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0)
- 2023(8988)
- 2022(7635)
- 2021(6957)
- 2020(5943)
- 2019(13416)
- 2018(13313)
- 2017(26559)
- 2016(14185)
- 2015(16145)
- 2014(15910)
- 2013(16192)
- 2012(15736)
- 2011(14428)
- 2010(14581)
- 2009(13840)
- 2008(13766)
- 2007(12864)
- 2006(11641)
- 2005(10719)
- 学科
- 济(68034)
- 经济(67964)
- 管理(43757)
- 业(43391)
- 企(34583)
- 企业(34583)
- 方法(30191)
- 数学(26592)
- 数学方法(26321)
- 中国(19723)
- 农(18272)
- 财(16506)
- 技术(15553)
- 制(15028)
- 业经(14579)
- 学(14083)
- 贸(12922)
- 贸易(12914)
- 易(12584)
- 地方(12185)
- 农业(11713)
- 银(11645)
- 银行(11604)
- 产业(11452)
- 行(11171)
- 体(10677)
- 融(10560)
- 金融(10560)
- 环境(9718)
- 务(9207)
- 机构
- 大学(224598)
- 学院(222548)
- 济(98662)
- 经济(96815)
- 管理(82370)
- 研究(79722)
- 理学(70577)
- 理学院(69828)
- 管理学(68648)
- 管理学院(68279)
- 中国(60112)
- 科学(48745)
- 京(48461)
- 财(45366)
- 所(41899)
- 农(40184)
- 研究所(37886)
- 财经(36135)
- 中心(35194)
- 业大(33981)
- 江(33890)
- 经(32725)
- 农业(32084)
- 经济学(31724)
- 北京(31006)
- 经济学院(28830)
- 院(28518)
- 范(27526)
- 师范(27114)
- 财经大学(26857)
- 基金
- 项目(142665)
- 科学(111906)
- 基金(104245)
- 研究(100922)
- 家(92516)
- 国家(91833)
- 科学基金(77078)
- 社会(65652)
- 社会科(62554)
- 社会科学(62537)
- 省(55385)
- 基金项目(54478)
- 自然(49312)
- 自然科(48175)
- 自然科学(48160)
- 自然科学基金(47354)
- 划(47063)
- 教育(45476)
- 资助(43575)
- 编号(38646)
- 重点(32829)
- 部(32342)
- 发(32265)
- 成果(31390)
- 创(29906)
- 创新(28237)
- 国家社会(27912)
- 课题(27486)
- 教育部(27296)
- 科研(27126)
- 期刊
- 济(109754)
- 经济(109754)
- 研究(69332)
- 中国(43175)
- 学报(38484)
- 农(36247)
- 科学(35187)
- 财(33032)
- 管理(32615)
- 大学(28980)
- 学学(27527)
- 农业(24955)
- 融(21320)
- 金融(21320)
- 技术(20985)
- 教育(20493)
- 财经(18989)
- 经济研究(18808)
- 业经(17551)
- 经(16650)
- 问题(15366)
- 技术经济(13806)
- 贸(13121)
- 业(12981)
- 科技(11479)
- 统计(11342)
- 国际(11042)
- 商业(10935)
- 理论(10761)
- 策(10288)
共检索到338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张辉
本文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此外,研究也发现,结构变迁效应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的收益将会消失,某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仍然阻碍着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罗润东
利用我国1953~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发现,2000年以后我国能源强度上升(或能源效率下降)主要是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所带来的降耗潜力下降和产业结构重型化所带来的能耗上升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现有文献多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经济体产业结构变化视角考察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然而,若将其用于解释同一时期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趋稳环境中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问题,解释力和普适性则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进步方向入手,构建两部门模型演绎有偏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双重效应:一是产业内技术进步偏向性会非对称地影响要素边际产出,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二是产业间技术进步方向变化,会诱致要素跨部门流动和重新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变迁,进而形成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再结合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和我国三次产业数据,测算有偏型技术进步及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分解的产业效应和结构效应中,有偏型技术进步均发挥重要作用,多数时期约1/3—1/2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可以归结于有偏型技术进步作用的结果;并且,有偏型技术进步的作用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1996—2002年期间,有偏型技术进步通过结构效应改变劳动收入份额,而其他时期则主要通过产业效应发挥作用。
关键词:
有偏型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毅
文章利用1978~2011年样本数据,使用ARDL模型方法对能源效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长期中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均显著的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短期内,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而技术进步即使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影响因素 ARDL模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袁礼 王林辉
现有文献关注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却忽视了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非对称效应。利用我国1978-2012年三次产业数据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估算我国三次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测算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并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非对称性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的资本与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均小于1,技术进步大体上表现为相对劳动增进形态。中性技术进步通过直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影响产业增加值,进而改变产业结构;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则通过影响要素报酬,诱使要素重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丽琳 朱启贵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能源和环境约束的多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能源导向型和劳动导向型这两类垂直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1)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而产业间垂直技术进步差异和能源环境约束又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状况;(2)在一定的参数设置下,经济可实现持续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立,经济变量变动率长期趋同。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吴昊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与技术水平的交互项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推广、引导外资投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式带动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缩小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距。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趋同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彤玉 丁国杰
在技术与产业组织的关系上,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垄断与竞争的市场结构哪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的技术进步。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市场结构乃至产业组织的内生性和动态性,也忽视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组织演进的根本影响。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企业竞争、企业规模、进入壁垒、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指出技术进步不断引起市场特性的变化,因此要用一种动态的观点来评价垄断或是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反垄断政策以及政府规制也应该随时做出调整。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 垄断 竞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平
基于中国1980—2013年碳排放、经济、能耗、环境等数据,构建气候效应分解模型,将气候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传统意义的结构效应、低碳意义的结构效应、传统意义的技术效应和低碳意义的技术效应。协整分析显示,主要正向气候效应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主要负向气候效应是能耗强度下降和低碳环保技术投资带来的双重技术效应,高排放行业增加和低碳能源占比上升带来的正、负结构效应都较低,其中负向结构效应低于正向结构效应。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气候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轶 熊思敏
技术进步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引起就业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本文引入交互效应模型,在利用DEA方法估算我国整体以及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与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制约了其对整体就业的贡献,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洋 王非 李国平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提高或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能技术研发。
关键词:
能源强度 能源价格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五六
本文根据我国1978-200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在样本区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第一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在短期内产业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和冲击反应表明第一、二、三产业变动的原因解释力度和冲击强度在产业结构系统中整体趋势是依次降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单纯的线性影响关系推广到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技术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显著改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推进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才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同时,本文根据各地区技术进步水平所处区间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技术推动型、中间型和要素推动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省份仍处于中间型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多数地区产业升级仍有较大"政策调整空间",建议政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