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1)
2023(11962)
2022(10235)
2021(9291)
2020(8147)
2019(18396)
2018(18075)
2017(35235)
2016(19669)
2015(22030)
2014(21838)
2013(21779)
2012(20503)
2011(18755)
2010(19029)
2009(17859)
2008(18101)
2007(16426)
2006(14425)
2005(12842)
作者
(62728)
(52698)
(52439)
(50021)
(33195)
(25388)
(23894)
(20658)
(19520)
(18588)
(17977)
(17577)
(16899)
(16522)
(16514)
(16447)
(16343)
(15545)
(15270)
(15167)
(13504)
(13061)
(12849)
(12067)
(11858)
(11683)
(11633)
(11602)
(10670)
(10661)
学科
(79479)
经济(79390)
管理(52599)
(50903)
(39205)
企业(39205)
方法(38275)
数学(34239)
数学方法(33919)
(22807)
中国(21959)
(20732)
(20067)
(17355)
贸易(17350)
(16866)
业经(16294)
(15904)
农业(14940)
地方(14279)
(13718)
银行(13645)
(13033)
环境(12828)
(12348)
金融(12345)
(12315)
财务(12298)
财务管理(12263)
(11921)
机构
大学(299547)
学院(295966)
(118829)
经济(116374)
管理(107769)
研究(104977)
理学(93564)
理学院(92337)
管理学(90575)
管理学院(90035)
中国(77465)
科学(69598)
(63725)
(61872)
(56439)
(55187)
研究所(51963)
业大(51161)
农业(49807)
中心(47044)
财经(44650)
(44259)
(40470)
北京(39698)
(39416)
师范(38866)
(37311)
经济学(37141)
(34926)
经济学院(34055)
基金
项目(199548)
科学(154957)
基金(145364)
研究(135651)
(131284)
国家(130256)
科学基金(108164)
社会(85887)
社会科(81402)
社会科学(81373)
基金项目(78217)
(77608)
自然(72992)
自然科(71286)
自然科学(71253)
自然科学基金(69985)
(67526)
教育(62289)
资助(58739)
编号(53133)
重点(46177)
(44074)
成果(43165)
(43016)
(41032)
计划(40191)
科研(39536)
创新(38572)
课题(37002)
教育部(36455)
期刊
(125607)
经济(125607)
研究(82890)
学报(58363)
(54628)
中国(50728)
科学(50401)
大学(41728)
(40833)
学学(39835)
农业(36725)
管理(35713)
教育(25330)
(25034)
金融(25034)
财经(21981)
技术(21592)
经济研究(20976)
业经(20679)
(19532)
(18802)
问题(18101)
(16228)
(15252)
业大(15168)
技术经济(14578)
商业(14365)
科技(14255)
理论(13951)
统计(13741)
共检索到423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磊  陈德金  任荣明  
文章设置空间相邻矩阵及空间距离权重矩阵两种权重矩阵,从全局及局域角度,对我国近年省际能源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收敛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能源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集聚状;2005年后能源强度的收敛速度显著放慢,产业结构、国有经济比重、FDI能显著影响能源强度的收敛;FDI相对于其它宏观指标,对于能源强度的影响是最显著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文章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特征,并且遵从“要素—产业—制度”的供给侧逻辑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供给侧因素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显著,东、中、西部地区的空间特征分别为“低值集聚”“差异分布”“高值集聚”;资本、劳动力、科技创新降低中国能源强度,产业、制度提高中国能源强度;供给侧因素的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最后,文章立足于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从要素流动、产业联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实现协同降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文章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特征,并且遵从“要素—产业—制度”的供给侧逻辑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供给侧因素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显著,东、中、西部地区的空间特征分别为“低值集聚”“差异分布”“高值集聚”;资本、劳动力、科技创新降低中国能源强度,产业、制度提高中国能源强度;供给侧因素的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最后,文章立足于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从要素流动、产业联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实现协同降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跃  许沛沛  
文章将因素分解方法应用于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析,建立了能源强度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得到了因素分解结果,鉴于时间的累积作用,将各因素的贡献值分解到各个年度,并且对各产业比重变化和各产业能源效率变化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值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因素对降低我国能源强度未起到积极作用,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得益于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特别是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通过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霞  淳伟德  
以1990-2008年能源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模型,对能源强度变化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特征及其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能源强度自身与第二产业比重对能源强度影响程度较大,能源价格变动与技术进步也对能源强度有一定影响,影响因素共同通过内在联结关系与相互作用机制,对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本文借鉴区域经济"核心-外围区"和"重心"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碳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提炼出碳强度影响因素的重心演变轨迹及其与碳强度重心演变的相关性,以期挖掘出碳强度重心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我国的减排拉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减排中间区部分分布在中部地区,减排滞后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我国的碳强度重心明显向西北推移,而经济重心、工业重心、能源消费重心、人口重心、技术重心等则向西南移动。因此,要实现我国碳强度的进一步降低,应抓住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契机,加快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西北地区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碳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群伟  周德群  张柳婷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在今后五年内把能源强度降低20%,因而很有必要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但目前学者对此看法不一,主要存在技术主导和结构主导两种观点。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来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浩  杨治辉  
文章基于2008—2016年的相关数据,在DEA交叉模型的框架下探究省份间生态治理的相互作用,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我国各省份间生态治理的联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生态治理网络存在着明显的联动性与溢出性,逐步实现从沿海地区向内地的扩展,形成"点到线再到面"的分布格局;我国东中部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派系结构,而西部与东北部分派现象却不显著;省份间的邻近关系在被削弱,空间联系则在加强,而且省份间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省份绿化情况以及能源的消费是影响生态治理空间联动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小娥  袁晓玲  
本文基于1998—200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地区能源强度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认为,东、中、西三大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并呈进一步扩大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度因素对三大地区能源强度降低起积极作用,政府干预则起阻碍作用;工业化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对东部地区降低能源强度起积极作用,对中西部地区正好相反。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能源、经济与产业政策,降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对各地区降低能耗强度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海涛  
本文通过对2000-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从财富效应和公司绩效两个方面检验其实际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理论解释:一方面,管理层收购具有其内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从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到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将管理层收购作为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提高企业效率等问题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胜  李晓璐  
文章以我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和节能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Tobit模型研究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省际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测度方面,现阶段我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总体呈动态改进趋势,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则明显偏低;在地区差异方面,西部可节能量占比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即西部地区由于较低的工业能源效率导致其存在较大节能潜力;在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方面,企业规模、外商投资、科研投入对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外商投资反映的工业对外开放程度影响程度较大,而产业集中度对地区工业能源提高存在制约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世祥  成金华  
文章采用非参数前沿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普遍偏低,而且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效应微弱。这主要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刚性高耗能技术结构所导致的。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对提高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这意味着节能减排的重点必须立足于长期,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弱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耗能技术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求光  王艳芬  
我国水产品消费在总量显著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量持续偏低,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特征。基于1990—2007年水产品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都能对我国水产品的消费产生影响;人口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城市化的发展将显著地推动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等一系列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措施都将有力推动我国水产品消费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小英  
一、背景与目的按照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较成熟的失业理论,失业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循环所影响的需求不足性失业;另一种是劳动市场供求结合机制不完善所产生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①解决前者的需求不足性失业,需要动用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短期性效果;解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目的]大麦价格剧烈波动会直接影响大麦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和大麦产业的平稳发展,研究大麦价格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大麦产业链相关主体识别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大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法]文章先采用HP滤波法和ARCH类模型分析了2011年4月至2017年2月我国大麦价格波动特征,然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大麦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大麦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样本期内总体上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我国大麦价格具有显著的波动集聚性,我国大麦价格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在该文选择的影响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