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9)
- 2023(6517)
- 2022(5653)
- 2021(5358)
- 2020(4526)
- 2019(10429)
- 2018(10324)
- 2017(21353)
- 2016(11295)
- 2015(12915)
- 2014(13038)
- 2013(13195)
- 2012(12761)
- 2011(11814)
- 2010(12038)
- 2009(11490)
- 2008(11330)
- 2007(10336)
- 2006(9570)
- 2005(8841)
- 学科
- 济(53612)
- 经济(53567)
- 管理(30980)
- 业(30713)
- 企(22827)
- 企业(22827)
- 贸(21074)
- 贸易(21062)
- 易(20455)
- 方法(20405)
- 数学(17794)
- 数学方法(17619)
- 农(16919)
- 中国(15822)
- 地方(13806)
- 财(12467)
- 制(12069)
- 业经(11754)
- 农业(10102)
- 产业(10016)
- 银(9741)
- 银行(9733)
- 行(9447)
- 策(9381)
- 出(9172)
- 融(8320)
- 金融(8319)
- 技术(8101)
- 税(7788)
- 环境(7774)
- 机构
- 学院(173018)
- 大学(169239)
- 济(83234)
- 经济(81641)
- 管理(65152)
- 研究(60563)
- 理学(54895)
- 理学院(54378)
- 管理学(53722)
- 管理学院(53403)
- 中国(47081)
- 财(38987)
- 京(35476)
- 科学(32387)
- 所(30284)
- 财经(29970)
- 经(26907)
- 研究所(26795)
- 江(26739)
- 中心(26687)
- 经济学(25846)
- 农(24666)
- 经济学院(23595)
- 北京(23211)
- 院(22066)
- 财经大学(21835)
- 州(21472)
- 范(21456)
- 师范(21342)
- 业大(21339)
- 基金
- 项目(103409)
- 科学(81096)
- 研究(80618)
- 基金(73675)
- 家(62336)
- 国家(61861)
- 科学基金(52029)
- 社会(51638)
- 社会科(49229)
- 社会科学(49222)
- 省(39868)
- 基金项目(38054)
- 教育(35527)
- 编号(33597)
- 划(33346)
- 资助(31397)
- 自然(30597)
- 自然科(29711)
- 自然科学(29701)
- 自然科学基金(29153)
- 成果(27827)
- 发(25240)
- 课题(23750)
- 部(23720)
- 重点(23050)
- 发展(21463)
- 创(21322)
- 展(21184)
- 性(21086)
- 国家社会(21066)
共检索到272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旗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无论是从其建立的背景还是从目的来看,都应体现为投资、贸易、金融的高水平自由化及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这也意味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水平和公平竞争水平不仅不能低于中国在国际经贸条约中承诺的水平,而且还应该高于中国现有国际义务的水平。可是,适用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些产业补贴政策与WTO义务存在现实或潜在冲突。这种情形若不改变,就会导致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价值大打折扣。对于各个自贸试验区有违规风险的产业补贴,本着保护受补贴企业信赖利益的考虑,可允许有期限的补贴合同继续执行完毕,无期限的补贴合同可设定过渡期并执行至过渡期满。我国要杜绝有违规风险的新补贴措施出台,新出台的补贴措施应具有非专向性特征,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与WTO义务冲突的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何杰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平台和试点前哨。2017年4月1日,重庆、四川、陕西三个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标志着国家在西部内陆地区正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两年来,三个试验区在积极探索中取得良好成效。本文基于三地功能定位与主要试点任务,结合现阶段政策保障、协同开放、合作机制构建等情况,分析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全面开放新平台、高质量发展新载体、国际营商环境新区域四个方面,对西部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提出了政策思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林 肖倩冰 邹经韬
从近年中央政策文件的变化看,党中央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正在嬗变,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改革任务在不断加强。然而,在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否落实了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红利?这个问题在实务界与理论界均至关重要,但却鲜有文献进行系统性探讨。为此,本文通过搜集全国286个地级市2009—2017年的数据,基于PSM-DID分析法,从三个"政策红利"维度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1)贸易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进口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对出口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对进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2)增长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提高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3)投资自由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地的外资利用水平并未产生明显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荣春 何小涵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在2013年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的领头作用,形成了多项可复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国形成了"1+3+7"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格局。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阐述了上海、天津和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实施的"负面清单"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宏观审慎管理、综合管理等主要金融管理政策;根据各自特色,对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开放、金融开放、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具体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据此,提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管理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金融管理 比较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炳良
虽然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弊端日趋明显。三次产业中,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多依赖以及制造生产技术创新乏力,根本上决定了其粗放型增长的格局。本文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国际比较入手,通过服务业、外商投资(即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实践,阐述了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及其经验的复制推广,将对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黎绍凯 李露一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和-1.84。通过自贸区成立时点变化、安慰剂检验及DID平均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短期内对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向效应。积极引导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示范溢出效应将是未来自贸区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剑波 任香
2013年,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挂牌,几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了东中西三大区域,统筹陆海形成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向高开放水平的自由贸易港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深化发展提供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港 深化 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潇 陈刚 贾雁岭
随着自贸试验区的持续扩围,我国目前已形成"1+3+7+1+6"的自贸试验区新格局。如何评价自贸试验区已有税收政策并以之为新试验区提供经验借鉴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在分析其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法及合成控制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带来正向税收收入效应;"办税一网通"10项税收创新也起到了同样效果,利用合成控制法进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办税一网通"能够通过影响税收征管水平有效提升税收收入。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税收政策 政策评估 上海市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张小强 邬启春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自我国第一个自贸区在上海成立以来,其税收政策就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自贸区的税收政策对投资、贸易、周边经济都有影响。我国自贸区更多定位于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田",而不是政策"洼地"。因此,制定怎样的自贸区税收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有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才能在国际上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符合我国国情,既要贴合我国现有的经济状况,也要符合征管现状。本文立足我国自贸区发展定位,结合当前上海等地方自贸区税收政策已有的经验,从深化税收优
关键词:
自贸区 税收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阳
自由贸易试验区性质的模糊定位与错误认识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概念、法律表述以及实践操作中的模糊,导致我国一直以来围绕"境内关外"与"境内关内"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产生争论,并延伸到比较法层面。然而,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对外贸易区与世界海关组织《京都公约》中关于自由区的两种制度安排,不构成对"境内关内"性质的根本影响,海关仍然保留管辖权。我国关境是除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单独关税区之外的所有领域,全国人大常委会并未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停实施《海关法》等法律,海关依法承担进出关境监督管理职责,从而决定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内关内"的性质。它可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海关法的...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境内关内 境内关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武剑 谢伟
运用最新发展的HCW法和排序检验法,从多指标视角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时间安慰剂法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虽然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相关经济指标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但与未设立自贸试验区省市相比,在所考察的16个自贸试验区经济指标中,仅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广东和福建进出口总额、福建经济增长4个指标的政策效应估计量达到显著有效水平,这一情况表明:当前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效应并未得以充分释放,各地自贸试验区政策亟待进一步优化设计。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创新时,既要考虑其制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所具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同时也要兼顾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发展特性,充分考虑到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所在省市已有政策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冠凤 郭羽诞
资源总是有限的,贸易便利化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创造效率。如何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更好地为何国家利益,进而在破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战略性课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选择是适应形势需要的结果。上海以自由贸易园区的运作模式为坐标,正在为逐步实现自由贸易做"趋近式"努力,争取一些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惯例,进而向着完全的自由贸易园区靠拢。通过打造与国际惯例最为相近的便利化环境,提供国际可以信赖的贸易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中国在边境管理问题上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自由贸易 效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佟家栋
中共十九大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经济市场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范,旨在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但在开放方面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因此十九大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建议把每个自由贸易区分为海关监管的自由贸易区和非海关监管的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把成熟的经验推广到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区再把经验推向全国。所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采用不同模式,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贸易区、直接投资与金融自由贸易区和金融中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凯杰
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推动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变对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意义重大,既可以助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够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作用。中国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的转变仍然面临着开放程度不高、与全球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有差距、各种体制机制创新不充分,以及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未来可以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设定对接全球高水平标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加强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自贸区结合区域实际向自由贸易港转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丹 许培源
构建一个带有区域化特征的两国三区域自由资本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狭义自由贸易区的国内、国外的直接投资与产业区位转移效应;然后,放松模型在经济规模和贸易成本上的对称性假设,探讨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策略。研究发现:由于本地市场效应,上海自贸区建立会引发产业从国内外未实行自由贸易区的地区向上海自贸区转移,其程度取决于各区域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自由度;上海自贸区改革,短期内改革力度是关键,长期中风险控制是重点;在多个地区设立自贸区会引起区域间的福利竞争;在最早提交自贸区设立申请的城市中,依据不同情况,深圳、天津为相应的最佳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