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1)
2023(9735)
2022(8840)
2021(8475)
2020(7200)
2019(16782)
2018(17118)
2017(33497)
2016(18367)
2015(20953)
2014(21039)
2013(20997)
2012(19383)
2011(17544)
2010(17568)
2009(16192)
2008(15700)
2007(13626)
2006(12054)
2005(10504)
作者
(55523)
(45596)
(45476)
(43137)
(29082)
(22008)
(20673)
(18042)
(17346)
(16330)
(15572)
(15190)
(14439)
(14384)
(14075)
(14074)
(13870)
(13556)
(13091)
(12947)
(11479)
(11305)
(11114)
(10371)
(10310)
(10258)
(10164)
(10100)
(9312)
(9050)
学科
(70465)
经济(70387)
管理(50847)
(48230)
(39352)
企业(39352)
方法(34752)
数学(30414)
数学方法(30072)
中国(20102)
(18908)
(17204)
(16949)
业经(14950)
地方(13804)
(13599)
贸易(13592)
(13576)
(13234)
农业(12294)
(11863)
理论(11608)
(11524)
银行(11476)
环境(11257)
技术(11156)
(10959)
(10596)
财务(10537)
财务管理(10516)
机构
大学(267831)
学院(265607)
管理(105720)
(100777)
经济(98432)
理学(92011)
理学院(90958)
管理学(89378)
管理学院(88920)
研究(87757)
中国(63881)
科学(57375)
(57308)
(47139)
(45217)
(45103)
业大(42153)
研究所(41424)
中心(38543)
财经(38290)
(37109)
北京(36467)
农业(35847)
(34640)
(34584)
师范(34215)
(31742)
(30828)
经济学(29286)
财经大学(28508)
基金
项目(182060)
科学(140871)
研究(131253)
基金(130346)
(113998)
国家(113063)
科学基金(95832)
社会(79438)
社会科(75113)
社会科学(75093)
(71807)
基金项目(70264)
自然(64158)
自然科(62564)
自然科学(62541)
自然科学基金(61383)
(60519)
教育(59950)
编号(54470)
资助(54238)
成果(44442)
重点(40270)
(39729)
(38468)
(37642)
课题(37246)
创新(35092)
科研(35070)
项目编号(33795)
计划(33689)
期刊
(108856)
经济(108856)
研究(77788)
学报(45680)
中国(44455)
(40716)
科学(40557)
管理(38168)
大学(33381)
(32620)
学学(31496)
农业(28872)
教育(28294)
技术(21983)
(21161)
金融(21161)
业经(18591)
财经(17778)
经济研究(17188)
图书(15123)
问题(15045)
(14924)
理论(14716)
(13864)
实践(13704)
(13704)
科技(13482)
技术经济(12618)
现代(12235)
(12142)
共检索到376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柴阿丽  朱发娣  王惟萍  石延霞  谢学文  李宝聚  
为了明确芸薹根肿菌种群分化与寄主、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以采自我国11个省份,12个寄主上的43份芸薹根肿菌为研究对象,根据肌动蛋白(Actin)和多聚泛素蛋白(Polyubiquitin)这2个位点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芸薹根肿菌的遗传变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密切相关,可划分为2个遗传类群,其中基于Actin的遗传类群Ⅰ中菌株主要采自北京、四川、山东、河南、黑龙江、上海、陕西、海南、云南、西藏黄河中下游和南部地区,遗传类群Ⅱ中菌株主要采自辽宁、吉林、湖北、云南、西藏东北地区;基于Polyubiquitin的遗传类群Ⅰ中菌株主要采自辽宁、山东、陕西、吉林、河南、海南、云南、西藏华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小琴  罗一凡  张蕾  刘勇  伍文宪  周西全  
借助水培法,观察芸薹根肿菌侵染结球白菜过程,确定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部位及侵染时间;以结球白菜根毛被侵染数为指标,比较休眠孢子提取前处理方式、培养液p H值,孢子接种浓度、光照时间对根肿菌早期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0~3 cm段根毛,1~2 cm段皮层,根毛与皮层均在第5天观察到游动孢子囊,皮层侵染点峰值晚于根毛。肿根腐烂、光照12 H/d、接种孢子浓度1×105个/m L、p H值4.2为芸薹根肿菌最佳侵染条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阳  沈向群  王岩  安泓锦  王菲菲  
芸薹根肿菌是专一的活体寄生菌,通过分子技术对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过程中,根肿菌DNA的提取是基础之一。利用硅藻土法和改良CTAB法从根肿菌孢子中直接提取芸薹根肿菌DNA,使用PCR技术对所得到的DNA用大白菜特异引物TCR01、检测根肿菌特异引物TC01进行检测,对2种根肿菌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纯单孢菌系4号、10号生理小种及混合菌1,2,3,4,7,10,11,14,16号生理小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硅藻土法操作步骤少,较改良CTAB法操作简单;且硅藻土法提取获得DNA的PCR结果优于CTAB法,能够隔离寄主DNA。EST-SSR标记能对单孢菌4号、10号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轩淑欣  王彦华  李晓峰  赵建军  张成合  申书兴  
从芸薹属作物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现状出发,综述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在芸薹属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和辅助育种、比较作图、基因组结构和起源进化等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菁  张思雨  刘迪  袁晓伟  李兴盛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柴阿丽  
【目的】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染引起的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病原菌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对十字花科作物造成严重威胁。改良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 xx,PMAxx)可选择性地穿透受损的死细胞膜,并抑制死细胞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扩增。本文将PMAxx与q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芸薹根肿菌活菌的方法,为根肿病的早期诊断及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配置浓度分别为0、5、10、20、40、60μmol·L~(-1)的叠氮溴化丙锭PMA和改良叠氮溴化丙锭PMAxx,比较两种核酸染料对芸薹根肿菌死细胞DNA扩增的抑制效果,确定最佳核酸染料及工作浓度;设置光照时间分别为0、2、5、10、15和20 min,进行最佳光照时间的优化,建立芸薹根肿菌活细胞PMAxx-qPCR快速检测体系。设置芸薹根肿菌活孢子百分比为0、0.01%、0.1%、1%、10%、25%、50%、75%和100%的混合体系,验证PMAxx-qPCR体系的准确性,并应用于田间土壤样本中芸薹根肿菌活孢子的定量检测。【结果】PMAxx对芸薹根肿菌死细胞DNA的扩增抑制效果更好,当芸薹根肿菌浓度为1×10~8个孢子/mL,PMAxx预处理的最适终浓度为4μmol·L~(-1),最佳光照时间为10 min时,可有效地抑制死孢子DNA的扩增,仅以有活力孢子DNA为靶标选择性地扩增。利用PMAxx-qPCR技术检测已知不同活孢子比例的菌悬液样品,各样品实测孢子存活率和理论存活率之间呈正相关(R~2=0.992)。对田间采集的25份土壤样本,采用PMAxx-qPCR方法检测到11份样本中携带芸薹根肿菌,活细胞DNA浓度为32.35—6.97×10~3 fg·g~(-1)。【结论】建立了基于PMAxx-qPCR的芸薹根肿菌活细胞定量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解决了qPCR不能仅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根肿病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严红  李明远  柯常取  
用4个不同抗性的大白菜做为鉴别寄主,对从全国采集的53个芸薹链格孢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53个菌系由弱至强可划分为AB1、AB2、AB3、AB4、AB5五个不同的致病类型。虽然从采集的地域或原寄主角度看,尚未表现出某些规律,但得到了其在供试材料上出现的频率。由于AB4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而在这次鉴定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因此推荐为全国进行抗原筛选用的接种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甘莉  孟金陵  
用已知的拟南芥抗病性基因的8对引物对60个芸薹属作物和1份拟南芥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除GPA1,PR1外,其他6对引物的同源片断都被检测到。其中与Atox1,BGL2,RPS2及PG11四个基因同源的片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2.5%,94.7%,87.5%及100.0%。用这些同源片断估计了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材料中油821、中R783、中R888、宁RS-1之间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R783与中R888的遗传距离较近,为0.0323。中R783,中R888与宁RS-13个抗病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07。这3个品系与中油821的遗传距离为0.2463,与拟南芥的遗传距离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会军  郭小敏  李喜焕  吴立强  马峙英  
本试验利用21个RAPD随机引物对50个西瓜枯萎病菌系进行了RAPD扩增,研究了病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对供试菌系扩增出13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13条,占总带数的84.3%。菌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45~0.93之间,多数菌系间的同源程度较低。基于RAPD标记聚类分析表明,50个菌系划分为6个RAPD群(RAPDgroups,简称RGs),即RGⅠ,RGⅡ,RGⅢ,RGⅣ,RGⅤ和RGⅥ。其中RGⅠ和RGⅡ各含有一个菌系,分别来自秦皇岛和新疆;RGⅢ和RGⅤ包括2个菌系,分别来自秦皇岛、承德和廊坊、沧州;RGⅣ包括唐山、石家庄、邯郸和新疆菌系;其余的菌系属于RGⅥ。分类结果进一步说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刚红  沈万宽  吴夏明  陈双  罗明珠  陈培寿  
为研究来源于不同遗传类群甘蔗黑穗病菌分离物侵染寄主甘蔗防御酶活性变化差异,采用注射接种法,将5个不同遗传类群的代表分离物(分离物编号依次为16,24,25,47,89号)侵染抗病甘蔗品种Q171和感病甘蔗品种ROC22,测定甘蔗与甘蔗黑穗病菌分离物互作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5株分离物侵染引起的寄主甘蔗SOD、POD、CAT活性变化曲线中均存在2个酶峰值,抗病甘蔗品种Q171中PPO和感病甘蔗品种ROC22中PAL也存在2个酶峰值,接种后1 D出现峰值Ⅰ,接种后3~5 D出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响  周明芹  赵凯歌  陈龙清  
将山蜡梅、浙江蜡梅、突托蜡梅统称为山蜡梅复合体,应用RAPD和ISSR标记分别对来自7个不同居群共201个山蜡梅复合体单株进行DNA多样性检验。结果显示:从38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条带清晰、重现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扩增出总条带数142条,大小在300~2800bp,多态率达94.37%,PIC0.31,MI3.33。在80个RAPD引物中,选出了12条合适的引物,扩增出条带数226条,大小在150~2200bp,多态率达95.13%,PIC0.37,MI4.91。两种分子标记计算出山蜡梅复合体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952,Shannon信息指数为0.4884,反映出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玲  李明  王永熙  韩礼星  黄贞光  赵改荣  
论述和分析了影响苹果高效离体再生的主要因素 ,包括试验材料苹果的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Ag NO3、前期暗培养、抗生素等内外因子 ,以及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苹果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 ,包括苹果基因型、外植体生理状态、菌株类型、菌液浓度、活化物质的应用、共培养、预培养、选择培养、培养基成分等内外因子。并对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作了简要概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斐  李式军  奥岩松  陈广福  
对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esubsp.pekinesis)抽薹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抽薹期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加性基因效应比显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显性效应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该性状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早抽薹对晚抽薹为显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笈华  茅淑敏  庄飞云  欧承刚  赵志伟  鲍生有  
先期抽薹已成为胡萝卜冬春大棚栽培和早春露地栽培的瓶颈,了解胡萝卜先期抽薹调控机理,有助于开展耐抽薹品种的选育。以春季栽培先期抽薹敏感的松滋野生胡萝卜(P1)为亲本,分别与6个栽培品种正反杂交获得F1和F2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先期抽薹以加性效应(VA)为主,还有显性效应(VD)及环境因子(Ve)。在露地和温室低温天数相似的生长条件下,P1和7262B(P6)在温室中的先期抽薹率显著降低,Amsterdam forcing(P4)在温室中均未出现抽薹,这可能是弱光条件所致。通过对P1、P4及其F1、F2植株遮光处理,发现短日照可显著推迟P1、F1和F2植株起始抽薹时间,降低先期抽薹率,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明  陈辉  高延锋  
The intra- or inter-species genetic diversity of 11 strain AMF from five host trees were studied by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AMF species from different host plants were more abundant than from same host pl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斌  闫伟  
在外生菌根研究中,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分子标记的引入使得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飞速发展。文章就分子标记在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中的运用作了综述,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