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4)
- 2023(15835)
- 2022(13460)
- 2021(12535)
- 2020(10782)
- 2019(24617)
- 2018(24458)
- 2017(47651)
- 2016(25024)
- 2015(28314)
- 2014(28066)
- 2013(27437)
- 2012(25463)
- 2011(23095)
- 2010(23561)
- 2009(22094)
- 2008(21267)
- 2007(18861)
- 2006(16940)
- 2005(15116)
- 学科
- 济(124665)
- 经济(124553)
- 管理(76916)
- 业(73422)
- 企(60621)
- 企业(60621)
- 方法(54348)
- 数学(48350)
- 数学方法(47658)
- 中国(30938)
- 农(28749)
- 财(27275)
- 贸(27035)
- 贸易(27016)
- 地方(26298)
- 易(26169)
- 业经(24384)
- 制(21806)
- 技术(20915)
- 学(20136)
- 农业(19060)
- 银(18351)
- 银行(18333)
- 行(17532)
- 理论(17519)
- 融(17380)
- 金融(17378)
- 务(16226)
- 财务(16165)
- 财务管理(16127)
- 机构
- 学院(361634)
- 大学(360925)
- 济(165147)
- 经济(162091)
- 管理(144954)
- 理学(124743)
- 理学院(123534)
- 管理学(121498)
- 管理学院(120820)
- 研究(116229)
- 中国(90948)
- 财(75459)
- 京(73930)
- 科学(64478)
- 财经(59998)
- 所(55335)
- 经(54387)
- 中心(54326)
- 江(54226)
- 经济学(51958)
- 研究所(49424)
- 农(47621)
- 经济学院(46741)
- 北京(46675)
- 业大(46462)
- 财经大学(44443)
- 范(44252)
- 师范(43886)
- 州(42949)
- 院(42340)
- 基金
- 项目(234403)
- 科学(187660)
- 研究(174472)
- 基金(172893)
- 家(148006)
- 国家(146848)
- 科学基金(128812)
- 社会(114661)
- 社会科(109056)
- 社会科学(109035)
- 省(90705)
- 基金项目(90319)
- 教育(81572)
- 自然(81337)
- 自然科(79534)
- 自然科学(79516)
- 自然科学基金(78115)
- 划(75499)
- 资助(71852)
- 编号(69968)
- 成果(56105)
- 部(53006)
- 创(52413)
- 重点(52133)
- 发(50628)
- 创新(48392)
- 国家社会(48101)
- 课题(47982)
- 教育部(46866)
- 人文(45921)
- 期刊
- 济(182015)
- 经济(182015)
- 研究(111705)
- 中国(67552)
- 财(57704)
- 管理(57638)
- 科学(44862)
- 学报(44746)
- 农(41740)
- 融(36516)
- 金融(36516)
- 大学(36280)
- 教育(35970)
- 技术(35486)
- 学学(34147)
- 经济研究(31276)
- 财经(30460)
- 业经(28207)
- 农业(28019)
- 经(26252)
- 问题(24485)
- 贸(23239)
- 技术经济(20928)
- 统计(20919)
- 策(19471)
- 国际(19428)
- 商业(18126)
- 理论(17170)
- 决策(16958)
- 世界(16062)
共检索到546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逐年增大,在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和出口驱动等传统驱动不能强有力地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发掘新型的创新驱动力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从自贸区驱动视角出发,在构建"3×3×2"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GTAP模拟。通过对代表性自贸区谈判达成与否和不同合作水准进行各类情景设定后的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可通过对外贸易增长、经济总量扩大和社会福利提高三方面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传统驱动力,其具有显著的定位外向性和作用复合性特征;根据对自贸区驱动力的广度比较和深度比较可知,自贸区数量和市场总规模与其效能大小之间具备耦合效应特征,而新建设自贸区开放水平和提高已达成自贸区合作水平与其效能大小存在着交叉联动性;通过自贸区驱动力的大小对比发现,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并非一定大于同一情景下的其他成员,引致一定的不确定性,故需重视自贸区带来的贸易转移和冲击弱势产业等消极作用。因此,政府应"谋子"与"谋势"相结合,做好自贸区驱动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其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效能。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逐年增大,在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和出口驱动等传统驱动不能强有力地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发掘新型的创新驱动力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从自贸区驱动视角出发,在构建"3×3×2"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GTAP模拟。通过对代表性自贸区谈判达成与否和不同合作水准进行各类情景设定后的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可通过对外贸易增长、经济总量扩大和社会福利提高三方面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传统驱动力,其具有显著的定位外向性和作用复合性特征;根据对自贸区驱动力的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谋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对"创新驱动"的思考,本文对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从贸易福利视角进行了理论机制和实证方面的论证。结果显示:"自贸区驱动"的理论基础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以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关税收入等经济效应的相互抵消;自贸区可通过产生积极贸易效应和消除贸易障碍等贸易红利以及获得生产利得、消费利得和增加贸易商品多样性等福利效应驱动经济增长。GTAP模拟得出,正在研究的自贸区达成能够驱动中国外贸和福利增长,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不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自贸区驱动"与贸易、福利增长均呈现正向联动变化。总之,"自贸区驱动"是能够驱动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类型之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谋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对"创新驱动"的思考,本文对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从贸易福利视角进行了理论机制和实证方面的论证。结果显示:"自贸区驱动"的理论基础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以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关税收入等经济效应的相互抵消;自贸区可通过产生积极贸易效应和消除贸易障碍等贸易红利以及获得生产利得、消费利得和增加贸易商品多样性等福利效应驱动经济增长。GTAP模拟得出,正在研究的自贸区达成能够驱动中国外贸和福利增长,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不论横向还是纵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亮
该文对我国自贸区发展整体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联系经历了从设立特区促开放、复"关"入"世"和加入区域经济组织等历程,目前已达成、在谈和在研自贸区的谈判数量和合作水平均稳步提高,体现出一些显著发展特征:自贸区已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和贸易投资地位,而且"自贸区驱动"比"出口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全面和深入,自贸区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耦合关系。我国需重视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促进自贸区发展以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效能。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 自贸区驱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雄就 陈宪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中经济增长的联系,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方法进行分析,与国内多数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了Ray和Desli的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实证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并逐渐从引进式创新转变为自主式创新,但数据也表明,中国1998年-2015年期间经济增长仍主要是投资和要素驱动,要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仍有一定距离。中国要实现2035年前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加快采取各项措施,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创新 增长 DEA-Malmquist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亮 陈淑梅
现阶段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寻找和释放新的驱动力以促进经济"回暖"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周边的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为研究对象,从贸易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大自贸区建成后对各经济体尤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三大自贸区都会驱动各成员的经济增长,同时对非成员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对我国来讲,每个自贸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大小不一,但都能有效驱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总量及福利水平的增长,而且成员越多、市场规模越大的自贸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也就越大,贸易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越明显。最后就如何能让自贸区建设更好地驱动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察创新驱动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生产服务、商业模式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均对创新驱动产生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商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创新驱动在数字经济商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技术的吸收能力,创新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城镇化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城镇化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扬 李云海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私募风投(PEVC)融资额/GDP3个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为门限变量且变量值超过门限值时,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强;以PEVC融资额/GDP为门限变量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U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当风险投资方向过度集中于虚拟经济时,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娇 李刚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省域创新驱动能力的基础上,借助混合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了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驱动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还可以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进而间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我国各地区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整体偏低,其主因在于低水平的间接驱动效应。分地区来看,相较于西部地区来说,东部和中部地区获得了更多的驱动效应红利。部分省域创新驱动能力和创新驱动效应排名不相符合,但却说明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它不仅取决于某一种创新要素数量或质量,更受制于多重创新的综合发展及其与传统要素之间的融合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宜航 张朝阳 刘雅南 刘霞辉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跨学科的视角思考我国时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关注社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均证明了包括创业在内的创新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而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创新群体形成的职业阶层与其他职业阶层间可能存在差异。这种阶层差异将对创新进而对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创新的增长模型基础上,导入职业阶层因素,利用理论模型解析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当创新阶层的阶层地位低于与其存在人力资源竞争关系的其他职业阶层时,阶层差异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且这种负面效应将随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加剧。而影响职业分层的人才选考制度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正反两面的不同效应。本文还尝试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职业分层 经济增长 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杰 汪浩
现阶段从我国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投资贡献、资源环境状况和防范"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有深刻的现实根源。创新驱动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技术创新。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推动创新驱动型增长,应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保护知识产权及重视教育和人才制度等。
关键词:
新常态 增长方式 创新驱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泽 朱小婉 金秀芳 韩玺
根据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本分为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和宏观调控人力资本。基于2007—2016年省级区域面板数据,测度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即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各省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2%。3种人力资本中,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在各地区均有全要素生产率正弹性,企业家人力资本和政府人力资本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弹性,在东北地区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样本期内各类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率贡献小于对技术效率贡献。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是实现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基础条件,同时还必须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和政府人力资本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人力资本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