袋是提高苹果外观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果实套袋的基本技术(果袋类型,套袋时间、方式等)及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果实内含物、果皮细胞、果皮色素及农药残留量的影响,并对果实套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德国  陈军  高文胜  蔡明  于翠  秦嗣军  
为了探讨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时期苹果果皮真菌种群结构变化,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不同纸袋、苹果表面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套袋的微域环境下,链格孢霉(Alternaria)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一直存在,随套袋处理时间延长,分别分离出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在内袋为黑色未涂蜡的前卫袋中,真菌种群结构为链格孢霉和青霉,未套袋果实上的真菌种群结构与前卫袋基本一致,小林袋中分离出链格孢霉、青霉、木霉和曲霉,而彤乐袋中没有分离出曲霉。可见,不同时期和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振宇  胡小平  杨家荣  
从苹果黑星病菌的生理小种、毒性变异、侵染过程,寄主反应、抗病基因的种类及其分子标记、抗病育种等方面对苹果黑星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苹果黑星病的抗病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苹果抗黑星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了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瑞  袁仲玉  夏雪  刘振中  史涛  高华  赵政阳  
【目的】研究套袋对“瑞雪”苹果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晚熟苹果品种“瑞雪”为材料,常规方法测定其外在品质指标(色泽、果形指数、果面光洁指数、果锈指数和日灼果率),并测定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采用超声波水提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可溶性糖主要成分及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提取并测定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含量。【结果】与不套袋对照果实相比,套单层袋“瑞雪”苹果外在品质指标改善明显;总糖含量显著下降,其中蔗糖和山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周怀  陈川  惠伟  石晓红  谌有光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苹果套袋后产生的一种新病害 ,严重影响优质苹果生产。对此病害的病菌及其与果园海拔高度、育果袋质量、结果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由真菌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 k.ex Fr.)引起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在海拔 10 0 0 m以上的果园发病轻 ,海拔 10 0 0 m以下的果园发病重 ;用透气性好、表面吸水性弱、柔软、抗张性好的育果袋发病轻 ,反之发病重 ;另外在树冠的不同部位发病情况也不一致 ,树冠的中部发病重于下部 ,下部重于上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曲映红  陈新军  陈舜胜  
鱿鱼属头足类,盛产于我国东海地区,海洋头足类加工和药物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近30年来,中国鱿鱼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鱿鱼的加工研究也逐渐深入,冷冻鱿鱼片、调味鱿鱼丝、鱿鱼米饭和鱿鱼调味料等加工制品的产量与种类不断丰富,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及有效功能成分,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功能调节和降血脂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利用与制品开发也品种繁多。鱿鱼已成为功能食品和新型海洋药物开发和利用热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介绍了鱿鱼食品加工与副产物加工技术的现状,并分别从鱿鱼内脏、皮、墨汁、眼和软骨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介绍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鱿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肖希明  沈妍  
通过文献统计和主题分析,梳理了国内关于iSchools的研究现状,指出国内的iSchools研究中,有关iSchools的基本理念、基本特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这6个方面,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的iSchools研究具有对iSchools的发展敏感、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成果应用较快等特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书宁  
从mushup应用的需求出发,通过对网络服务技术规范和开放集成技术规范最新标准的调查研究,得出mushup标准规范的语义数据融汇、web2.0资源融汇和专门融汇标准进一步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趋势,并从拓展资源类型、集成语义数据、重视标准集成使用和专门标准三个方面提出应用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宇  赵洪源  陆兆新  
surfactin具有强有力的表面活性、广谱抗菌性,在生物、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归纳分析了surfactin的产生菌株和生物合成基因簇,以及包括前体供应、转录驱动和调控、外排和抗性3个单元的surfactin合成调控网络,综述了其启动子改造、增强分泌外排、修饰调控转录基因等生产和分子改造手段的研究进展,并对surfactin在农业生产及食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仁祥  苏爱军  杨乾  
从目的基因性状的类型、转化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现状,并简述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在全球和中国的应用概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东义  赵若阳  韩海格  陶克涛  图格琴  芒来  
为了解microRNAs在马医学临床诊断、预测和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概括了microRNAs在马中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在马的正常和病变组织中,microRNAs存在差异表达,可以通过靶向抑制关键调节因子,参与调控病症相关信号通路;2)在赛马运动过程中,microRNAs的表达与能量代谢相关调控因子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呈现一定相关性,可以用于研究运动性能相关的新型分子标记物;3)在马的繁殖方面,microRNAs被发现其靶基因可参与胎盘、胚胎、睾丸和精子的生长发育,与马的生育调控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4)基于microRNAs显著的抑制调控作用与其靶基因的表达负相关性,microRNAs可被用于治疗和诊断不同类型的马内外科疾病。随着赛马运动的广泛普及,人们对马的健康疾病日益重视,运用microRNAs在马中的诊断治疗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建光  邸葆  李英丽  陈少春  张健强  刘玉芳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32~1.75倍;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才  尹燕  陈松江  毕阳  葛永红  
【目的】探讨采前套袋处理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Pingguoli)果皮蜡质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方法】在花后60 d对苹果梨果实进行双层套袋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解套袋微域环境对果皮蜡质含量、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套袋处理苹果梨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套袋相比差异不显著;与未套袋相比,套袋果实表皮蜡质粗糙、蜡膜不均一、裂纹较多,且表面无蜡质结晶形成。对其蜡质组分分析表明,套袋与未套袋果实检出的蜡质组分数量与种类均存在差异;在含量上套袋果实烷烃较未套袋有所提高,链烷酸有所下降。同时采前套袋处理的果实蜡质组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建光  邸葆  李英丽  陈少春  张健强  刘玉芳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方位1.32~1.75倍;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广栋  吕东颖  田秀芝  姬鹏云  郭江鹏  路永强  刘国世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常见疾病之一。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临床和隐形乳房炎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及畜牧业的正常发展构成巨大安全隐患,全球每年因奶牛乳房炎导致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多组学时代,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奶牛乳房炎来说,传统的组织病理学筛查、体细胞计数、牛乳pH检测、牛乳电导率检测、酶活检验、红外热显影等诊断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全面地阐明其发病机理,已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组学技术即Omics,主要包括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通过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从转录层面上揭示奶牛乳房炎复杂性状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基础,还能从转录后调控(miRNAs、LncRNAs等)和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层面挖掘出相关的DNA和RNA变化及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奶牛乳腺组织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筛选鉴定出乳房炎抗性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候选基因,从而提高基因组预测或选择的准确性。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对不同环境不同状态的牛乳及乳腺组织的蛋白质种类、表达丰度、蛋白互作、翻译后修饰等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过COG功能注释、数据库比对、GO和Pathway富集分析,可以从蛋白水平揭示乳房炎发生及防御过程中的复杂调控机制,同时还能发现乳房炎诊断的标记分子,进而为乳房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的精准靶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谢组学研究,能够同时对机体在内、外环境等复杂因素作用下及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如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等)进行精准、高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阐明相关的代谢途径;其作为基因表达的最下游,能使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微小变化在代谢物水平上得到放大,进而可以更充分地反映细胞功能。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能够分析出差异代谢物、鉴定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而揭示奶牛乳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过程。总之,将各组学技术及多组学整合关联分析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其病原防御机制,进而为乳房炎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就最近几年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奶牛健康及奶业安全发展提供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