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8)
2023(6651)
2022(5662)
2021(5267)
2020(4445)
2019(9818)
2018(9685)
2017(20049)
2016(10844)
2015(12074)
2014(12263)
2013(12186)
2012(11696)
2011(10809)
2010(11123)
2009(10694)
2008(10430)
2007(9506)
2006(8750)
2005(8060)
作者
(30925)
(25494)
(25493)
(24524)
(16300)
(11950)
(11759)
(9768)
(9582)
(9296)
(8645)
(8449)
(8218)
(8098)
(7982)
(7944)
(7622)
(7557)
(7520)
(7389)
(6429)
(6227)
(6206)
(5884)
(5788)
(5750)
(5718)
(5672)
(5108)
(5026)
学科
(47454)
经济(47409)
管理(31620)
(28425)
(20649)
企业(20649)
方法(17614)
数学(16141)
数学方法(15973)
中国(15826)
(14595)
地方(13003)
(12367)
(11015)
(10211)
贸易(10205)
(9966)
(9720)
银行(9716)
(9409)
农业(9357)
(9243)
业经(8862)
环境(8555)
(8362)
金融(8361)
地方经济(8133)
(8042)
(7794)
税收(7676)
机构
学院(160320)
大学(158427)
(71582)
经济(69994)
管理(60647)
研究(55969)
理学(51201)
理学院(50600)
管理学(49963)
管理学院(49629)
中国(44720)
(36366)
(33555)
科学(31106)
(28061)
财经(27646)
中心(25394)
(25022)
(24897)
研究所(24828)
经济学(22057)
(21969)
(21946)
师范(21826)
北京(21771)
(20336)
财经大学(20213)
(20007)
经济学院(19903)
业大(18987)
基金
项目(96905)
科学(77198)
研究(75528)
基金(69928)
(59271)
国家(58766)
科学基金(50081)
社会(48488)
社会科(46041)
社会科学(46034)
(37339)
基金项目(36065)
教育(34472)
编号(32079)
(31760)
自然(29870)
资助(29123)
自然科(29082)
自然科学(29074)
自然科学基金(28534)
成果(27253)
(22894)
课题(22530)
(22470)
重点(21971)
国家社会(19789)
(19645)
(19554)
教育部(19321)
发展(19241)
期刊
(83347)
经济(83347)
研究(53778)
中国(29966)
(25381)
管理(22480)
(20914)
金融(20914)
(20120)
科学(19138)
学报(18477)
教育(17945)
大学(14513)
业经(14213)
经济研究(13911)
农业(13756)
财经(13521)
学学(13506)
技术(13197)
(11660)
问题(11507)
(10778)
国际(9272)
理论(8727)
商业(8377)
技术经济(7988)
实践(7839)
(7839)
统计(7791)
现代(7772)
共检索到251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帆  李佐军  
2011年我国提出了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5%的节能约束性指标,以及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强度目标,并在原有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污染排放物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新增了氨氮化物、氮氧化物排放两项约束性指标,即2011年上述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减少1.5%。但2011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得不够理想:全国万元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氮氧化物均未达到预期目标。不同区域的节能减排完成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国华  朱高鹏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这表明节能减排仍然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旭晓  
将能源消耗及其带来的环境成本视为节能减排压力。基于2007—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AM模型测算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分析能源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演化特征,评判区域节能减排情况,并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探究区域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区域能源环境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显示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逐步降低的发展格局。东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先发散后收敛,东北地区先收敛后发散,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呈现逐步发散态势。产业结构和技术产业化阻碍中部、东北、西部能源环境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兵  雷仲敏  张正河  
"十一五"即将结束,文章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五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以东北地区为例,在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及环境状况基础上,指出东北地区还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目标实施进度滞后、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各省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的节能能力、SO2和COD削减能力以及投资机会的定量分析,为强化节能潜力的挖掘、SO2和COD的削减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本文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实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晓耕  牛建高  
1980~2012年间,全球CO2排放量中约80%来自传统化石能源的燃烧,对于暂居CO2排放和能源消耗之首的中国,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CO2排放量比例更是高达90%。扭转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被动局面、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持续正态演进,既是化解短期内节能减排压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长期内实现能源系统清洁化的根本途径之一。本文以全国及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结构——CO2排放强度关联模型,分析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同CO2排放强度之间的关联效应,并从能源消费结构演进视角探讨了区域节能减排的路径和可行对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晓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区域差距却日益拉大,社会发展频频遭遇"资源环境"瓶颈,资源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日益降低,资源低效率开采和过度消费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据低碳经济和"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我国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对结构调整和资源使用方式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文以资源税改革为契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分为不同区域,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并以石油资源为例研究差异化税率设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异化的资源税税率对经济发达区域的社会经济影响较大,但可以适度控制各区域资源供给和需求,协调各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并抑制部分资源需求,从而明显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焦翠红  李秀敏  
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赢局面的有效手段。利用200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多目标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模拟不同经济增长率和低碳约束下各行业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潜力,估计与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相适应的最优产业结构。结果显示:各行业在不同的经济增长和低碳约束情境下调整方向保持一致,调整幅度差异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取决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贡献的目标导向,在高经济增长目标的前提下,一些碳排放系数较高的产业随着碳强度约束的加强反而呈现出更大的调整潜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梁伟  朱孔来  姜巍  
文章从地方税视角,以单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利用GAMS软件构建了一个包含24部门的CGE模型,研究了环境税不同的征税环节和税率对区域节能减排效果及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征税方式和模拟的三档税率下,征收环境税对能源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但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单纯地征收环境税很难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2)在两种征税方式下,随着环境税税率的提高,地区产品"总调入"和"总调出"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且"总调入"的变化幅度大于"总调出",但"出口"逐步增加,而"省际调出"则趋于减少;(3)"消费性环境税"比"生产性环境税"的节能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丹  王腊芳  叶晗  
本文基于资源环境绩效指数理论,对中国30个省域的节能减排绩效进行测度,通过丛聚分析法对其归类,并利用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区域节能减排绩效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30个省域可划分为三类不同的节能减排绩效区域:北京、上海等13个省域属于高节能减排绩效区域,湖南和黑龙江等13个省域属于中节能减排绩效区域,而山西、宁夏等4个省域属于低节能减排绩效区域;影响不同区域节能减排绩效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高节能减排区域关键影响因素是人类发展指数,中节能减排区域关键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低节能减排区域关键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点政策看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成柏  毛春梅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构建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节能减排效率进行综合评估,进而从不同层面分析节能减排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区域梯度分布格局明显,从东向西递减;呈正偏态分布,第三、第四级别的区域比例略大;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同时,本文还实证考察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和制度等因素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效果,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兴  张振华  
文章从政策力度和政策目标两个维度对我国1997-2013年节能减排政策进行量化,探究了不同政策目标的演变趋势及其节能、减排和经济效果。结果发现,我国政府自1997年以来逐渐增强对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重视,但各政策目标的重视状况明显不同,其演变的核心内在动力来自于中央政府、各有关部委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理性选择,且各政策目标对节能、减排和经济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方向性差异。最后,从优化相关政策目标、完善政策目标应用推广领域和加强不同节能减排政策目标间的协同推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兴有  陆浩然  王鹏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利用29个省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东、中、西三大区域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费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节能减排政策对工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将产生抑制作用,而对服务业的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节能减排政策将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的就业,减少东部地区农林牧渔业和交通邮政业的就业,但对中、西部地区交通邮政业的就业无明显影响。最后从能源消费的角度,对我国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促进劳动力就业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罗红  
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国二氧化硫、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不断降低,2007年分别下降4.66%和3.14%,2008年下降5.95%和4.42%,"十一五"前3年两种污染物排放分别下降8.95%和6.61%。2009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35%,降幅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COD排放量下降2%。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兴  高秀林  
文章收集了我国1998-2012年间的节能减排政策,在对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各政策措施进行了量化处理,并利用量化数据分析了各政策措施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对各政策措施的使用状况。分析结论主要有:我国政府逐渐加大各种政策措施的使用来推动节能减排,但对不同政策措施的使用程度明显不同,并且不同政策措施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从完善政策措施使用和加强政策措施协同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迎春  
税收政策是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工具之一。采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节能减排税收收入与我国单位GDP能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各个税种的节能减排效应差异较大。其中,增值税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但仍有改善空间,而消费税和资源税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通过全面改革资源税制、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以及优化增值税税率等系列措施,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效应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