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9)
2023(5194)
2022(4493)
2021(4200)
2020(3798)
2019(8648)
2018(8915)
2017(18827)
2016(9744)
2015(11028)
2014(11042)
2013(11332)
2012(10905)
2011(10005)
2010(10093)
2009(9467)
2008(9314)
2007(8591)
2006(7712)
2005(7150)
作者
(29507)
(24566)
(24459)
(23352)
(15150)
(11604)
(11239)
(9541)
(9037)
(8737)
(8265)
(8036)
(7819)
(7819)
(7676)
(7447)
(7429)
(7261)
(7199)
(7028)
(6469)
(6042)
(6037)
(5601)
(5553)
(5437)
(5361)
(5289)
(4877)
(4790)
学科
(48007)
经济(47973)
(26818)
管理(25072)
(20885)
企业(20885)
方法(18515)
数学(16325)
数学方法(16221)
中国(13798)
(12907)
(11729)
业经(10759)
产业(9800)
(9623)
贸易(9615)
(9492)
地方(9396)
(9339)
(9070)
(8484)
(8308)
银行(8290)
技术(8194)
(8044)
农业(7953)
结构(7282)
(6966)
金融(6965)
(6774)
机构
学院(149456)
大学(149455)
(66838)
经济(65501)
管理(57212)
研究(51905)
理学(48880)
理学院(48363)
管理学(47687)
管理学院(47421)
中国(39662)
(31611)
(31152)
科学(30518)
(26245)
财经(24765)
研究所(23723)
中心(23186)
(22964)
(22324)
(22314)
经济学(20834)
北京(20393)
业大(20165)
(19128)
经济学院(19029)
师范(18951)
(18756)
财经大学(18395)
(17907)
基金
项目(94145)
科学(74845)
研究(69716)
基金(68999)
(59762)
国家(59375)
科学基金(50350)
社会(44825)
社会科(42658)
社会科学(42652)
基金项目(36971)
(36473)
自然(31491)
(30841)
教育(30838)
自然科(30682)
自然科学(30674)
自然科学基金(30166)
编号(28427)
资助(28047)
成果(23520)
(22172)
重点(21590)
(21341)
(19871)
课题(19360)
创新(18696)
国家社会(18607)
教育部(18166)
发展(17855)
期刊
(75702)
经济(75702)
研究(46221)
中国(26284)
管理(21321)
(20949)
学报(20775)
(20692)
科学(20511)
大学(15738)
(15163)
金融(15163)
学学(14880)
农业(14091)
业经(13886)
经济研究(12728)
教育(12648)
财经(12205)
技术(12204)
问题(11234)
(10654)
(9375)
商业(8722)
国际(8222)
理论(8157)
技术经济(8001)
现代(7403)
科技(7395)
实践(7277)
(7277)
共检索到224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瑾宇  马丽仪  陶秋燕  刘晓雨  
以1994—2018年间我国芯片产业合作专利数据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芯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芯片产业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网络整体效率和同步能力不足,韧性和可靠性较低,网络具有无标度特征,网络整体规模不断增大但密度不断下降,网络会更加松散;不同类型主体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具有显著差异,企业的影响力最高、高校次之,科研机构不具备明显的中心性。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网络中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开展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高校应立足于实际,发挥自身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寻求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机构应当积极与企业和高校合作,投身于合作网络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南  李逸凡  刘谦  刘星  
探讨前沿科技领域专利转化特征并对其进行精准识别与预测,对于我国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人工智能芯片专利领域,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测度最优转化预测方案,分析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或地区专利成功转化影响因素,从企业/高校、国内/国际等不同层面总结专利成功转化的主要特征。结果发现: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效果较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专利转化概率服从对数曲线分布,影响高校/企业、国内/国外专利转化特征的因素有所不同。最后,提出高校/科研机构应注重高价值专利维持和团队合作、企业应提升专利技术质量和撰写质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窈君  杨艳萍  
利用中国1985—2019年粮食产业合作专利数据,结合产学研合作发展实际,将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剖析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和主体特征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的规模、范围明显扩大;无标度特征、小世界性及核心-边缘结构越来越显著;在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中,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创新主体分别担任引领者与主导者、参与者与桥接者以及支持者与服务者。由此提出: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应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促使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企业应从纵向延伸、横向扩张和侧向拓展三个维度拓宽创新尺度;高校应积极与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人才交流、学科交叉和技术跨界等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政府应继续完善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窈君  杨艳萍  
利用中国1985—2019年粮食产业合作专利数据,结合产学研合作发展实际,将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剖析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和主体特征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的规模、范围明显扩大;无标度特征、小世界性及核心-边缘结构越来越显著;在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中,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创新主体分别担任引领者与主导者、参与者与桥接者以及支持者与服务者。由此提出:中国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应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促使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企业应从纵向延伸、横向扩张和侧向拓展三个维度拓宽创新尺度;高校应积极与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人才交流、学科交叉和技术跨界等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政府应继续完善粮食产业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汤少梁  刘美娴  钱雨昕  杨彤玲  叶超宇  
为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专业化建设,基于该区域内2004—2021年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分析其医产学研合作发展状况,并以6年为时间窗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医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4—2021年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合作逐渐发展为规模较大、合作密度较高的网络,并在不同时期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趋势,网络规模与合作频次不断增加,子网络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江苏和浙江发挥排头兵作用,其中以浙江大学为首的高校和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院的作用尤为突出,高校和研究所占据网络的核心地位并逐渐形成多中心合作子网络,而医药大企业并未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激发核心节点带动作用、加强企业主导地位和提高医疗机构参与度等进一步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武  胡倩  
基于2001—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揭示网络主体及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显示:(1)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壮大,网络具有较强的知识交换和信息传输能力但是传递效率较低;部分创新主体之间已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网络向复杂化和社区化发展。(2)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网络主体演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呈现出多元化合作发展趋势;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等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成为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3)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整体上不断提升,其中广东和上海的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较高,区域边界对其专利合作的影响逐渐增强。(4)在跨区域专利合作网络中,北京处于核心位置且地位不断巩固;北京、江苏、广东扮演"高重要性-高协调性"的角色,不仅是信息交流的中心,也是其他区域之间的桥梁。研究启示为:应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保障各区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创新均衡发展,形成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柴玥  刘趁  王贤文  
[目的/意义]我国地域辽阔、高校众多,了解不同高校之间的科学合作现状,对于推进"2011计划"有着重要意义。以SCI和SSCI数据库中的全体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针对传统科学计量学方法和现有软件无法处理海量数据的问题,开发出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实现对不同机构之间的论文合作分析。[方法/过程]以我国111所"211"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主要研究型大学之间以SCI和SSCI论文为代表的高水平论文合作情况进行定量研究,计算各高校在论文合作网络中的中介中心性并排序,进而绘制合作网络图谱。[结果/结论]我国高校科研论文合作的现状与全貌是科研实力较强的"985"综合性高校排序靠前,而学科专业性较强、地理位...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孙冰  徐晓菲  苏晓  
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专利引用数据的变化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技术扩散现象。本文选择手机芯片技术为研究对象,根据其1990—2015年的专利数据构建了手机芯片技术专利引文网络,对该网络分别进行了整体网络特征、度分布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网络拓扑参数确定了专利引文网络的核心专利,识别了手机芯片专利的技术扩散主路径,并进一步基于随机游走的中介中心度(BCRW)算法完成了对专利权人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甄别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贝贝  李存金  
以专利为视角分析芯片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态势,探索各国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创新模式,以期对中国芯片制造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提供参考。首先通过聚类和共现等方式识别出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析该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然后对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竞争演化和技术距离进行分析,归纳不同国家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得出:(1)芯片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的主要竞争国家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荷兰、中国和法国,具有最高技术水平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2)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明星企业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和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前者的竞争对手主要为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美国瓦特洛电气公司。(3)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表现出明显的国别特征,日本企业更注重专业化,美国明星企业更替更频繁,韩国企业专利布局范围更广泛。(4)不同国家芯片制造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日本企业偏重模仿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相结合,韩国企业注重突破式创新,美国企业以突破式创新为主、模仿式创新为辅,中国企业以模仿式创新为主、突破式创新为辅。最后对中国芯片制造技术发展提出建议:政府加大对明星企业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从制度设计层面加强对中国薄弱领域的重视,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时结合中国情境和自身实际、了解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现状和创新模式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文静  赵江坤  
产学专利合作主要包括联合申请、转让与许可三种形式。利用专利大数据,构建了不同合作形式下的产学专利合作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特征及产学知识流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联合申请网络呈现边缘融合趋势,网络连通性增强,但转让与许可网络仍表现出较强的分散化格局;联合申请网络中高校节点的合作活跃度较高,企业节点有更强的控制力。基于技术共现网络与区域合作网络进一步探讨了产学合作知识流动状况。结果表明,①产学专利合作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域选择特征,各领域知识吸收、扩散能力差异较大,但在不同合作形式间表现较统一;②联合申请网络中各省市合作深度与广度较大,而专利转让与许可网络中区域合作有待提高,区域合作程度的差异化导致各省市知识扩散与吸收能力不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菲菲  韩朝曦  黄鲁成  
在产业链高端获得高附加值是摆脱"低端锁定"的必经途径。集成电路产业链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研发需求,目前有关嵌入产业链后研发合作情况的研究不足。从产业链视角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嵌入产业链前后的网络规模、小世界性、无标度特征及节点影响力范围和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价值链研发合作特征,且围绕固定核心企业的合作网络展开,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产业进化具有重大影响,但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研发合作网络中尚未形成影响。最后,提出增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玥  
本文以中国芯片产业为例对高技术产业政策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产业扶持政策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扶持方式和支持力度有所差异,早期政策对减轻企业税负作用显著,而中期政策在地方层面落实较好,促进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对产业投资以及产业重组升级作用显著。鉴于此,本文建议适度延长税收优惠政策期限,扩大政策落实区域,提高政策精准度与效率,加强政策对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出台政策以帮助企业提升在专利和跨国并购方面的专业性水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嘉鑫  侯海燕  黄福  胡志刚  
[目的/意义]以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在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及其发文数量为研究对象,识别两机构内部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差异,挖掘合作潜力,为增强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借鉴,以期帮助该领域更好地发展。[方法/过程]建立次作者与第一作者之间的有向合作网络,统计两机构的合作构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Pajek软件将合作网络关系可视化,同时进行三方关系组的特征分析。[结果/结论]经分析发现武汉大学更倾向双人合作发文,次作者多与高产作者合作,网络有汇聚倾向,缺乏次作者之间的合作;南京大学该领域学者倾向于独立发文,更多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加入合作网络,使网络向外部扩张,第一作者之间缺乏合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祝建辉  宁昊天  尤俊锐  
以航空装备制造企业为例,使用专利合作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负二项回归分析研究专利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及知识基础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度数中心度、结构洞与企业探索式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基础在二者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因此,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要积极扩大专利合作规模与频次,努力向专利合作网络中心位置发展;同时要拓展获取异质性知识的渠道,鼓励企业内知识交流,增强知识积累,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艺  孟飞荣  朱桂龙  
以典型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取社会网络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系统研究该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的特征、演化历程和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变得愈加复杂,分派现象愈加普遍,且网络平均路径长度不断增长,创新组织间联结难度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网络特征对创新组织科学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创新组织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合作广度和深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