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7)
2023(11458)
2022(10187)
2021(9474)
2020(7960)
2019(18552)
2018(18889)
2017(37344)
2016(20412)
2015(23214)
2014(23420)
2013(23350)
2012(21789)
2011(19932)
2010(20004)
2009(18149)
2008(17808)
2007(15612)
2006(13885)
2005(12201)
作者
(61241)
(50349)
(50297)
(47629)
(32107)
(24013)
(22770)
(19801)
(19104)
(18061)
(17278)
(16931)
(15931)
(15928)
(15548)
(15407)
(15065)
(14924)
(14446)
(14376)
(12593)
(12515)
(12178)
(11512)
(11350)
(11234)
(11196)
(11157)
(10101)
(10043)
学科
(82463)
经济(82371)
管理(59212)
(53652)
(43697)
企业(43697)
方法(39019)
数学(33783)
数学方法(33413)
中国(22578)
(21912)
(19723)
(19145)
业经(17478)
环境(16820)
(16043)
贸易(16036)
地方(15911)
(15579)
(15458)
(14489)
农业(14274)
(13528)
银行(13483)
理论(13352)
(12914)
(12788)
(12380)
金融(12378)
技术(12230)
机构
大学(301852)
学院(298378)
管理(119106)
(118332)
经济(115717)
理学(103211)
理学院(102043)
研究(101604)
管理学(100318)
管理学院(99791)
中国(74598)
(65131)
科学(63749)
(54440)
(51902)
(47427)
研究所(47409)
业大(45062)
中心(44630)
财经(44173)
(42244)
北京(41645)
(40130)
(40017)
师范(39786)
农业(37390)
(36800)
经济学(34770)
(34597)
财经大学(32882)
基金
项目(202267)
科学(158114)
研究(147935)
基金(146341)
(127606)
国家(126600)
科学基金(107556)
社会(91226)
社会科(86346)
社会科学(86323)
基金项目(78625)
(78193)
自然(70693)
自然科(68952)
自然科学(68933)
自然科学基金(67675)
教育(67131)
(66766)
编号(60849)
资助(60400)
成果(49942)
重点(45172)
(44881)
(43262)
课题(41607)
(41513)
科研(38844)
创新(38763)
教育部(38070)
项目编号(37286)
期刊
(129062)
经济(129062)
研究(89317)
中国(50667)
学报(47516)
科学(44547)
管理(43329)
(42505)
(37491)
大学(35325)
学学(33115)
教育(31956)
农业(30011)
(24977)
金融(24977)
技术(24626)
业经(21099)
财经(20544)
经济研究(20381)
问题(17525)
(17366)
图书(16500)
理论(16150)
实践(14919)
(14919)
(14829)
技术经济(14773)
科技(14551)
现代(13919)
(13659)
共检索到430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涛  赵天燕  
在深入分析相关文献以及考察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测度,并根据有关历史数据以及预测的资料,就我国能源消耗过程中碳排放趋势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均C和CO2排放量均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其没能有效解决由经济快速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增加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量之间的关系向着倒"U"趋势转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浩  付皓  
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推荐的"表观消费量法"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文章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该省1998~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分别采用绝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及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对其碳排放水平、趋势、特征进行了实证描述与比较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玲  
关键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睿  
文章以17个新兴经济体1984~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因果关系分析、面板数据VAR模型、面板数据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这些国家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从面板数据协整检验与因果关系分析来看,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三者在短期内互为因果。从面板VAR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滞后一、二期的经济增长对当期能源消耗、CO2排放量均有着显著的影响,滞后一期的CO2排放量降低了当期的经济增长。无论是给能源消耗还是CO2排放量一个标准冲击,都会使得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CO2...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萌萌  丁建勋  
揭示能源强度的演变规律是研究我国节能减排问题的一个前提,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现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并不唯一,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我国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选取1953-2010年间的数据,对人均收入与我国的能源强度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现阶段,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沈萍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解释地区内与地区间的两者关联差异,利用关联差异寻找可以控制能源消耗碳排放实现土地低碳利用的路径。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关联度存在差异。东、中部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建设用地的关联度明显大于农用地;西部耕地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建设用地关联度大于农用地,但两者接近。东、中、西部之间,除耕地外,各地类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研究结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控制能源消耗碳排放是可能的,因地制宜地控制建设用地蔓延,优化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利用,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清蓉  
旅游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落实到旅游企业、旅游者的推广与实践方能实现。旅游线路一直是旅游市场的主力产品,然而对其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的评估却是空白。基于碳排放理论及游客消费特征,提出其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估算模型。以三种海南旅游产品为例,计算并分析各线路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各产品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行、食、住、游、购、娱;交通方式、从客源地到目的地距离、产品结构及能源类型是影响其能源消耗及排放量结构的主要因素;旅游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容忽视;旅游业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烽  
本文将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了国际、区域、省区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中国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持续攀升,提示中国能源消耗中可能存在着回弹效应;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美国,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的历史碳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东部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俱乐部,而西部则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预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持续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状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刘新建  
本文以我国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单位GDP能耗的构成因子出发,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行业能耗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玉环  石金莲  
过去50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50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担负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文章采用表观能耗估算法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历史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递增,但是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比较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也较低。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嘉玲  张世秋  谢旭轩  
财富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被广泛关注,目前反映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多,而忽略了居民对非货币化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占用方面的公平性,而后者可能是裹征社会公平性的更底层和根本的指标。本文试图从居民消费角度,评价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和揭示中国居民能源消耗的时间趋势、地区和城乡差异。利用1985-2009年居民消费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生命周期能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八十年代以来,居民能源消耗整体处于显著上升趋势;总体来说,居民能源消耗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居民能源消耗的城乡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远大于东中西部区域差距的贡献;政府应该进一步支持农村居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耗能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立国  
物流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施中居于重要地位。文章以我国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从现有涉及到物流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文献挖掘有效信息,梳理我国物流业节能减排文献研究的历史脉络,从物流业能源消耗、物流业能源效率、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物流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物流业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五个视角对现有的物流业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指出了现有文献的研究不足和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文章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理论研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小焱  
制定“碳减排”措施需要信息支持,为获得必要的辅助信息,首先用动态时间规整聚类方法将中国30个省份按CO_2排放的相似性划分为4种类型,再对每种排放类型用LASSO回归模型识别出总CO_2排放量的关键排放源,最后用长短期记忆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4种场景下的排放量,并探索“碳达峰”路径。结果显示:类型1和2的关键排放源是交通运输业的柴油、发电供热行业的原煤和非金属矿物产品部门的生产过程(水泥);类型3的关键排放源是发电供热行业的原煤和钢铁行业的焦炭,类型4的关键排放源是交通运输业的汽油、发电供热行业的原煤以及非金属矿物产品部门的生产过程(水泥)。针对当前的“碳达峰”目标,在基准场景下所有类型都不能按时达峰;在达峰任务方面,类型3的省份比其它各类型的省份任务更为艰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