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4)
- 2023(12078)
- 2022(10756)
- 2021(10179)
- 2020(8718)
- 2019(20524)
- 2018(20694)
- 2017(41535)
- 2016(22214)
- 2015(25369)
- 2014(25489)
- 2013(25243)
- 2012(23120)
- 2011(20951)
- 2010(21166)
- 2009(19490)
- 2008(18982)
- 2007(16588)
- 2006(14556)
- 2005(12726)
- 学科
- 济(93659)
- 经济(93556)
- 管理(65507)
- 业(62184)
- 企(51179)
- 企业(51179)
- 方法(49951)
- 数学(44885)
- 数学方法(44206)
- 中国(24412)
- 农(23677)
- 财(22706)
- 业经(18890)
- 学(17784)
- 贸(17681)
- 贸易(17672)
- 易(17175)
- 制(16777)
- 地方(16599)
- 农业(15499)
- 理论(15214)
- 银(14352)
- 银行(14318)
- 务(14288)
- 财务(14214)
- 技术(14210)
- 财务管理(14182)
- 和(14087)
- 环境(13930)
- 行(13622)
- 机构
- 大学(324481)
- 学院(322418)
- 管理(132782)
- 济(130585)
- 经济(127834)
- 理学(116061)
- 理学院(114892)
- 管理学(112780)
- 管理学院(112209)
- 研究(100501)
- 中国(75461)
- 京(68579)
- 科学(61440)
- 财(60646)
- 财经(49600)
- 所(49331)
- 业大(46520)
- 农(46112)
- 中心(45504)
- 经(45049)
- 研究所(44785)
- 江(44568)
- 北京(43713)
- 范(40965)
- 师范(40635)
- 经济学(39443)
- 财经大学(37084)
- 州(36892)
- 院(36595)
- 农业(36183)
- 基金
- 项目(219000)
- 科学(172496)
- 研究(160727)
- 基金(159688)
- 家(137582)
- 国家(136496)
- 科学基金(118322)
- 社会(100615)
- 社会科(95494)
- 社会科学(95468)
- 省(84560)
- 基金项目(84542)
- 自然(77723)
- 自然科(75925)
- 自然科学(75910)
- 教育(74933)
- 自然科学基金(74536)
- 划(71195)
- 资助(68162)
- 编号(66484)
- 成果(53277)
- 部(49144)
- 重点(48200)
- 发(45455)
- 创(45103)
- 课题(44859)
- 教育部(42638)
- 科研(42018)
- 创新(41996)
- 人文(41825)
- 期刊
- 济(136089)
- 经济(136089)
- 研究(94451)
- 中国(53148)
- 管理(48001)
- 学报(46826)
- 科学(43802)
- 财(43248)
- 农(40596)
- 大学(36006)
- 教育(34391)
- 学学(33862)
- 技术(28905)
- 农业(28461)
- 融(27088)
- 金融(27088)
- 财经(23772)
- 业经(22923)
- 经济研究(22672)
- 经(20065)
- 问题(18263)
- 理论(17000)
- 统计(16846)
- 技术经济(16616)
- 图书(16456)
- 实践(15583)
- 践(15583)
- 商业(15422)
- 策(15125)
- 科技(14906)
共检索到454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我国能源现状与经济增长的高能源依赖性表明,经济增长需要最优能源强度。最优能源强度及其存在性,可通过实证得出,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也可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最终会实现能源强度最优规模。
关键词:
能源强度 最优规模 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炎治 聂锐 冯颖
利用加法形式的对数平均Divisia分解方法将我国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FDI规模效应,FDI结构效应和GDI结构效应三部分,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6年间,FDI规模效应对我国的能源强度起增加作用,FDI结构效应起降低作用,GDI结构效应呈现出与国家投资政策相关联的阶段性。分析结论对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有两点启示:第一,应设置外资进入的技术门槛和进入领域;第二,应设立一定的行业能耗标准,高于标准的投资应予限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萱
文章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是否存在最优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存在能使我国经济增长达到最大的政府卫生支出规模,其最优规模为4.74%;而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各省市区也存在政府卫生支出的最优规模,其实际规模普遍小于最优规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永亮 王丽民
关于城市最佳规模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评析,并利用中国1990-2006年间数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于多数指标和年份,中国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对于部分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年份和指标,最优规模是一个变量。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城市化 聚集经济 过度规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赵嵩正 肖伟
能源税对我国交通运输能源强度降低的作用效果一直存在争议。为对此问题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将能源价格设置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交通运输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交通运输结构、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和技术进步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198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对交通运输能源强度降低作用微弱,也未发现其对交通运输结构、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调节作用。我国交通运输能源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
关键词:
能源价格 交通运输 能源强度 调节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浩 王文敏
开放式基金在运作到一定的规模之后,由于基金持有者(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之间利益趋向的差异,将会导致两者的基金最优期望规模发生差异。文章基于基金持有者的视角,利用2005年~2007年三年数据,对基金最优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投资者投资开放型基金的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一、国内外基金规模与收益率问题的相关研究关于基金规模与收益率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寿富 赵定涛
从能源结构角度对能源强度进行结构分解分析,找出影响能源强度变化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能源强度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了为实现"十一五"降耗目标各类能源增长率的变化范围,以期能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能源结构 能源强度 国内生产总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瑞 丁日佳
运用LMDI乘法分解模型,将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驱动能源强度变动三种效应的价格与经济原因。基于我国19802014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上涨、经济增长对于降低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能源价格对技术进步效应影响效果最显著,对部门结构变动效应影响较小,对能源替代效应无显著影响。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引发经济结构调整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推动能源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霞 淳伟德
以1990-2008年能源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模型,对能源强度变化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特征及其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能源强度自身与第二产业比重对能源强度影响程度较大,能源价格变动与技术进步也对能源强度有一定影响,影响因素共同通过内在联结关系与相互作用机制,对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瑾 曹梦楠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应武
利用2002年~2006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本文估计了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和城市规模分布函数。研究表明:(1)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为500万人左右,而且具有地区差异性,最优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2)我国城市规模基本符合帕累托分布,但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高位城市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城市数量不够、规模不大。基于此,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最优城市规模 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群力
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采用Bar-ro和Karras的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4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Barro规则”。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是显著生产性的,但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均提供过度,最优政府规模为10%(±1%),比实际政府规模要小,且财政支出及政府消费的边际产出与相应的政府规模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如银 李仲贵
文章通过R&D投入经费测算出代表中国技术进步的知识存量,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国能源强度,对两者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实证关系研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的几点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建勋
本文通过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实存在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强度,并且最优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反方向变动。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近年来我国的最优能源强度,并测算了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达3万吨标准煤/亿元以上,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在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学文
以改进永续盘存法对我国1952-2009年的公共投资与民间投资固定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然后借助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我国公共投资的最佳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公共投资固定资本存量占GDP的比重远远超过了26.83%的最优规模。据此分析了我国公共投资规模超标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公共投资 民间投资 固定资本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