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4)
2023(2417)
2022(2133)
2021(2061)
2020(1872)
2019(4292)
2018(4406)
2017(9754)
2016(5052)
2015(5881)
2014(5863)
2013(6098)
2012(5939)
2011(5488)
2010(5724)
2009(5688)
2008(5627)
2007(5258)
2006(4928)
2005(4490)
作者
(14694)
(12168)
(11816)
(11448)
(7484)
(5577)
(5537)
(4540)
(4434)
(4327)
(3977)
(3833)
(3795)
(3697)
(3685)
(3514)
(3461)
(3459)
(3437)
(3432)
(3115)
(2903)
(2847)
(2782)
(2773)
(2746)
(2602)
(2600)
(2401)
(2343)
学科
(21744)
经济(21716)
管理(15378)
(14986)
方法(10126)
中国(9513)
数学(9496)
数学方法(9443)
(9437)
企业(9437)
(8516)
(7425)
(6658)
(6382)
贸易(6378)
(6308)
(5691)
银行(5689)
农业(5552)
(5541)
收入(5382)
(4314)
金融(4314)
业经(4094)
(4024)
(3963)
税收(3810)
(3782)
产品(3616)
制度(3607)
机构
学院(80709)
大学(80503)
(37318)
经济(36577)
管理(30239)
理学(25549)
理学院(25294)
管理学(25036)
研究(24983)
管理学院(24876)
中国(21277)
(20148)
(16720)
财经(15775)
(14189)
科学(12510)
(12402)
经济学(12240)
财经大学(11619)
北京(11327)
(11241)
经济学院(11236)
中心(11057)
研究所(10721)
(10220)
师范(10165)
(9591)
(9527)
商学(8910)
商学院(8861)
基金
项目(43600)
研究(35449)
科学(33970)
基金(31296)
(25836)
国家(25583)
社会(22986)
社会科(21766)
社会科学(21762)
科学基金(21288)
教育(16470)
基金项目(16345)
(16080)
编号(15577)
(13616)
成果(13601)
资助(13198)
自然(11403)
自然科(11081)
自然科学(11077)
自然科学基金(10892)
(10736)
课题(10432)
(9694)
(9669)
教育部(9536)
项目编号(9439)
国家社会(9418)
人文(9410)
重点(9387)
期刊
(44267)
经济(44267)
研究(28218)
中国(13436)
(13409)
管理(11856)
(10975)
金融(10975)
(9443)
业经(8596)
科学(8593)
学报(8407)
教育(8168)
财经(8064)
经济研究(7896)
大学(6994)
(6897)
问题(6891)
(6606)
学学(6495)
农业(6298)
技术(6213)
商业(5739)
理论(5346)
国际(5163)
实践(4779)
(4779)
技术经济(4209)
经济问题(4170)
现代(4117)
共检索到125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保林  
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集中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的微型车和小型车市场,尽管在市场中占据一定规模,但企业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自主品牌的困境来源于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通过"练内功"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企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谭诗羽  白让让  
本文以1986-2013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179款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研发和生产模式对产品动态市场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技术引进会降低自主品牌产品的短期绩效,不过这一不利影响能被企业的内部研发投入抵消;相反,技术外包能提升产品的短期绩效。两种外部研发模式对产品绩效的影响均不可持续;(2)一体化关键零部件生产能提升自主品牌产品的短期和长期绩效,但企业规模会在其中起负调节作用;(3)研发和生产模式对产品绩效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存在差异,民营企业的产品绩效更容易受研发和生产纵向组织形式影响;(4)产品的市场绩效还受市场结构的影响,随着自主品牌产品日益同质化,产品间市场份额的蚕食效应愈发明显;(5)现阶段,受企业规模以及与供应商协调能力的限制,外来引进平台并不适合自主品牌企业,也不利于产品绩效的提升。上述结果说明,自主品牌要想获得持续的市场成功离不开对内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纵向组织结构或价值链的优化整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新德  余柳仪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内消费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而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目前还存在驰名世界的自主品牌相对较少,经济实力与品牌实力不对等;出口贸易仍以贴牌为主,"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自主品牌价值和科技含量偏低、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企业资源相对欠缺和核心能力不强;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困境与障碍。新时代下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要牢固树立品牌的质量、创新、文化意识,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积极作用,建设"品牌强国",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建军  张顺  臧碧莲  林道荣  
对于整车物流问题,先研究每辆轿运车有效的乘用车各种方案,从装载方案、行车路线、目的地、区分上、下层等角度引入基于运输需求的轿运车数量的决策变量,建立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启发式算法求解了该模型,主要是考虑顺带问题,使总成本较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蕾  于宗亮  
本文对2009年我国乘用车市场整体及各车型市场的发展情况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乘用车进出口状况及主要汽车企业的相关情况,探析了影响我国乘用市场供求的主要因素,最后对2010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琨  
以乘用车制造行业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该行业研发投入比重偏低,材料成本和税费成本是导致制造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人工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影响相对有限。通过面板实证分析发现,增加研发投入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进而实现整体制造成本下降。因此,我国乘用车制造成本结构的优化路径为:持续降低税费成本,提升研发投入比重以降低材料成本,促进成本结构的良性循环优化,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盈利能力与制造核心能力的提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子科  刘晶茹  孙锌  
近20年来,中国私人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其引起的物质存量的代谢格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代谢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的材料存量进行了动态分析,量化了家庭乘用车消费引起的材料代谢结构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乘用车消费的物质存量快速增加,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户均物质存量已达466.62 kg,比1997年的2.29 kg增长了200多倍。乘用车物质代谢仍处于存量净增加阶段,2016年户均输入量是输出量的9倍以上。同时,存量的材料组成也在不断变化,普通钢材和铁的比例分别由1997年的46.72%和11.79%下降到2016年的37.96%和6.80%,逐渐被高强钢和铝金属替代。虽然目前材料输出还是以普通钢铁为主,但是随着存量的逐渐报废,高强钢和铝等材料会成为报废资源的重要组成,其资源的回收管理值得关注。由于汽车报废的滞后性,高强钢和铝材料等资源大量输出不可避免,这为汽车报废拆解行业资源管理和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向。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亚璪   李全森   唐浩冬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产品评论的竞争情报挖掘方法,将网络评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应用于乘用车设计开发中。结合LDA和TF-IDF算法,从主题特征和情感态度特征获取不同车型评论主题情感倾向性估值,并对应2009—2019年的乘用车销量,构建用户偏好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网络评论情报信息;通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分析产品需求趋势,过去11年间消费者只对油耗的关注度降低了8.64%,对动力、空间、外观、内饰和舒适性的关注度分别上升了3.16%,6.80%,89.69%,13.38%和18.47%。其中,与生活品质更加密切的外观、内饰和舒适性等指标的增量远高于传统关注的动力和空间指标。这表明燃油经济性越来越不受关注,已不再成为消费者购买乘用车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雁杰  吴佩林  孙作人  
文章以LEAP系统为工具,把私人乘用车按排量异质分类,模拟不同节能减排政策情景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发现:现实世界燃油经济性与排量大小非同方向变化;各情景下2020年耗能都会突破百亿吉焦,2021年CO_2排放超过8×10~8t;降低年度行驶里程效果最优,增加节能车占比效果最差;目前供给侧实行的减控政策不能达到既定目标,须鼓励使用端绿色出行。研究认为应综合施行宏微观、供需端多种政策,尤其是控制行驶里程,大力发展纯电动乘用车,防止中高排量区间乘用车净增量占比的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春岩  刘大千  
对2012年全国各省区乘用车上牌登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省区乘用车消费市场集中度指数以及不同乘用车制造商在各省区的区位商指数,并利用GIS软件制作空间地图,分析各省区的乘用车消费市场集聚状况和各制造商市场占有率的省区差异。研究表明各省乘用车市场集中度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异特征。区位商的计算结果表明:①同一品牌不同制造商间的市场空间呈互补特征;②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空间差异显著;③合资品牌乘用车一级市场表现出更明显的总部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峰  王青  
2007年乘用车市场供求及价格分析2007年乘用车产销增幅虽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了近22%的增长水平,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继续存在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晓琰  周国光  
文章对开放式路径下乘用车的优化物流配送问题进行研究。以轿运车行驶路程最小和轿运车总装载能力利用率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开放式路径下乘用车物流配送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求解该优化模型的双层遗传算法,即子遗传算法先行求出满足轿运车最大总装载能力利用率的最优解集合,主遗传算法在该最优解集基础上求出满足轿运车行驶路程最短的最优解,获得开放式路径下乘用车物流运输配送的优化方案。实例研究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为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编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汪宇  
自动变速器具有操纵方便、起步平稳等优点,在乘用车领域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目前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自动变速器开发及产业化方面,核心能力明显不足,发展战略不够清晰,技术路线千差万别,呈现各自独立开发、缺乏有效联合、彼此重复投资、难以形成规模的纷杂局面,构成了做强汽车产业的一个严重短板。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发展现状、主要难点、当前瓶颈及其内在原因,通过国际比较,系统阐释了自动变速器技术路线选择的方法论,并从技术及成本角度分析,提出了不同级别车型适宜匹配的自动变速器类型,最后就乘用车自动变速器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秦璐  刘弘超  孙智源  
在交通部治理公路超限运输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乘用车物流企业多式联运模式下的网络优化问题,以运输网络总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物流时效、枢纽节点容量及规模经济效应等因素,构建了基于轴辐式理论的运输网络优化模型,提出了混合智能优化算法。针对多参数多水平的寻优问题,对模型的三个关键输入参数,即枢纽节点数量、枢纽节点容量和规模效应折扣系数,引入正交试验方法,降低求解多参数多水平寻优问题的工作量,为确定各参数合理取值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枢纽节点容量、折扣系数与枢纽数量三个输入参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具有主次顺序,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而且只有枢纽节点容量与折扣系数对乘用车运输网络总效益的影响起显著作用。采用混合轴辐式的网络结构与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模式进行优化后的运输网络,相对于原有"点对点"公路运输网络总成本减少10%,从运营管理与成本控制两方面均可有效应对公路治超带来的风险。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何梦莹  徐梅  张宁波  晏福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崛起,乘用车物流运输问题也快速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现在很多物流公司在制定运输计划时主要依赖调度人员的经验,在面对复杂的运输任务时,往往效率较低且运输成本不尽理想。考虑到影响乘用车物流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轿运车的使用数量、轿运车的单价以及行驶里程数等等,本文采用建立逐级目标的模式,应用启发式算法,结合计算机软件,给出了求解乘用车物流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求解了2种不同类型的乘用车物流运输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运输方案。此项工作对今后物流公司处理此类运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