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1)
- 2023(12997)
- 2022(11108)
- 2021(9995)
- 2020(8684)
- 2019(19500)
- 2018(19181)
- 2017(37507)
- 2016(20830)
- 2015(23091)
- 2014(23106)
- 2013(22980)
- 2012(21624)
- 2011(19704)
- 2010(19762)
- 2009(18488)
- 2008(18570)
- 2007(16848)
- 2006(14654)
- 2005(13164)
- 学科
- 济(87411)
- 经济(87319)
- 管理(57382)
- 业(55408)
- 企(42897)
- 企业(42897)
- 方法(41174)
- 数学(37014)
- 数学方法(36698)
- 农(23885)
- 中国(23591)
- 财(22598)
- 学(19794)
- 地方(18149)
- 贸(18045)
- 贸易(18041)
- 易(17576)
- 业经(17308)
- 制(17217)
- 农业(15805)
- 银(14912)
- 银行(14846)
- 行(14171)
- 务(13798)
- 财务(13777)
- 融(13751)
- 金融(13749)
- 财务管理(13739)
- 环境(13721)
- 企业财务(13067)
- 机构
- 大学(312064)
- 学院(310207)
- 济(127362)
- 经济(124792)
- 管理(114557)
- 研究(108407)
- 理学(99693)
- 理学院(98449)
- 管理学(96748)
- 管理学院(96167)
- 中国(80169)
- 科学(70702)
- 京(65577)
- 农(63315)
- 财(58416)
- 所(57664)
- 研究所(52982)
- 业大(52636)
- 农业(50923)
- 中心(48912)
- 财经(47357)
- 江(45729)
- 经(42974)
- 北京(40692)
- 经济学(39993)
- 范(39885)
- 师范(39337)
- 院(38440)
- 经济学院(36574)
- 州(36243)
- 基金
- 项目(210390)
- 科学(163930)
- 基金(153243)
- 研究(144579)
- 家(137841)
- 国家(136731)
- 科学基金(114108)
- 社会(92498)
- 社会科(87740)
- 社会科学(87710)
- 省(82364)
- 基金项目(81862)
- 自然(76093)
- 自然科(74321)
- 自然科学(74291)
- 自然科学基金(72997)
- 划(70837)
- 教育(66457)
- 资助(62287)
- 编号(56536)
- 重点(48537)
- 部(46663)
- 发(45987)
- 成果(45379)
- 创(43603)
- 科研(41592)
- 计划(41520)
- 创新(40996)
- 课题(39391)
- 教育部(38893)
- 期刊
- 济(132883)
- 经济(132883)
- 研究(85538)
- 学报(59620)
- 农(55970)
- 中国(53915)
- 科学(51230)
- 财(44052)
- 大学(42913)
- 学学(41057)
- 管理(38527)
- 农业(37616)
- 融(27632)
- 金融(27632)
- 教育(26865)
- 财经(23673)
- 技术(23282)
- 经济研究(22567)
- 业经(22039)
- 经(20285)
- 业(19827)
- 问题(18826)
- 版(16554)
- 贸(15968)
- 技术经济(15370)
- 业大(15365)
- 商业(15165)
- 科技(14951)
- 统计(14627)
- 理论(14553)
共检索到441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刘新建
本文以我国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单位GDP能耗的构成因子出发,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行业能耗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发展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琳 许晶 李影
研究目的: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近年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土地资源消耗强度差异的收敛性,以揭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验证相关经济规律。研究方法: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从2000—2011年,(1)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三组的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均值在逐渐减小,其组内各省间的标准差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出σ收敛的特征。(2)相对发达地区组内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的缩小幅度要小于全国组及相对落后地区组的幅度,并且自2004—2011年7年间的σ值均呈现相对发达地区组>全国组>相对落后地区组的结果。由此说明,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 强度 区域差异 收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效率份额 结构份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鹏
能源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能源出现普遍短缺的背景下,降低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0年~2013年交通运输业能源数据,建立拉氏因素分解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使用效率的显著提高是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因。(2)各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取决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水平。当使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能源价格,可以显著的降低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但当使用效率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则一直是降低消耗强度的有效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潜
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我国10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因素分析模型 投入产出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婷 孙林岩 何哲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各区域工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具体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分解模型 结构调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颖 马萍 刘璐
研究能源消费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基础。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是测度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程度的一类方法,对这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和投入产出法的优势,在完全分解交互项的同时,充分考虑部门之间的消耗及产品结构变化等特点。通过将此方法用于中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解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师博 张良悦
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显示,我国整体视角的能源效率是趋异的。但就区域层面而言,西部能源效率表现出发散的迹象,东部显示出趋同的特征,而中部则呈现出逐渐向东部收敛的态势。在西部地区,西北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西南能源效率的变异系数处于频繁波动状态。通过借鉴经典的收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中部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能源效率向东部水平收敛的速度愈快,具有β收敛的特征。通过对省际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西部要实现能源效率向东部、中部的收敛,必须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林 范建彬 孔雪松 张梦珂 刘艳芳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0~2012年共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时空格局,并引入空间效应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发散的,中、西部地区在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过程中,其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土地资源消耗的基础上的;2从时空格局看,城市土地消耗强度有收敛的可能,但随时间序列的移动,收敛迹象逐渐模糊;3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某省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下降受到其他省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同时其空间自相关性受到未被观测的解释变量的冲击,从侧面反映出除土地要素投入外,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等要素投入,对提高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温晓慧 揭水晶 吉生保 王晓珍
本文从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技术效率与经济总量的角度,探索了不同区域间各变量与能源消耗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能源价格和技术效率对降低能耗显著有效,并且能源技术效率对各区域的能耗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能源价格对抑制能源消耗显著,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能源价格变量均未显现显著的降耗效用。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区域差异性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