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7)
- 2023(14113)
- 2022(12004)
- 2021(10855)
- 2020(9172)
- 2019(20986)
- 2018(20624)
- 2017(39916)
- 2016(21941)
- 2015(24730)
- 2014(24769)
- 2013(24720)
- 2012(23626)
- 2011(21734)
- 2010(22186)
- 2009(20701)
- 2008(20711)
- 2007(18864)
- 2006(16833)
- 2005(15415)
- 学科
- 济(97803)
- 经济(97700)
- 管理(59266)
- 业(58626)
- 企(44146)
- 企业(44146)
- 方法(39654)
- 数学(34895)
- 数学方法(34625)
- 中国(29944)
- 农(28909)
- 地方(24564)
- 财(22651)
- 业经(21455)
- 贸(20360)
- 贸易(20347)
- 学(20131)
- 易(19719)
- 农业(19411)
- 制(19095)
- 银(17574)
- 银行(17504)
- 行(16871)
- 融(16467)
- 金融(16465)
- 环境(15620)
- 技术(14407)
- 发(14252)
- 和(14111)
- 地方经济(13648)
- 机构
- 学院(328442)
- 大学(328375)
- 济(137868)
- 经济(135039)
- 管理(119988)
- 研究(119688)
- 理学(102373)
- 理学院(101094)
- 管理学(99444)
- 管理学院(98829)
- 中国(90322)
- 科学(75300)
- 京(70888)
- 农(66751)
- 所(63752)
- 财(63225)
- 研究所(57870)
- 中心(53859)
- 业大(53575)
- 农业(53039)
- 江(50789)
- 财经(49696)
- 北京(45215)
- 经(44904)
- 范(43736)
- 师范(43176)
- 经济学(42253)
- 院(42196)
- 州(40409)
- 经济学院(38341)
- 基金
- 项目(212355)
- 科学(164588)
- 基金(151500)
- 研究(150354)
- 家(134801)
- 国家(133618)
- 科学基金(111315)
- 社会(94937)
- 社会科(89976)
- 社会科学(89945)
- 省(84499)
- 基金项目(80620)
- 自然(72203)
- 划(71839)
- 自然科(70468)
- 自然科学(70442)
- 自然科学基金(69178)
- 教育(68381)
- 资助(61557)
- 编号(60360)
- 发(51195)
- 成果(49487)
- 重点(48687)
- 部(46470)
- 创(44091)
- 课题(42614)
- 创新(41366)
- 科研(41096)
- 计划(40748)
- 发展(40098)
- 期刊
- 济(156514)
- 经济(156514)
- 研究(97858)
- 中国(66757)
- 农(61372)
- 学报(58602)
- 科学(51377)
- 财(46964)
- 管理(43172)
- 大学(42590)
- 农业(41439)
- 学学(40311)
- 教育(33752)
- 融(33558)
- 金融(33558)
- 业经(27023)
- 技术(26648)
- 经济研究(25595)
- 财经(24619)
- 业(22049)
- 问题(21720)
- 经(21191)
- 贸(18114)
- 技术经济(16897)
- 商业(16680)
- 版(16280)
- 国际(15833)
- 理论(15715)
- 科技(15608)
- 图书(14820)
共检索到500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刘新建
本文以我国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单位GDP能耗的构成因子出发,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行业能耗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发展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效率份额 结构份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永玲
城市发展不仅是生产部门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在能源消费中占居主要份额。本文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等三方面因素,选取北京市市辖区的统计数据,采用LMDI指标分解方法,将能源消耗分解为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和能源空间支持系数等五项指标,分析各因素对城市能源消耗的贡献。从经济、人口和空间三个方面所体现的城市发展综合来看,经济因素对能源消耗的贡献最大;人口因素所消耗的能源约占能源总消耗的一半;紧凑型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结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关键词:
城市发展 能源消耗 LMDI指标分解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萌萌 丁建勋
揭示能源强度的演变规律是研究我国节能减排问题的一个前提,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现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并不唯一,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我国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选取1953-2010年间的数据,对人均收入与我国的能源强度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现阶段,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关键词:
能源强度 人均收入 线性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鹏
能源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能源出现普遍短缺的背景下,降低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0年~2013年交通运输业能源数据,建立拉氏因素分解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使用效率的显著提高是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因。(2)各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取决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水平。当使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能源价格,可以显著的降低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但当使用效率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则一直是降低消耗强度的有效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潜
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我国10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因素分析模型 投入产出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嘉玲 张世秋 谢旭轩
财富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被广泛关注,目前反映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多,而忽略了居民对非货币化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占用方面的公平性,而后者可能是裹征社会公平性的更底层和根本的指标。本文试图从居民消费角度,评价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和揭示中国居民能源消耗的时间趋势、地区和城乡差异。利用1985-2009年居民消费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生命周期能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八十年代以来,居民能源消耗整体处于显著上升趋势;总体来说,居民能源消耗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居民能源消耗的城乡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远大于东中西部区域差距的贡献;政府应该进一步支持农村居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耗能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分解模型 结构调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颖 马萍 刘璐
研究能源消费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基础。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是测度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程度的一类方法,对这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和投入产出法的优势,在完全分解交互项的同时,充分考虑部门之间的消耗及产品结构变化等特点。通过将此方法用于中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解方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涛 赵天燕
在深入分析相关文献以及考察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测度,并根据有关历史数据以及预测的资料,就我国能源消耗过程中碳排放趋势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均C和CO2排放量均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其没能有效解决由经济快速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增加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量之间的关系向着倒"U"趋势转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峰 陈建国 曾雪琴 郭松影
文章基于1985~2007年统计数据,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分析影响我国能耗的主要因素;建立各主要影响因素与能耗间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预测了2008~2011年的能耗值;利用3σ原理和boot-strap方法划分警区,构建了我国能源预警系统。仿真结果表明:2008~2011年我国能耗趋势将持续增大,都落入巨警区,能源消耗形势十分严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